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马:在浪漫中奔跑

杭州作为知名的旅游城市,不仅有西湖的美景,更有许仙与白娘子的浪漫爱情故事。银泰 2014 杭州国际马拉松赛更是诠释了这座城市的浪漫,在 6 个组别中,情侣跑位列其中。「与心爱的人一起奔跑在西湖之畔,想想也醉了」,一对情侣跑的参与者感叹道。
已有 28 届举办史的杭马仅次于北马,是国内历史第二悠久的马拉松赛事。虽然年纪不小,但杭马并不因循守旧,情侣跑、家庭跑之类小清新项目的设置,更加突出杭州浪漫的城市个性。央视首次直播也提升了赛事的品质,让全国的跑步爱好者见识到了「一步一美景」的杭马魅力。
跑完全马就求婚
管辉是江苏人,朱丽君是上海人,两人在求学的时候相识相爱,不过一直分居两地,天各一方。管辉喜欢长跑,曾经跑过厦马、北马。在他的影响下,朱丽君也开始了长跑训练。几番商量之后,两人来到杭州,一同报名杭马的全程比赛。
经过 4 个多小时的长跑,两人手拉手出现在全马的终点黄龙体育中心东门口。虽然撞了线,两人很快又重新回到了赛道,往回跑到了黄龙路与曙光路的交叉口。原来,管辉早就让同伴准备好了求婚的大条幅,想在终点向朱丽君求婚,但由于终点禁止悬挂标语,管辉只好带着朱丽君往回跑。
虽然多了段小插曲,管辉还是手捧 108 朵红玫瑰,单膝跪地向朱丽君递交了钻戒。「我们都不是杭州人,选择在这里求婚,就是希望让美丽的西湖见证我们的爱情」,管辉说。
管辉的求婚只是杭马中一个温馨片段。杭马开始前,这样的温馨气氛弥漫在断桥的空气中。这里是情侣跑的起点,千余对情侣整装待发。他们或手牵着手,含情脉脉地彼此言笑,或摆着各种造型拍照。
人群中,26 岁的王超惹人瞩目。他穿着一身金色的功夫装,重现了《七龙珠》中主角孙悟空的造型,「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动漫,万圣节时候我就做了这个造型,希望悟空能带给我力量!」王超笑得灿烂,她的女友俞迪则乐开了花:「原本我也要打扮成蔡文姬的形象,不过早上起风,就放弃了,一不小心放了他鸽子。」王超紧握住俞迪的手说:「一点都不介意,我更在乎你。」这对 80 后小情侣很珍惜这份感情。他们希望通过这次情侣跑增进感情,也让沿途的观众见证他们的爱情。

直播提升城市凝聚力
去年这个时候,央视就有意直播杭马,但由于路线安排、信号传输等方面的原因,只在央视 5 频道做了录播。今年,赛会运营者和公安、交警、园林等部门协调后,央视派出 130 人的直播团队,并且第一次出动两架直升机,对一项马拉松赛事进行直播。
宋鸿飞是智美集团赛事运营公司的总经理,全程参与了这届杭州国际马拉松赛的运营工作。他说:「除了争取到央视直播,我们还有很多线上线下的活动来推广杭马,所以,今年杭马在对外传播方面达到了高潮,有 2.9 万人参加了比赛,比去年增加了近 6000 人,很多都是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在他看来,今年的杭马经营业绩不错,不过,目前杭马还没有到丰富产出的时候。
「我们更多的是看重杭马品牌的打造,把蛋糕做大,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杭马不仅在国内,也在国际上有好的影响力」,宋鸿飞说,「明年,杭马将会进一步加强在国际上的推广力度,比如与国外举办马拉松的城市进行互动,在他们的赛事上进行杭马的宣传,力争把杭马打造成一个国际性赛事的大平台」。
对于跑者来说,央视直播也具有重大意义。据跑者陈洪斌介绍,整个赛事期间,他的家人都坐在电视机前寻找参赛的自己,虽然没有找到,但他的家人第一次完整地收看了一场马拉松比赛直播。节目中对杭州地理与人文的介绍,让家人更深地了解了这座城市,也更爱自己的故乡。
赛道太美醉跑者
前两年,杭马的起点在黄龙体育中心,终点在钱江新城。今年,杭马全程的终点回到了黄龙体育中心。调整后的杭马线路经过西湖,并从四桥跨越钱塘江,又从一桥回到虎跑路,让杭州一湖一江、老城新区的全貌都通过央视展现出来,素来以景色宜人闻名的杭马 28 年来首次跨越了钱塘江。
比赛过程中,几乎每一位参与者都发出「赛道太美」的感叹。来自上饶市长跑协会的王明忠就说,杭马的赛道是他跑过的最美赛道,梧桐树叶发黄的季节,跑在路上跟跑在画中一样,「太美、太醉人!」
浙江省体育局竞赛中心主任龙江表示:「杭马与北马、厦马还是有区别的,相比他们的专业化,我们更希望让民众参与进来,享受跑步,契合杭州休闲之都的文化氛围来运作杭马。」
杭马是中国田协和国际马拉松路跑协会(AIMS)备案的国际级马拉松赛事,也是中国马拉松银牌赛事,与北马、厦马等国际田联金标赛事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马拉松的等级评定和专业运动员的成绩、参赛人数、媒体宣传是相关的,今年,杭马其实已经达到了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的标准,我们也在积极申报」,龙江说。
不过,对于普通跑者来说,他们并不在意赛事的等级,而是更加看重比赛城市的魅力以及赛事的服务水平。所以,银牌赛事的杭马同样是中国最火爆的马拉松赛事之一。由于年年报名火热,一票难求,对于明年是否增加名额,宋鸿飞表示,名额的增加意味着需要提高相应的服务能力,比如赛道的宽度、沿途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出发或终点区域的容量等,「我们更希望让杭马成为精致的赛事,提高跑马人员的体验」。
另外,今年不少参与者感叹赛道起伏多、难度大,关心明年会不会改变赛道。宋鸿飞说,赛道的选择和道路建设、线路能否支持路跑,与是否体现杭州的文化、风景特色有关,「所以存在调整的可能,但我们也希望保持文化的延续」。
作者 陶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