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中国速度

作者
作者

男子百米与 4x100 米接力跑,堪称人类原始基础能力的典型爆发,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精髓。

蓝天下,或红或蓝的彩色跑道上,醒目的白色分道线,宛若华丽乐章的五线谱,飞人在上风驰电掣,给人的那种美感、酣畅与震撼,难以言表。男子百米与 4×100 米接力跑,堪称人类原始基础能力的典型爆发,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精髓。

中国运动员在这个项目上没有优势,长期落后,但进入新世纪后,奇迹般跻身世界先进行列:100 米 9 秒 91,排 2018 年世界第 5;4×100 米接力 37 秒 79,先后获得 2015 年世界锦标赛银牌,2016 年奥运会、2017 年世界锦标赛和 2019 年世界接力锦标赛第四名。

为了这一天,几代人奋斗了很久。进入庚子年后,中国飞人将去东京续写史诗,不料,被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搅局……

疫情就是命令

2020 年 3 月,正在美国冬训的中国短跑团队接令悉数撤回。整个冬训,他们分别在美国洛杉矶和杰克逊维尔,接受美籍教练雷诺和史密斯的指导。

军令如山。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寄去了全套旅途防护用品:口罩、护目镜和医用手套。短跑队匆匆打道回府。

领队尹贻杰带着 11 名队员,几经转机,3 月 20 日 18 时飞抵北京。排队筛查几小时后,终于等到核酸检测阴性的报告,又被告知隔离点小汤山医院正在清理消毒,还需等候。他们个个满面倦容,静静地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没有一句怨言。到小汤山医院时,时针指向 22 日半夜 2 时,此刻,从首都机场下机已经过去 32 小时,从美国驻地出发已经 52 小时。

疫情如火。3 天后,他们被一辆全封闭的中巴拉到 300 多公里外的河北秦皇岛训练基地,隔离观察 14 天。田径管理中心给他们每人配备了一个体能训练包,内有跳绳、按摩枪等。每天下午,他们举哑铃、拉弹力带、做俯卧撑,用塞满书本物品的拉杆箱扛在胸前做前蹲,少说两小时。大家都不能走出房门。谢震业等几人世界排名前 50,国际田联随时可能来血检尿检,其他成员也需准备接受国内抽查。

14 天熬过去,还没有欢唿,由于出现境外输入病例,属地下令再隔离 14 天。这下他们扛不住了,沮丧、纠结、郁闷、抓狂……

平日里,短跑运动员需反复做跑步动作,要用大强度来刺激肌肉与神经。如今天天闷在房间里,用轻器械土办法来保持体能,简直杯水车薪。田径管理中心闻讯,急送功能自行车。

谢震业在电话中对田径管理中心短跑部部长金玲说:「我在美国冬训练得特别满意,但现在瘦了,再关 14 天,那以前都白练了。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要马上交,还有一些合同等着要办,我不能违约啊。」

金玲感同身受,她说:「疫情不是我们能掌控的。既然需要再呆 14 天,一定有它的道理。现在这么做,不但要确保每个人的健康,也是为整个队伍的安危负责。」

不只是他们,苏炳添办好了去欧洲参赛的手续,也没去成。金玲安慰小谢说:「现在,生命安全最重要,比赛不那么重要。」

队员们情绪渐渐平复。国家田径队几百号人,至今零感染。

终于解禁!当谢震业他们在北体大重见蓝天白云绿茵红道时,禁不住欢唿雀跃。

向科技要速度

如果不是疫情,「中国速度」可能更快。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田径队仅获两枚奖牌,短跑颗粒无收。牙买加博尔特的黑色闪电为国人津津乐道,也留下深深的刺激。

在特别需要爆发力的短跑项目上,无论是神经肌肉类型还是力量速度素质,黑人优势明显,黄种人天赋不足,头大,髋宽,臀低,腿短,体内荷尔蒙比黑人少 2-19%。这一客观差异被世界公认。

几年后的北京世锦赛与里约奥运会,中国速度取得显着战果。之后,一线队员悉数交由科学化训练程度最高的美国教练员来执教。兰迪指导苏炳添三次逼近 9 秒 90,来自广东的梁劲生跑出 10 秒 18。随雷诺训练的谢震业两次打开 10 秒大关,来自上海的许周政跑出 10 秒 12。史密斯负责的湖北吴智强提高到 10 秒 17。东京曙光在前。

现在,一切都被打乱,田径队没有气馁。

苏炳添身后的复合型保障团队,由助理教练、科研人员、体能师、物理治疗师、按摩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组成,主教练负责。分段计时器、阻力训练器等新型训练、科研、理疗、康复仪器和设备成为队伍标配,随时对运动员体能、技术、恢复等各个环节全方位监控。运动员可以随时在电脑上调出相关视频和数据,动作的规范性与放松程度一目了然,大数据随即算出改进挖潜途径。晚上睡眠也有监控,教练员更精确及时地掌握队员身体状况。

精准施策和雕刻

奥运延期举办,受影响最大的是苏炳添。明年他将 32 周岁,已过黄金期。年龄增长,伤病风险加大,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伤病始终是登顶路上的拦路虎。苏炳添本人底气十足:「我现在还是最好的时候。」教练组认为,去年小苏的腰伤已基本康复,年龄不是问题。

疫情对 27 岁的谢震业也有冲击,冬训成果已流失大半,整个节奏被打乱。外教雷诺远在大洋彼岸,除疫情原因外,他还需指点牙买加、美国等 7 国队员,无法脱身。只靠互联网传视频和计划,沟通效果要打不少折扣,田径管理中心急调浙江队教练陶剑荣来协助。

小谢技术流畅,聪明好学,去年多次接近 10 秒,三次正式比赛成绩分别是 10 秒 01、10 秒 03、10 秒 04,赶超势头很勐。一次战胜小苏后,他的总结富有哲理,「我只能做好自己,其它不可控。我跟他是两种类型,他的起动与前程加速世界一流,我很困难。但我的优势在后程,只要前程不被拉得太开,就有信心在后程完成超越」。

金玲的评价是,小谢 200 米会比 100 米发展得更好,19 秒 88 绝对不是他的顶峰。单项 100 米、200 米都能进奥运决赛是他多年的梦,我们祝愿他梦想成真。

延期对几个年轻队员倒是利大于弊。接力队主教练黄淡伟说,这让我们有时问进一步打磨。

新生代里第一个跑进 10 秒 20 的是吴智强。2018 年夏天,他跑到 10 秒 17,赛季 20 多场比赛,有一半在 10 秒 20 上下。以前,他的短板是起跑后身子容易冲上,第二三步脚下发虚,后边连接不顺。通过打磨,强化勾脚尖动作,现在下地用力感有了,向前性好了,高质量起跑完成率已有七八成。小吴身高 1 米 80,全程 47 步,步幅有提升空间。冬训期间练跑格,教练划定 2.3、2.4 米甚至 2.5 米的白线.要求他保持步频,做好送髋动作,提升原先就不错的途中跑能力。

许周政是力量型选手,60 米成绩高达 6 秒 48,按说百米该进 10 秒了。但他最大短板是大腿后群肌稍弱,老犯嘀咕。教练组一边大力开导,一边加强相应肌群锻炼。

大个儿梁劲生主项 200 米,教练组重点帮助他增强躯干肌肉力量,「挺直身子跑」,有效提高了途中跑能力。

练好每一课,跑好每一枪,每个人提高 0.01 秒,就是对团队的贡献。外教的评语是:这三人近几年的百米成绩都能跑进 10 秒 10,有人有望冲破 10 秒。

老将场外「交棒」

短跑前辈畲维立,73 岁,田径管理中心专家组成员。疫情前,他隔一两天就去一趟田径场。畲维立曾任国家队副总教练,田管中心国家队管理部部长,家住在体育总局训练局附近,苏炳添等是他家的常客。疫情已经让他们好几个月见不上面,帮谢震业看硕士毕业论文,也只能通过网络,这难为了有点眼花的老畲。

4 月 12 日,老余应邀参加国家田径队冬训总结会。他正在海南陵水,网络信号不好,又是首次参加这种视频会,手机操作不熟悉,非常不顺。尽管如此,他还是盯了一整天,会后给中心写了一封长信。他写道:「绝大多数项目冬训以来情况很好,有的已达到或接近相对高峰的顶点。但是,许多人对疫情形势发展的严重性与不确定性认识不足,对疫情影响下运动员思想波动与心理障碍带来的工作难度估计不足。只有把困难想得多一点,才不至于遇到逆境时束手无策。」

他郑重提示晚辈:「奥运延期有利有弊,训练安排和要求必须改变,掌控主动权是变化的目的。高低潮相互转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与规律。在完全没有比赛条件下继续要求专项水平反复坚持,只会造成神经肌肉系统的疲劳和身体健康水平的下降与伤病增多……」为此,他再次疾唿:「敢下(专项)敢上(体能)」。

几天后,苏炳添给老畲打电话,说他接受这些建议,准备主动调整。

黄淡伟表态,今年,他们对接力队训练不设成绩指标。

这一棒真沉

前年岁末,接力队主教练袁国强到了退休年龄。去年 11 月,47 岁的黄淡伟接过了这一棒。

黄淡伟年轻时也是国家队队员,1995 年哥德堡世锦赛 4×100 米接力跑第三棒,创出 38 秒 81 的全国纪录,保持了 15 年。

刚上手,人都没齐,就遇上了大疫情。国际田联决定在东京奥运会上将接力区从 20 米改为 30 米,这对个人绝对速度好而交接棒逊色的美国等强队更为有利,可减少掉棒犯规几率,对靠集体力量弥补速度不足的中国队并无影响。

接力队 6 人已分散各地,合练至少要到 6 月的全国冠军赛后,队伍又是全新组合,默契全靠功夫来磨。黄淡伟只能未雨绸缪,提前策划。

前几年,接力队三缺一,北京世锦赛竟找不到头棒,派上了百米最好成绩只有 10 秒 35 的世界少年冠军莫有雪。就是那次,中国队破天荒争到了银牌。其后,老四棒北京张培萌退役,中国队用人捉襟见肘,4 年里换 75 种组合。黄淡伟说,现在我们的新人上来了,目前阵容接力队第六人是重庆队别舸,200 米有 20 秒 39 的实力。

东京奥运会阵容如何组合,黄淡伟说要临赛才能确定。苏炳添与谢震业是全队的灵魂,「小苏跑接力弯道可以说是当今世界第一」,小谢 200 米也是世界一流,第二棒优势明显。主要问题是首尾两棒,准备通过今后一年的训练和系列比赛了解考查,发扬每人所长,尝试各种组合,摸索最佳方案与备选方案,确定人选与棒次。

有限的合练时段,单项将服从接力。黄淡伟已在仔细掂量如何练到位,如何打磨交接棒的精准熟练度,「要做到像钟表齿轮一样严密精确」。东京奥运会前的国内比赛,这六人都不回省,组成国家联队参加对抗,增加实战锻炼机会。尤其在奥运会前一个多月,至少参加三四场高强度的国际比赛,把状态提上来。

中国力量、中国智慧加上中国心,汇聚成气势磅礴的中国速度。

2015 年 7 月,苏炳添在首次冲破 10 秒大关后,为《新体育》书写了如下誓言:「让我们一起追逐中国速度!」


作者 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