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奥双城记

作者
作者

2015 年,洛杉矶替代波士顿,参与 2024 年奥运会举办权竞争,这是他们第十次申办奥运,创下了世界之最。前九次,有七次是与其他城市竞争,结果都无功而返,得到举办权的两次都是不战而胜。这回竟又一次不战而胜,洛杉矶的申奥故事足够奇特。

没有悬念。等待,只是为了见证奥运申办史上极为特殊的一幕。9 月 13 日,秘鲁利马会展中心会议大厅,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巴黎和洛杉矶分别成为 2024 和 2028 年夏奥会的东道主。早已备好的写有「PARIS 2024」和「LA 2028」字样的两张白色卡片,由巴赫递给在他两侧的巴黎和洛杉矶市长。两座城市曾经是对手,最终皆大欢喜。

现代奥运会最初三届的举办地均由国际奥委会指定。希腊曾提出将奥运会永久留在雅典。顾拜旦则坚持这一世界体育盛会当属世界所有,必须将脚步迈向不同国度。于是,1900 年的第二届奥运会,成了这位现代奥运之父带给自己家乡巴黎的礼物。上世纪 20 年代,奥运会在欧洲和北美已经有了相当影响,6 个城市申请举办 1924 年奥运会。年近六旬的顾拜旦已决定在 1925 年卸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职位。委员们成全了老人的心愿,让巴黎成了第一座两度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当年落选的 5 个城市中,就包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的洛杉矶。

可以说,巴黎两次得以举办奥运,都因顾拜旦是巴黎人。这座「浪漫之都」第三次拥抱奥运的梦想就曲折了很多。1986 年,巴黎时隔 65 年后,再次加入申奥角逐,与巴塞罗那进入最后一轮票决。如同当年顾拜旦帮助巴黎成为奥运举办地,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助选,也让他的家乡巴塞罗那以 24 票优势战胜巴黎,成为 1992 年夏奥会东道主。2012 年奥运会的申办之争,无论是国际奥委会的评估报告,还是各媒体的分析预测,都将巴黎放在第一。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赴新加坡参加最后陈述,足球巨星齐达内任申奥大使,巴黎看上去胜券在握。而伦敦则在投票前夕施展强力,英国首相布莱尔在狮城密集约见了多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光环闪亮的足球明星贝克汉姆也前往助阵。最后一轮投票,两个欧洲名城 PK,伦敦以 54 票对 50 票成功逆袭,制造了奥运申办史上一次着名的冷门。

与巴黎相比,洛杉矶申奥失利的次数更多。在申办 1924 年奥运会输给巴黎之后,「天使之城」又在 1928 年夏奥会举办权角逐中败北。当洛杉矶第三次提出申奥时,已成了唯一的候选。二战结束之后,洛杉矶连续申办了 1948、1952 和 1956 三届夏奥会,都没能开花结果。70 年代,洛杉矶卷土重来,但在 1976 和 1980 年两届夏奥会的申办角逐中连续铩羽。洛杉矶不屈不挠,继续冲击,这一回,历史重演,「天使之城」再次成了唯一的候选。1984 年的洛杉矶夏奥会因开启商业运营模式而载入史册,也因许海峰实现「零的突破」而成为中国奥运旅程上的里程碑。

2015 年,洛杉矶替代波士顿,参与 2024 年奥运会举办权竞争,这是他们第十次申办奥运,创下了世界之最。前九次,他们有七次是与其他城市竞争,结果都无功而返,得到举办权的两次都是不战而胜。这回竟又一次不战而胜,洛杉矶的申奥故事足够奇特。

当年北京奥运的「无与伦比」,鼓励了国际奥委会让五环旗帜飘扬到更多国度的构想。委员们用选票,让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巴西里约战胜了芝加哥、东京和马德里三个发达国家名城,奥运会首次抵达南美大陆。但几年后巴西经济疲软,再加政治风波,里约虽勉力保得奥运正常举行,却令国际奥委会心有余悸。此后,「安全感」成了选择奥运举办地的关键砝码。奥运东道主国家应在未来相当长时间没有政治、经济巨大变故或者城市安全的风险,这成了国际奥委会的共识。无疑,巴黎和洛杉矶正是他们眼中可靠的对象。在申奥遇冷的现实之下,与其在两个「可靠」城市中二选一,不如两个都留下,以免夜长梦多。

一次会议定下两座未来的奥运之城,巴赫不只一次强调这是「三赢」。可这应该只是当下特殊时段的权宜之计。毕竟世界大范围经济不振的背景下,奥运会巨大的办赛成本会让许多城市望而却步。或许能如巴赫所言,此次选择可让国际奥委会赢得更多时间投入改革,真正寻找到走向更好明天的路径。


作者 罗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