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崛起的「夜间经济」

在城市生活的人,对夜市都不陌生——下班后逛逛热闹的夜市,可以买点零食小吃,或是买点日常杂货,卸下一天的疲惫。如今,夜市有了升级版——「夜间经济」,指从当日下午 6 时到次日早晨 6 时所发生的三产服务业方面的商务活动。
夜间是重要的消费时段。资料显示,美国人 60% 以上的休闲活动在夜间。在国内,一些城市大型商场晚 6 点至 10 点的销售额超过全天的 50%。其中,上海夜间商业销售额已占全天的 62%,广州服务业产值的 55% 是夜间消费的贡献。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品质的提高,我国夜间经济已由早期的灯光夜市转变为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
培育繁荣的夜间市场,成为扩大消费、助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尤其是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因此,夜间经济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目前,北京、上海、绍兴、济南、兰州、天津等多地已出台「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举措,满足居民「想消费」的基本需求,提供「能消费」的便利服务。
比如,北京把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作为 2019 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支持建设 24 小时便利店,鼓励有条件的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颇为引人关注的是,北京设立夜间经济「掌灯人」制度。「掌灯人」通常由市、区、街(乡镇)三级政府部门主管领导以及商、协会负责人担任,统筹推进夜间经济发展,负责了解区域内的夜间经济运营情况、居民需求。
上海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夜间区长」由各区分管区长担任,负责统筹夜间经济发展;鼓励各区公开招聘具有夜间经济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协助「夜间区长」工作。上海还将编制夜生活集聚区发展规划,打造一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引进培育夜间文化艺术项目,对深夜影院、深夜书店等夜间文化娱乐业态秉持审慎包容态度。
业内人士指出,夜间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座城市生活质量、消费水平、开放度、活跃度、投资软环境及经济与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对于本地居民来说,提高夜间消费质量,能让其更好地分享城市发展成果,增强城市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还能丰富旅游体验,留下美好、难忘的旅游印记。发展夜间经济,可谓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夜间经济对城市治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比如,公共交通能否跟上,为消费者和延时下班的工作人员提供便利;怎样管理好夜间餐饮的噪声、油烟问题,避免打扰正常休息的居民……因而,发展夜间经济不仅是一道经济命题,也是一道治理考题。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各地制定更为完善的引导政策,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为夜间消费提供系统保障。
(盛励整理) 责任编辑:苏胜利
作者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