如何强化决策自觉

作者
作者

有位地方主政者曾在相关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选择题:决策是只作技术判断,还是技术判断加价值判断?

答案很肯定:决策不能只作技术判断,而要技术判断加价值判断。决策源于判断。判断分为两大类,一是技术判断,二是价值判断。技术判断通常是「看利弊」,主要以利益为尺度,借助数据分析等手段,权衡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价值判断通常指「看对错」,主要以规律为尺度,通过去伪存真及对标比较,看是否符合新发展理念。「看对错」是前提和方向,「看利弊」是依据和条件,好决策就是两者有机融合。

南京有个经典事例上了央视新闻:给江豚让路、给鸟儿隔音,长江过江通道架起守护生态安全屏障。南京长江第五大桥在建设过程中修建了水生物保护区,还考虑到为鸟儿屏障噪音。检测结果表明,此桥噪声分贝较小,不会对湿地鸟类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为了给江豚「让路」,还修改了锦文路过江通道方案,即在江豚保护区水域内不设桥塔和桥墩,为此增加了投资约 10 亿元。坚持「技术判断 + 价值判断」,自觉用生态环境及人民群众福祉等价值判断引领技术判断,确实值得赞叹。

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已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138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709 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998 家。在全国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榜单中,江苏排名全国第三。专精特新企业能「茁壮成长」,主要原因也无非两条:一是「种子好」,创新创业者能专注于锻造「独门绝技」;二是「土壤好」,政府部门能努力营造优良环境。「种子」不好,肯定长不成「大树」,但「土壤」若不够优良,「种子」也无法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所以我们看到,专精特新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政府精心培育。其中,几乎时时处处离不开「技术判断 + 价值判断」。

高质量发展,既要有头部企业「顶天立地」,又要有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头部企业能直接拉动增长并带动起产业链,「顶天立地」企业不能少;有足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才能形成产业集群,充分释放头部企业能量。问题是,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小巨人」「单项冠军」,几乎都是「十年磨一剑」。如果都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长远价值,「育苗」力度就可能层层打折。坚持「技术判断 + 价值判断」,才能认认真真「育苗」,以勇于担当精神为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提供「阳光雨露」。

决策中技术判断不可少,也不能简单用价值判断代替技术判断。但只作技术判断,无视价值判断,「选择」就会有偏差,比如遇到事难办且有担责风险,那就摇头摆手,「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无疑,「技术判断 + 价值判断」应成为决策自觉。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怎样处理技术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关系,考验着政绩观,体现出决策自觉,在行动上交出合格答卷是必须的。

责任编辑:朱瑾


作者 刘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