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关键词

作者
作者

关键词一

首金

中国舆论对于首金的执拗其实是一种竞技体育的「处女情结」,因为中国射击经常在奥运会上得到首金,这里固然有实力或运气的成分,固然有利于宣传,但从本质上说,还是奥运会赛程决定的。

还有一种偏见,可以形容为中国竞技体育的「金牌情结」或者「正宫情结」,所谓「千银不如一金」。

中国射击队在里约奥运会上的总体表现是出色的,在规则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中国队的奖牌数和上届持平,并且拿到了中国代表团的第一块金牌。此外,在步枪和手枪的 10 个项目中有 8 项进入决赛,也是令人满意的。

因此,中国射击队仍然是一支世界劲旅,奥运会选拔制度的制定也是合理的。现在不是怎样适应新规则的问题,而是在新规则面前怎样放下自我、无私无畏。

关键词二

中国力量

中国举重队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可以形容为「54321」。

5 块金牌:和上届奥运会成绩持平,鉴于整个代表团成绩不佳,这个结果还是不错的;

4 则故事:先后发生了女子 48 公斤级更改级别的故事、女子 53 公斤级红灯白灯的故事、男子 62 公斤级临阵抽筋的故事和男子 77 公斤级「裁判吃屎」的故事,值得总结和引以为戒。

3 项纪录:邓薇、吕小军和龙清泉打破了世界纪录,龙清泉打破传奇明星穆特鲁的纪录弥足珍贵。

2 大突破:杨哲在 105 公斤级比赛中虽然和奖牌失之交臂,但这是中国在男子大级别上取得的重要突破;更值得肯定的突破是中国举重队派出的 10 名选手第一次参加了 10 个级别的比赛。

1 种格局:亚洲在举重舞台上继续占据着统治地位,这种格局是否会影响项目发展的未来,有待观察。

关键词三

突破

赵帅赢得跆拳道金牌是中国代表团的意外之喜。就比赛进程而言,世界排名前两位的伊朗和韩国选手在第一轮被淘汰,增加了赵帅夺冠的几率。他决赛中遇到的泰国选手只有 18 岁,实在是比年轻还年轻。

但这块金牌和韩国跆拳道界二十多年来对中国的支持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男队主教练金荣稹已经在中国工作很多年了,他的师傅叫李胜国,原来是韩国体育大学的校长,此人曾经表示自己有三个愿望:当大学校长,带领韩国选手拿奥运会金牌,帮助中国选手拿奥运会金牌。在实现了前两个理想之后,李先生带领一干弟子在中国工作,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韩国推广跆拳道运动的很多做法值得中国武术学习:国家高度重视,企业积极参与,最早帮助中国的金圣根和李大成等很多热心人物宗教般的热情与牺牲精神等等。

反观中国武术,完全基于进入奥运会这种极端功利心在推广,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等成语,都很适合形容中国武术的奥运梦。

关键词四

遗产

北京奥运会期间,前国际自行车联盟主席维尔布鲁根是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与中国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表面上看,这种关系的表现是中国不断承办、创办了很多自行车赛事,以及与维尔布鲁根有关的其他国际赛事,这些合作甚至被有些人斥责为「劳民伤财」、「利益输送」。

但对这样的合作不能只看到一面。从维氏年代开始,国际自盟一直在帮助中国自行车运动发展,场地自行车的中国运动员得以跟随高水平外教长期在国外训练比赛,水平不断提高,连续在世界顶级赛事上取得金牌和奖牌。多年持续努力,终于使历史性的突破在里约梦想成真。

从本质上说,中国自行车这一突破应该视为北京奥运会的遗产,这无疑是中国代表团在里约奥运会上拿到的分量很重的金牌。

关键词五

国球

乒乓球再次包揽金牌,其中的背景往往被人忽略,那就是中国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乒乓球文化的中国影响力。

参加里约奥运会女团比赛的 48 名运动员里,25 人有中国背景(含中国台北)。其中,除了在中国训练,后来代表其他国家或地区参赛的「海外兵团」外,还有不少幼年移民到外国或在外国出生的华裔选手,应该称之为「新型海外兵团」。中国人善打乒乓球,这是全世界都承认并受到尊重的,就像中餐代表中国文化。中国体育文化的代表首推乒乓球,这也是一种影响力。

第二,中国为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做出了决定性贡献。

日本队在本届奥运会上表现非常出色,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日本队里的三位教练员张莉梓、李鹭和邱建新都来自中国,他们使福原爱、石川佳纯和水谷隼等选手的实力得到持续提高。

多年来,日本乒乓球虽然很少在世界大赛上赢得金牌,但始终是日本国民生活中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在竞技体育层面上,日本在中国教练的帮助下,正在快速重振雄风,东京奥运会上,日本队一定会对中国队构成更大威胁,这是一件好事。体育的荣誉和国家有关,但体育的技能是无国界的。

关键词六

梦之队

中国跳水队成绩之出色到了这种地步:拿到金牌不是新闻,认为司空见惯;拿不到金牌也不是新闻,认为事出偶然。公众和媒体大多对跳水运动了解不足,很难理解其本质。

里约奥运会上,当中国代表团连续两天陷入金牌荒的时候,曹缘在胜率不足 30% 的情况下赢得金牌,起到稳住阵脚的作用。中国跳水就是这样,每四年受到人们的一次关注,代表团成绩较好时,这种关注度会较低。

中国跳水的成功起码有四个原因:严格管理,注重细节,多做贡献,稳难并重。每个要素都可以专门做细致解读。

虽然过去中国跳水有「走在难度表之前」一说,但那是太早以前的故事,在本届奥运会的 8 个项目里,中国选手的难度都不是最高的,这种重稳定甚于重难度的理念和重难度甚于重稳定的中国体操队,恰好形成对比。

关键词七

溃败

对中国体操(含蹦床)的整体溃败,有三点意见:

第一,完全不是裁判的问题。

国际体联从第二十九个奥林匹克周期开始实行 D 分 +E 分的规则体系后,中国队曾经是最大的受益者,这才有了在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上大面积丰收。但是在里约奥运会周期,体操规则的演变方向更强调动作的完成,难度是死的,再拼也就是比对手高出 0.2 到 0.3 分而已,但完成是活的,完成不好,动作不够规格,被扣除一分半分很容易。在里约奥运会上,体操裁判的打分基本上没有出现有意给中国队压分的情况,是中国体操界对项目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出现了误判。

第二,人才培养体系的崩溃。

过去所说的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已经彻底坍塌,在业余体校层面,遇到了人才、资金、师资等各方面的困难,突出的问题,一是越来越多家长不愿意孩子练体育,二是越来越多基层教练不安心本职工作,三是管理者来去匆匆,不再把体校任职当成理想和事业,只当做升迁的跳板或致富的渠道。塔基坍塌,塔尖焉在,规律和趋势如此,国家队精加工能力再强,也勉为其难。

第三,体操也是运动之母。

体操的基本动作也是人体运动的基本动作。从这个意义上说,「足球从娃娃抓起」的道理固然不错,但运动能力的启蒙很大程度上要从体操开始。

放眼望去,小学体育老师都不敢让独生子们玩单杠双杠跳箱,一旦有个磕碰,学校无法承受。基础如此,在奥运会上不溃败才怪,这和美国、日本等国家对少儿体操运动的重视形成鲜明反差。

关键词八

兴奋剂

如今,国际奥委会(IOC)和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之间越来越像联合国和美国的关系。

IOC 在巴赫时代大幅度改革,但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古典奥林匹克主义回归,欧洲人,特别是「老欧洲」的体育文化仍然在该组织中占据主导地位。WADA 的最高权力始终掌握在英联邦国家手里,秉持着英美体育理想的价值观,对自己不能完全掌握在 IOC 的话语权感到不满,于是就站在反兴奋剂的道德高度上,不断给 IOC 制造麻烦。

这样就有了针对俄罗斯体育的围剿,这种围剿在相当程度上具有「明枪指向俄罗斯,暗箭瞄准中国」的特点,因为俄罗斯的兴奋剂问题是已经被举证的罪恶,而中国的兴奋剂问题则若明若暗。在很多国际体育界人士眼里,找到中国人的证据是他们不懈的奋斗目标。

最近十几年来,中国体育界严格地执行反兴奋剂的「三严方针」,「株连九族」的办法使几乎所有体育官员都不敢冒险,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文化的本质:丢人不可怕,丢官可怕。

可惜,偏偏中国过去和现在的兴奋剂问题都在里约奥运会前后昭然若揭了,这让有些人觉得就像一个惯偷在屡屡得手之后,被当场抓住了罪证一样一一当然,这是针对中国人的偏见。

在这个问题上,有些中国主流媒体的名记者和名主持人在奥运会一开始就演出了一场「捍卫荣誉」的舆论战,不知道是他们真不了解内幕,还是中了人家的奸计……

关键词九

格局

「格局变了」,这肯定是中国代表团对本届奥运会成绩不佳的最终搪塞和解释。

格局确实变了,中国竞技体育的价值观出现今天这样的混乱是历史的必然,但混乱出现在很多国家更加重视奥林匹克体育的时候,令人匪夷所思。

美国大幅度增加在女子体育方面的投入,大学里获得奖学金的女运动员和男运动员人数从过去的 1 比 5 变成 1 比 1。伦敦奥运会美国的 46 块金牌里,29 块被女选手获得,里约奥运会美国代表团里女选手的人数第一次超过了男选手。美国人像导演好莱坞大片那样,在里约缔造了菲尔普斯 23 块金牌的神话和埃尔文时隔 1 6 年再夺男子 50 米自由泳金牌的神话。和以往任何时候一样,他们从不放弃显示自己强大和制造美国英雄的机会。

英国从 20 年前奥运会的一块金牌,到今天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跃居中国之前,是多年来不遗余力探索「混合型举国体制」的结果。伦敦奥运会前制定的「英国体育影响世界」计划,争夺的是国际体育组织里的话语权,而「登上领奖台」计划则是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奥林匹克选手,以求至少在体育和奥运会的舞台重现大英帝国的强大。

俄罗斯受到的明枪暗箭都是因为太想再次以体育的方式出人头地。虽然俄罗斯实力受到极大削弱,但还是获得了数量可观的金牌和奖牌。4 块击剑金牌是前所未有的,这和俄罗斯首富、阿森纳的老板、国际击剑联合会主席乌斯曼诺夫不无关系,间接证明着他们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未来的摔跤舞台上,未必不会出现下一个卡列林。

还有日本,不是已经制定了一个在东京奥运会上打败中国的全盘计划吗?

关键词十

中国游泳不但获得了金牌,而且奖牌数也可观,但给人印象很深的有三件事:一是中国游泳的国际地位很低,二是日本游泳的咄咄逼人,三是美国神话的所向披靡。

中国田径取得了参加奥运会的最好成绩,这是管理部门正确把握趋势和方向的结果,这种成功的最大意义在于中国田径今天的方向应该是中国体育和竞技未来的方向。

中国羽毛球队失利是必然的,和许多项目一样,他们遇到了价值观的迷失。

中国女排重新成为民族精神的寄托,只是和以往一样,我们的体育生活里继续遇到了典型的流行文化悲剧:当一个伟大事件发生的时候,常会神化其中的某个个体,无视个体与群体之间哪怕很紧密的关系,过分强调「活在当下」,不去了解现在与历史之间的联系……

因此,当中国女排演出胜负传奇的时候,人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体育的价值观,核心问题是这个世界并不是由中国主导的,就像二十年前中国女垒失利之后阎芳说的那句「这个世界是他们的」。

以往在奥林匹克体育领域取得的成功,不但体现着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而且是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没必要自惭形秽,反而该额手称庆才是。假如说今天中国有什么做得比外国好的话,竞技体育中的奥林匹克部分算是其中之一。

中国体育界在里约奥运会之后要做的不是放弃对奥运会金牌的追求,而是「武转文」和「军转民」:「武转文」是说奥林匹克竞技体育的武功应该更多地转化为文德,「军转民」是说竞技体育领域的科研成果、冠军精神、管理效率等等,应该尽快转化为惠及全民健康的消费型产品。


作者 房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