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子山友城赛玩出大格局

作者作者

轿子山翻越挑战赛经过十年的积淀,开始走向世界。世界各地高手的加盟,让选手们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友谊。

在欢乐中起跑

首届「七彩云南 一带一路」昆明(轿子山)国际友城联赛经过两天的争夺,11 月 18 日落幕。来自云南省内外以及昆明国际友好城市代表近 400 人参与了比赛。比赛在轿子山翻越挑战赛前十届基础上迈出的新步伐,奖励优胜者参加日本藤泽马拉松、尼泊尔博卡拉山地越野赛、越南老街攀登番西邦峰赛,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相互交流,增进友谊。

比赛设定向、双人划艇、跨河索桥、越野跑、跑骑交替、岩降、拼图、吹箭、登顶等 9 个项目,是自 2006 年举办轿子山翻越挑战赛以来保留的传统项目。比赛在轿子山区域以不间断的艾科赛为蓝本,采用团体赛的连续赛制,每三名队员为一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多个交替项目。今年的比赛降低了距离和难度,总赛程仅 31 公里,但参赛者需攀登海拔 4223 米的轿子山顶峰,起点至山顶间翻越的海拔累计达到 2800 多米。高海拔翻越爬升对选手们体能极限提出挑战,也是赛事的一大看点。

国际选手点赞赛事

比赛充分利用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优势,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全国精品赛事,促进云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加强与友好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带动轿子山旅游开发相关产业。

来自尼泊尔博卡拉的山克尔和萨利塔远道而来,比赛前一天到达轿子山赛地。他们先后参加了专业组的积分赛和连续计时赛,体验了轿子山赛道的艰险,也感受到灿烂的阳光和秀美的风景。赛后,两位选手赞不绝口,欣喜地表示:「感谢昆明登山探险协会的邀请,轿子山的风景很好,很像尼泊尔,吹箭和岩降这些项目都很有意思。下一届博卡拉的赛事欢迎昆明代表团参与,希望参赛选手在博卡拉度过愉快的旅程。」

山克尔和萨利塔都不是第一次参加轿子山翻越挑战赛。山克尔参加过 2015 年、2016 年的轿子山翻越挑战赛,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前来。一路上,两人相互鼓励,顺利跑完全程。赛后,萨利塔高兴地表示:「有很多中国选手会英语,沿途帮助我们,工作人员很照顾我们。」。

昆明与尼泊尔的体育交往由来已久。今年 7 月,昆明登山探险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实和工作人员到博卡拉考察,昆明市与博卡拉市在体育领域形成互相支持、共同提高的友好合作,尼泊尔博卡拉赛与昆明轿子山赛事缔结为姐妹赛,深化两市的友好关系。今后,昆明登山探险协会将协助尼泊尔举办博卡拉越野赛。带队前来昆明的博卡拉市官员博卡斯告诉记者:「博卡拉赛事已经筹备很久了。博卡拉也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欢迎中国选手到博卡拉参赛,希望中国选手取得好成绩。」

从对手到队友

「以前是对手,今天是队友」。云南体育安踏跑吧队的张晓淞、朱绍卿、张仝祎三人以前参赛曾经是对手,这一次选择联手,成为队友。张仝祎介绍说:「国内的户外赛我们都会参加,彼此都认识,这一次就想组队参加。」比赛中,他们没有隔阂,配合得非常好,一路飞奔,以 4 小时 03 分 40 秒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夺得冠军。

张晓淞是第四次参加轿子山赛事,经验丰富,全程掌控着队伍的节奏,「我的队友非常给力,虽然去年还是竞争对手,但今天一路帮扶,坚持到终点。最难的地方就是一线天那里,我是手脚并用爬上去的,感觉体力都透支了,在队友的鼓励下,终于顶过来了」。

31 公里的赛道,要经过长距离连续爬升,特别是自行车换项后的陡坡,十分消耗体力。选手在到达山顶前,只能从一线天通过。这个仅容两人并排走的险峻栈道难倒了一大批选手,大部分人是手脚并用攀爬。山顶的岩降又是一大难关,需要选手克服心理障碍,从 80 多米高的悬崖速降下来,非常考验心理素质和胆量。

今年的赛程大幅调整,缩短距离,降低难度。这一举措受到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欢迎,让更多业余户外运动爱好者参与国际顶尖赛事。连续六年参加轿子山比赛的孙嘉苡表示:「这样的改变非常好,有利于中初级爱好者体验轿子山比赛。这次看到很多新面孔,说明赛事影响力不断扩大,降低门槛会吸引更多跑步爱好者前来。」

大众参与欢乐多

比赛还设置了大众组,有越野跑和定向两个项目,全程 23 公里。参赛选手争先恐后冲出起点,沿着赛道奔跑,很快就消失在田野小道之中。在花道人间定向点,选手们利用地图寻找着标有藤泽、博卡拉等地名的打卡点,充分体会定向赛的乐趣,也温习了昆明友城的名称。

双人划艇比赛充满乐趣。
窜山看雪队获得大众组冠军。

窜山看雪队实力强劲,一路领先,获大众组冠军。张天培、赵光文组建的二男团队从平安福湿地公园出发后,一直保持着良好节奏,率先进入花道人间公园进行趣味定向比赛,获得大众组亚军。赵光文说:「我第一次跑越野,很开心。轿子山的赛道风景很优美,赛道起伏,跳跃式前进,很考验人,定向赛很有趣。」

大众组的设置既有趣,又有一定的挑战,吸引了 200 多名选手报名。他们可以在第二天专业组正式连续计时赛时前往观摩,是一次学习、积累经验的好机会。大众组女子吃货队两位选手表示:「大众组的项目都很有意思,适合不同年龄的人参与。」


作者 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