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时代华章

2014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并发表重要讲话,殷切期望江苏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深切关怀,明确了江苏发展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5 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五个迈上新台阶」,把「强富美高」鲜明地写在新时代江苏发展的旗帜上。
新时代江苏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
「强富美高」新江苏具有丰富的实践内涵。「经济强」,就是要强在创新能力上、强在质量效益上、强在经济结构上、强在企业活力上、强在特色优势上,这不仅要着眼于自身发展进行纵向比较,更要放眼全国乃至全球进行横向对比; 「百姓富」,不仅要体现为物质生活富足,而且要体现为精神生活丰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环境美」,就是要拥有自然环境之美、景观特色之美、文化交融之美、城乡协调之美,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文与环境交相辉映的美丽江苏;「社会文明程度高」,就是要有共同精神家园、良好社会风尚、广泛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秩序,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强富美高」各有侧重,同时又密切联系、相互贯通。「经济强」是物质基础,「百姓富」是价值所在,「环境美」是必要条件,「社会文明程度高」是综合体现。四个方面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体现了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追求,描绘了紧扣时代脉搏、遵循发展规律、体现江苏特点的美好画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苏的具体体现和「落地生根」。
「强富美高」新江苏是新时代江苏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其具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是推动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五个迈上新台阶」。「上台阶」不是一般性的要求,而是一个跨越式发展过程,体现的是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要求江苏既要与自身以往成绩相比,实现发展水平的明显提升,又要与国内先行省份对标,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目标引领下,省委省政府强化责任担当,以更加具体化、更有针对性的行动,一步步推动美好蓝图化为现实模样。2016 年 11 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定位;2017 年 12 月,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的「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江苏明确,在跑好全面小康建设「最后一公里」的基础上,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江苏特点,彰显「强富美高」内涵的现代化路径。
扛起使命担当的江苏行动
思想领航: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注入不竭动力。漫无目的的奔跑永远到不了远方,缺乏思想引领的奔跑注定跑不长久。江苏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不断从新思想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奋进的力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从重要指示中寻策问道,对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进行再审视、再拓展、再深化;始终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在宏伟蓝图上认真书写、运笔着墨,步步踏实、层层推进。同时,为克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温差」「落差」「偏差」,切实解决有些同志「身子进入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时」的问题,2018 年以来,全省上下兴起解放思想大讨论的热潮。这既是进一步武装头脑、统一思想、画出最大思想同心圆的过程,也是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排查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以勇士精神和气概直面现实、直指问题的过程,更是提振精神、凝聚合力,营造务实理性、干事创业氛围,不断强化担当、勇攀新高的过程。
整体谋划:以系统思维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奋斗,必须坚持系统性思维,整体谋划推进。在定位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把「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作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在内容上,围绕「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总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江苏明确了「六个高质量」的实践路径,「六个高质量」的内涵与「强富美高」紧密唿应。在区域上,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全省 13 个设区市依据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的不同划分为四个发展板块,每个发展板块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使命,在错位发展、差异发展的同时,更加突出联动发展、协调发展,共同构成江苏区域发展的整体格局。在要求上,注重速度与质量的统一,顶住增速换挡、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阵痛」,不盲目追求速度、不一味比拼规模,着力推进探索性发展、创新性发展、引领性发展。
重点突破:把准「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三个发力点。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既要强优势,把长板拉得更长,也要补短板,集中资源力量实现突破,还要抓关键,为全面发展夯基垒台、构筑支撑。在强优势方面,江苏立足全国制造大省的省情特点,发挥区域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江苏速度向江苏质量转变、江苏产品向江苏品牌转变。在补短板方面,针对江苏人均环境容量全国省区最小,以及「重化型」产业结构、「煤炭型」能源结构、「开发密集型」空间结构的严峻环保形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针对「苏北可能成为全国农村住房条件最差的地方」的严峻现实,推出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的重要举措,努力让苏北农村地区的农民群众安居宜居,决不让群众住着危房「被小康」。在抓关键方面,把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高质量发展最迫切的任务,围绕交通强省建设目标,加快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跑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速度」。
强化保障:营造「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良好环境。政治建设是首位保障。江苏清醒地认识到,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确保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在江苏落地生根的政治前提,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放在各项工作首位。队伍建设是关键保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和中央关于激励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江苏出台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营造敢于担当、比学赶超、奋发作为的浓厚氛围。制度建设是效果保障。江苏率先建立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和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作出全面推行综合考核的制度安排,大力开展「放管服」改革,推行「不见面审批」,充分释放发展动力和市场活力。
强化担当开辟发展新境界
全球视野:聚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抢抓机遇、闯出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我国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江苏抓住机遇、迎击挑战,在「变」的格局中保持「不变」的定力,就要不断夯实基础、累积优势、锤炼「内功」,掌握战略主动。
要努力实现从引进到自主、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今天,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面对变化,「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建设,需要在视野格局上向着更高更远处着力,逐步从技术引进发展为自主创新,从加工制造发展为品牌塑造,从规则跟从发展为话语主导。这就要求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江苏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积极适应时代的「千变万化」,主动经受创新的「千锤万炼」,在发展的前沿展现「千姿万态」,在新的征程上奔腾「千军万马」。
要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提出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迈向新征程,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本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目标内涵是从社会主义大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联系省情实际,一方面要全面分析江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另一方面,要透彻剖析江苏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找到具有江苏特点同时对全国产生影响的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理念、思路和方法。
战略思维:把握国家战略叠加的优势,抢占先机、担当作为。在国家战略中把握机遇、抢占先机,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江苏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战略在江苏密集叠加,这既是江苏得天独厚区位优势的体现,也赋予了江苏在新时代探路示范的光荣使命。
要牢固树立胸怀大局、服务大局的「一盘棋」思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江苏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交汇点的独特定位,实施国际综合交通体系拓展、国际产能合作深化、「丝路贸易」促进、重点合作园区提升、人文交流品牌塑造「五大计划」,建设好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柬埔寨西港特区等重点境外园区,构建江苏各地协力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新格局。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要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统筹推动沿江生态文明建设、交通枢纽建设、城市规划发展,推动沿江八市绿色发展,着力打造「黄金经济带」上的「钻石区段」,充分彰显江苏贯彻执行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
要不断强化在国家战略和规划推进中的「标兵」意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要求,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加强同浙江的两翼联动,更好辐射和带动安徽发展,不断提升一体化发展的紧密度、协同度、融合度。在大运河文化带中,江苏是沿线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指示,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使其成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成为江苏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中,要积极发挥淮安作为首提首推城市和「东部海江河湖联动区」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大力推动徐州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
百年坐标: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保持领跑、率先跨越。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要在奋力冲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保持领跑姿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江苏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与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增加了「高水平」的内涵要求。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江苏要继续保持领跑姿态,努力建成一个内涵标准更高、区域覆盖面更广、群众获得感更强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
要在率先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上先行先试。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江苏有责任也有条件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现代化不是全面小康的「放大版」,而是「升级版」。从小康到现代化,绝不仅仅是时序上的自然延续,更不是内涵上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历史性的转变、跨越和飞跃。它有着新的特质、新的目标、新的标准、新的要求。适应新的战略安排,江苏在做好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的同时,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实现由小康心态、小康思维、小康话语向现代化心态、现代化思维、现代化话语的转变,高标准建设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努力走出一条体现江苏特点的现代化建设之路。
正如省委书记娄勤俭所言,我们有信心在不远的将来,展现出这么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江苏图景:无论是在苏南,还是苏中、苏北,世界的前沿、时代的脉搏触手可及,一大批现代产业集群不断崛起,拥有创新创业的「最强大脑」;碧波荡漾、青山朗润,老街雨巷、丝竹悠扬,10 万平方公里的鱼米之乡展现出「最靓颜值」;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生活殷实、向上向善,8000 万江苏人的脸上洋溢着「最美笑容」。这样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江苏图景,终将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靓丽「成绩单」。
(作者系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苏胜利
作者 刘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