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新常态下腐败治理的路径选择

作者
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出发,提出了落实「两个责任」、查办案件「两个为主」、实现「两个全覆盖」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坚持不懈改进作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旗帜鲜明,坚强有力。作为一项长期且任务艰巨的腐败治理工作,在新形势下被注入了「新常态」的显着特征。

认识新常态,就是要看好路况,握稳方向。如何在廉政新常态下迅速调整工作思路,科学选择腐败治理的有效路径,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实现腐败治理的「全覆盖」,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是当前基层纪检监察组织面临的一项极其迫切和非常重要的课题。东海县按照「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打造腐败治理品牌,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四网五制」促廉惠民工程为主体、联组巡查为抓手、以惩促防为动力、自身监督为保证的反腐败综合治理新路径,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在路径取向上,主动适应改革发展新常态要求,突出腐败治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前瞻性,创新实施「四网五制」促廉惠民工程,密织「权力笼子」,着力解决滋生腐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廉政新常态下腐败治理路径的选择,需要构建约束权力的有效载体,精心铸牢监督制约权力运行的「笼子」,将腐败行为遏制于萌芽状态。

——在执纪理念上,主动适应深入推进「三转」新要求,建立纪检联组机构,从传统、粗放、平面的「分散作业」向「集中监督」转变,增强合力,探索常态化的监督执纪有效机制。针对「三转」后部分派驻机构出现的被驻在部门边缘化、无事可做、甚至不知道该做什么等突出问题,我们积极整合资源,建立纪检监察联组机构,在保证派驻机构发挥常规作用的同时,通过统一部署开展定点巡查、换防巡查等方式全面增强派驻机构执纪监督合力。

——在工作重心上,坚持治标促治本的「目标方法论」,确立「新常态」的战术观,切实把惩治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减少腐败存量,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法不严则不力,治不严则无获。在廉政新常态下,我们着力处理好案件查办与经济建设、保护干部、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利益四个方面的关系,不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和治本力度。

——在自身建设上,主动适应治理现代化新要求,建立「五三三」自身监督体系,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变「封闭办案」为「开门执纪」,锻造执纪铁军。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按照「打铁还须自身硬」的要求,东海县纪委创新实施了「五三三」自身监督体系,有效解决「谁来监督纪委」的现实问题。

在反腐新常态下落实纪检监察监督执纪主体责任,既要增强主体意识,彰显主体性、打好主动仗、拓展主阵地,又要增强责任意识,树好责任观、立好责任状、种好责任田。要在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大背景下,牢牢锁定「监督、执纪、问责」三个关键词,把更多力量压到主责主业主项,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证。

要实现新常态下腐败治理新作为,必须着眼于世情、国情的变化,坚持用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从纪检监察工作实践看,许多成功的方式方法都源于基层、源于群众。人民群众是反腐败的主体力量,也是纪检监察工作创新的活力之源。因而,我们在深入推进腐败治理过程中,应充分吸取民意、凝聚民智,不断改善群众参与的环境与条件。着力构建群众参与决策和监督执行的制度机制,加强信息公开与反馈调查,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防止决策和执行偏离为民服务的轨道;着力构建群众参与腐败治理的制度机制,围绕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拓展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途径,积极开展党风、政风、行风满意度调查等群众评价活动,从而激发群众政治热情,由「自发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由「揭露腐败」向「预防腐败」转变,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

要实现党风政风民风持续转变,必须以富有实效为标准,勇于探索,主动适应新常态、研究新特点,开启依法反腐新路径。新常态下实现腐败治理工作新作为,应牢固树立价值和效益理念,借鉴经济理论,运用系统方法,坚持求真务实,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效能最大化。应突出实践特色,既加强对新常态下腐败治理工作共性问题的研究,又注重把上级要求具体化、本地做法长效化,推动腐败治理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我们以探索新常态下用法治反腐新实践落实依法治国新要求为目标,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以深化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全力推进构筑惩治预防体系,涉及简政放权、公共资源阳光运行等多项创新改革,与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为群众和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都密切相关,从而为落实「四个全面」积极营造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氛围。

要实现体制内外反腐有机衔接,必须遵循科技反腐理念,建立以科技手段为支撑的「全天候」动态监控机制,以惩促防。现代信息技术快捷、实时、准确等强大优势,为权力运行的动态监督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是廉政新常态推动廉政建设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按照「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跟随到哪里」的思路,建立「流程制约、过程监督」的电子监察系统,以科技手段的介入消除权力腐败的监控盲点。如发现问题或异议,群众可点击东海县促廉惠民网的「投诉举报」一项,通过平台系统进行举报。此外,充分发挥 QQ、微博等「民间反腐平台」的积极作用,设专人及时查看相关信息,主动监控网络披露的腐败问题,及时跟进查处,不搞「选择性反腐」,真正为群众提供一条便捷、畅通的监督渠道,实现体制内反腐与体制外反腐的有机衔接。

要实现法治反腐新机制有效管用,必须按照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要求,增强法治思维,依纪依法履职。落实党规党纪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的监督责任。让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刚性运行,就必须建立起切合实际、有效管用的反腐败体制机制,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我们围绕完善聚焦主业运行机制,共梳理出 111 项议事协调事项,经调整现已取消或退出 101 项,保留 10 项,减少了 91%,确保力量向主业倾斜,保持了对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在探索领导体制创新的基础上,我们将巡查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延伸到老百姓身边。在分片设立巡查组的同时,有效整合纪检监察资源,通过驻联结合、统分结合、点面结合的管理模式,消除「力量分散、依附性强、手段缺乏」的监督「掣肘」,共同发挥合力,打造出体制性有效监督和反腐的先行样板,从体制上为进一步推动落实「两个责任」,特别是在破解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甚至被边缘化等问题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性的保障。□

(作者系中共东海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苏胜利


作者 魏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