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用好红色资源 让红色精神深入人心

作者
作者

江苏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土地,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组织并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是锻造形成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的重要区域。2014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殷切希望江苏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5 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五(8)中队回信,亲切勉励他们要传承弘扬好「新安旅行团」光荣传统。江苏各地注重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把红色资源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二课堂,让旧址遗迹成为家门口的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打造赋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使红色基因渗入血脉、融入灵魂、化为行动、代代相传。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省委领导班子先后赴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等地开展现场学习会,体悟党创业之坎坷、奋斗之艰辛;在「宋公堤」碑前,盐城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重温了毛泽东同志经典名篇《为人民服务》,体悟为民情怀;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前,徐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重走淮海战役支前小道,深刻体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价值底蕴;淮安深入开展「践行周恩来精神,建好周总理家乡」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对标「六个杰出楷模」,深学细照笃行。在领导带头、率先垂范下,以雨花台烈士陵园、周恩来纪念馆为代表的全省党性教育基地人流如织,党员干部、各界群众、青少年等纷纷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打卡家门口的「红色地标」,重温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感悟革命先烈的初心使命。自 2 月以来,仅雨花台一地就已累计接待各级党政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参观者近 165 万人次。

摸清「红色家底」,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红色资源是红色基因的「孕育地」和「储存库」。江苏现已全面摸清 1710 处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和遗址、186 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3 家省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等。通过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学习教育阵地,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打卡」红色地标、「对话」革命人物、「触摸」历史展品,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连云港将开山岛、抗日山等 86 个实境课堂教学点,按照分布区域、资源特色优势,精心打造「红色印记·传承初心」「爱国奉献·坚守初心」「向海而兴·砥砺初心」「矢志为民·践行初心」精品教育路线。镇江市把领导干部读书班搬到了全市 39 个红色教育基地、搬到网上「指尖」课堂、搬到居民小院,打造「实境课堂」。宿迁深入开展「寻访:身边红色印记」活动,以「党史学习超市」进千村的形式,挖掘、保护和利用党在宿迁各个时期所形成的红色资源。如今,遍布全省各市的「青年学习社」已串珠成线,形成雨花台「信仰的力量」、淮塔「人民的胜利」、「常州三杰」等 60 条青年研学线路,在移步换景中实现看「史料展」、听「线上讲」、演「情景剧」、答「党史题」。

深挖精神富矿,让红色资源「立」起来

用好红色资源,需让红色文化可感、可亲、可近。充分发挥文艺作品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中的独特作用。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首登国家大剧院;淮剧《宋公堤》、民族音乐剧《华中鲁艺记》在盐城全市巡演;泰州市推出话剧《信仰》、广播剧《泰州好人》、纪录片《一枝一叶总关情》、报告文学《大潮奔涌》等一批党史题材文艺作品和出版物;淮安以「编一本专题读本」「排一部原创剧目」等「六个一」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讲好新时代「新安旅行团精神」;常州市以张太雷为原型创排的锡剧《烛光在前》,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目录……红色题材借助艺术的力量叩击人心。发挥江苏哲学社会科学优势,结合党在江苏的浴血奋斗史、艰苦创业史、改革创新史,深化中国共产党精神江苏谱系的理论研究。3 月 23 日,「周恩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讨会在恩来干部学院举行;4 月 15 日,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指导的「追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红色故事会」在常熟沙家浜举办;6 月 5 日,由求是杂志社和江苏省委主办的全面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在「小康构想之地」的苏州召开。开展分众化的专题宣讲,让党史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南通举办「不忘初心·我的入党故事」主题展演,聚集不同时期全市党员队伍的优秀代表,向公众交流分享「我的入党故事」。4 月 29 日,全省首条党史学习教育地铁专列在无锡首发,打造出穿梭在城市大动脉上的流动「红色课堂」。

创新互动形式,让红色资源「潮」起来

开发网上学习新平台,打造沉浸式教育新载体。南京积极打造「中国南京红色在线」平台,开设「雨花英烈云课堂」,让红色精神展现在「眼前」、配送到「指尖」、传播到「耳边」。常州把传承弘扬「常州三杰」革命精神作为鲜活教材,推出「外景式沉浸学」,用 5G+VR/AR 新技术,打造「常州三杰」纪念馆线上版;在瞿秋白纪念馆推出《又见少年阿霜》沉浸式演出;在全市打造「秋白读书节」「秋白书苑」等城市精神坐标。以「红色文旅」为抓手,提供高品质红色文旅产品。扬州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设计打造党史研学文旅线路,挖掘大运河扬州段沿线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跟着地名学党史」活动,在「烟花三月」里,近 100 万人次在「足迹里」学深悟透,于「行走中」接受教育。

拓展融入途径,让红色资源「热」起来

从「会场」向「现场」延伸,打造面向社会公众的党史学习教育阵地。如今,江苏各地的机场航站楼、高速服务区、宾馆楼宇、城际高铁等窗口单位都精心打造成党史学习教育平台。如,阜溧高速大泗服务区结合党在泰州地区的峥嵘历史,精心打造 28 米长的「红色·追忆」党史文化主题长廊,自 4 月 7 日开放以来,已吸引过往司乘近十万人次。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南京市江宁区以 1 个区级中心、10 个街道实践所、201 个村(社区)实践站、891 个实践点为主体,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域阵地布局,深入开展「学党史传党恩、办实事作表率」主题活动,做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江苏农垦集团将多个设在基层农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成为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军垦文化于一体的党性教育基地,通过展示水车、粮囤、磨坊、冲臼等农具,「情景再现」当年老军垦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革命故事。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长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深挖本土红色资源,精心打造「会师地广场—煤矿机械—长宁社区—上汽大通—华通气动—华科大—戴卡轮毂—风电园」8 个党建示范点,串起开发区全域红色文化研学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引领青年做红色精神践行者、红色文化传播者、红色基因弘扬者。泰州开展「弘扬杨根思精神 建设幸福泰州」宣教活动,在全市中小学创建 100 个「杨根思中队」,培育「杨根思陵园小讲解员」,开展「走近英雄杨根思」亲子红色行等活动 500 多场,把红色文化植入校园生活、融入家庭教育。苏州深入挖掘全市 188 所百年老校的校史、校训、校歌中的红色元素,编撰校本教材、纳入校本课程,推进革命传统教育系列化、长效化。如,苏州大学发挥百年馆藏优势,精选 260 余册红色文献,开设「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红色文献展」。一批东吴大学师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早期思想成果——《社会主义社会问与社会学》《布尔萨维克之研究》《平民主义》等,以及《共产党宣言》中文版首译者陈望道在东吴大学法学院任教资料,尤受观展师生欢迎,让广大师生在近距离、可触摸的红色记忆中传承精神血脉,从红色资源中凝聚奋斗前行力量。

责任编辑:何乐


作者 本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