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 不要放弃

面对如此尴尬的现实,李铁需要沉下心来,重建一支理想中的铁军。中国队已经在本届 12 强赛吃了大亏,面对 2023 和 2026 两次大考,要做更实际的筹划。

事与愿违,三个月前雄心万丈,信誓旦旦要在小组赛对手面前有所作为的中国队,目前只落得一息尚存的局面。沙迦晚秋瑟瑟的凉风中,茫然的情绪写在大多数中国球员的脸上。
11 月 16 日,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 12 强赛第六轮,中国队 1 比 1 战平澳大利亚。这是一个看似值得欣慰但又遗憾的结果。夜幕之下,主教练李铁被风吹乱的头发凸现着心力交瘁与疲惫不堪。
6 战 1 胜 2 平 3 负,单纯看结果还算正常。第 6 轮再战澳大利亚还获得一场平局,实属意外之喜。令人们颇为不忿的是中国队本可提前打出这样的表现,12 强赛进程完全可以踢得更好。
欲望强烈 现实骨感
11 月 16 日的中澳之战,中国队排出人们期待的「最理想阵容」,几次制造出威胁。但澳大利亚人没使出多大力气,就由在日本 J2 联赛踢球的杜克先拔头筹。得分后的对手在场面上占优势,控球率和传接球两倍于中国队。在这种情形下,视频裁判提醒约旦籍主裁判马克哈德梅赫,判给中国队点球,改变了整场比赛的走势。澳大利亚队在必须取胜之际方寸大乱,最终与中国队 1 比 1 握手言和。
算上前一轮与阿曼队的平局,这两场 1 比 1 并不标志着中国队的出线之路就如枯木逢春。实际上,在中国队状态渐渐恢复之时,人们感到万分惋惜和不甘。
追溯前 4 轮比赛不难发现,中国队的战术思路一变再变。首战澳大利亚延续 40 强赛攻略,中国队瞬间就被击溃。对日本和沙特时,中国队制定「上半场主守、下半场主攻」的策略,先保中后场防守稳固,再伺机发动快速反击。从过程上来讲,这种全队统一思想、立足后程发力的打法确实避免了连续溃败,也是中国队以应试心态出击 12 强赛的体现。
战平澳大利亚后,中国队守门员颜骏凌说:「从第一场对澳大利亚到现在,球队一场接着一场取得进步。战至第 6 轮时,大家对比赛节奏的把握和在球场上的判断力都提升很多。」中国队通过不断改变和修正,摸索出 12 强赛之路,这是球队内部公认的事实。

面对 11 月的两场比赛,中国队一心求胜,愈发接近破釜沉舟。尽管从比赛策略上,李铁开始注重中场防守,起用之前唿声很高的徐新,把洛国富列入首发,但教练组在这两场比赛中的临场指挥还是出现一些偏差。在对阿曼时,颇具争议的两次换人调整,直接葬送了志在必得的 3 分。再战澳大利亚,中国队长时间未有主动求变之举,一度把比赛控制权完全交予对手。澳大利亚队因长途旅行和主力受伤导致表现失常,主帅阿诺德很烦躁,但也没让李铁心情大好。赛后长达 32 分钟的发布会,进一步暴露出中国队内部的焦躁情绪。
单说与阿曼和澳大利亚的两场比赛,中国队确实有小幅进步。李铁说:「澳大利亚队整体实力比我们强,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但我们也抢到了积分,这是团队战斗力的表现。强调作风建设、打造良好的精神面貌是国家队始终追求的。」然而,足球比赛毕竟不是耍勇斗狠。李铁急于带领中国队抢分,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需要更多耐心和责任。在球队战术的构建上,还应立足于国家队长期以来的战术思路,而非每逢大赛必大变。
这种不断修正和改造的过程,也在损伤国家队建设的稳定性。百密必有一疏,中国队本身基础就不牢,变化此起彼伏,非常容易暴露短板,赢不了该赢的比赛,也很容易输掉不该输的场次。所以,一切都还需要时间,需要沉下心来打磨,确保有序推进。
前 4 轮战罢才逐步找到 12 强赛的感觉和节奏,未免太迟。在稍有起色之际,未能赢下哪怕一场胜利,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遗憾。「团结是铁」的口号叫得十分响亮,但中国队始终未成一支铁军。
李铁的苦果
不知不觉,李铁执教中国队已近两年。刚上任时,人们只求得中国队 40 强赛出线,在 12 强赛中不要输得太难堪。然而,连克菲律宾、叙利亚,以 4 战全胜之势晋级,让一些人动了心,激起人们的出线热情。尽管李铁不断声称自己经历丰富,见过世界杯、英超等大场面,但好球员不等于好教练。倘若能够正视短板,从中国足协到李铁本人,都不应要求中国队快出成绩。
有人认为,李铁带队时间已经不短,应该为中国队带来更多改变。为什么等到征战 12 强赛时,球队状态却如同摸着石头过河?事实上,李铁虽说去年 1 月组建国家队,但直到今年 5 月底 40 强赛重启才进入实战状态。中国队没有系统地接受比赛考验,对阵海港、深圳和浙江等热身赛所能提供的经验着实有限。再加上联赛安排支离破碎,以及中超三强今年战略性放弃亚冠,处于如此环境之下的中国队根本未到有所建树之时。
李铁清楚,虽然这些年在武汉、河北执教,战术安排和比赛指挥能力确有提高,但还称不上大师。所以,即便有阿兰、洛国富、蒋光太等入籍强援助阵,中国队也踢不出人们期待的质量。
从李铁带队这 6 场来看,其优势集中在外界批判如潮的实战指挥层面,球队的日常训练、团队管理和建设倒不如人们期待中欣欣向荣。球队的新老交替、个性化球员的管理、战术打法的创新,过去三个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杂音,这些都是李铁亟需解决的问题。
国家队主帅这个差事不好当,要结果又要过程。国家队历任主帅在上任初期,均曾取得一些不俗的成绩,使中国队又成为万众期盼,不久又开始低迷,在下一循环中遭遇打击。
历史上,这种悲剧已经发生多次,比如高洪波和佩兰。现在,李铁似乎有重蹈覆辙之趋势。虽然中国队在 11 月这两轮比赛中开始走向理性和务实,战术有针对性,战略也有全局性,但谁又能断定这不是昙花一现?未来两个比赛日恰逢春节前后,中国队若不能创造奇迹,便将提前宣告 2022 世界杯梦碎。李铁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避免早尝苦果。
下一个路口
中澳之战,中国队的技术不可能提高,智慧倒是有所提升。经历近两年的蛰伏,人们关心中国队未来将怎样走。
李铁今夏与中国足协续约 5 年,到 2026 年。本届 12 强赛后,国家队面临 2023 年亚洲杯和 2026 年世预赛,称得上重任在肩。一旦未来的一两个比赛日输球,从 12 强赛出局,最后几轮等同于为亚洲杯热身。面对本土亚洲杯如此重要的赛事,中国队的前景着实不让人乐观。

澳大利亚也曾有过借用 2014 年世界杯为 2015 年亚洲杯练兵。但相比当年的澳大利亚,中国队如今的新老交替并不成功,球队的风格打法未得到确立,对阿曼和澳大利亚的比赛中幸运地保持不败,并不意味着已经步入正轨。
12 强赛后,蒿俊闵、于大宝、王大雷、张琳芃、王刚甚至王燊超、吴曦等人将逐步退出主力阵容,归化入籍球员可能去而不返,留给中国队教练组的重建任务更加艰巨,这恰是李铁的短板。换句话说,李铁习惯于「现炒现卖」,缺乏短时间提高球队素质、挖掘新人的本领。看一看阵容,27 岁的徐新、26 岁的巴顿都算新人,中国队同亚洲乃至世界足坛的差距可见一斑。
面对如此尴尬的现实,李铁需要沉下心来,重建一支理想中的铁军。中国队已经在本届 12 强赛吃了大亏,面对 2023 和 2026 两次大考,要做更实际的筹划。
责编 王敬泽
作者 王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