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琛」的二次创业

作者作者

王琛 28 岁的生日是今年 11 月 17 日,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个在异国他乡比赛场上度过的生日是自己的人生中最难忘的,「虽然每年生日不会特意安排和组织,但是刚刚在意大利度过的这个生日,我是在努力、奋斗再加点沮丧中度过的」。

王琛的生日当天,他所在的意甲蒙扎维罗排球俱乐部打到联赛第五轮仍无胜绩,2 比 3 不敌对手,但这支升班马俱乐部有了宝贵的积分。王琛只是上一轮首发亮相,在这场比赛中替补登场,收获 2 分。「我们的队伍到现在还没有赢球,前几场比赛让我找到一些感觉,但这场没有首发,我跟主教练的交流、沟通还存在一些问题」,王琛赛后这样说。

二次创业 刻骨铭心

7 月底,王琛加盟意甲蒙扎维罗排球俱乐部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男排国手接应王琛开启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新篇章。对于中国男子排球,这同样是历史性的一刻 ── 首位在职业生涯黄金年龄的中国男排队员登陆全球职业排球顶级联赛。

8 月底随北汽男排俱乐部赴欧洲拉练后,队友们返回北京,王琛独自一人拖着行李,前往意大利蒙扎的俱乐部报到。这是多年作为专业运动员的王琛首次「断奶」之行,办理登机手续遭遇行李超重,加上语言不通,着实困难不少。

距离米兰十几分钟车程,就可到达蒙扎,这座米兰卫星城最有名的是拥有一条作为世界一级方程式意大利站比赛用的高速赛道。这是 F1 全年赛季中速度最快的跑道之一,为观众提供了无可替换的感官刺激。王琛的比赛训练球馆在高速路的边上,对面是一家大型超市。队伍为球员提供的酒店式公寓距离球馆有 5 分钟的车程,还给王琛配了一辆手动挡的车。蒙扎赛道的赛车轰鸣声对于王琛来说也只是听说过,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除了随队外出客场比赛,王琛过着球馆、超市和公寓三点一线的简单生活,每天从公寓开车到球馆的一段路是他对这个陌生城市最熟悉的部分。

球队从主教练到队员都住在这家酒店式公寓里,进进出出的他会和教练、队友以及队友的老婆、女友、孩子甚至队友家的宠物碰面。报道女排世锦赛的记者受其家人所托,带给王琛一张与父母的合影照片,王琛把合影放在床边的床头柜上。40 平方米的一室一厅是王琛的住所,厨房饭厅连着小客厅,卧室里一张床和衣柜。餐桌摆着王琛从国内带来的好几本英语和意大利语学习书籍,以及俱乐部为他聘请的意大利老师授课所留的作业。从简单的意大利语和英语开始,王琛每天都在学习用意大利语和英语跟身边的队友、教练以及翻译交流。

和意大利本地人的生活习惯一样,王琛开始为自己煮上一杯浓缩咖啡。虽然只是一个人住,但是在意大利的生活很忙碌。他说:「我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感觉每天都在忙碌,下午 3 点多开始训练到六七点,训练结束后去超市买点东西,晚上自己做饭。吃完饭都晚上 10 点多了,这和中国不一样。」中国的运动队生活相当规律,住有宿舍,吃有食堂,让球员自己亲力亲为的后勤事务并不多。在意大利,王琛要自己做点简单的饭,牛排、意大利面甚至米饭。一位中国游客离开时给王琛留下了一只电饭锅,这个利器解决了他焖米饭的问题,但是让王琛最痛苦的是吃完饭后,自己必须要洗锅刷碗,做打扫卫生这些琐碎的事情。

疲惫了一天的王琛往往倒头就睡,但是空荡荡的屋子总是让他觉得少了点什么。他开始逐渐适应意大利俱乐部的训练和比赛节奏,但是孤独和寂寞总是难免的。王琛说:「这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只身一人从山西到北京打球,同样是孤独寂寞加上无助,这样的感觉很相似,确实刻骨铭心,让人难忘。我第一次能冲出来,就有信心第二次也冲出来。」

比赛找差距 训练补不足

队内对抗、热身赛和联赛都上过场,王琛最深刻的感触是意大利联赛的水平非常高,对手甚至比国际赛场的一些国家队还要强。「意大利联赛中各国高水平球员云集,球员个人能力都很突出,有些球在国内是不可能进攻的,但教练还是会要求进攻,展现的个人能力多一些。」

中国的排球讲究整体配合和精神面貌,北汽男排团结拼搏、不服输的劲儿是帮助他们两夺国内联赛冠军并摘得全运会冠军的制胜法宝之一,球员之间的鼓励总是让王琛最为想念的。在意大利赛场,球员之间缺乏这样的鼓励。王琛说:「这里以自我为中心去练习,少了队友之间的鼓励,无论是我打得好还是打得不好,更多的时候需要自己喊出来,给自己鼓励加油。我在慢慢适应这里的排球氛围,学会在丢分的情况下怎么面对队友的不良情绪,想清楚他们针对的是球而不是我,自己要做好心理调整。」

赛场上出现问题,王琛会第一时间总结。第五场替补上场,进攻被抑制,王琛说:「对比赛的气场和氛围还要好好感受,感觉上一场进攻节奏有点早,自己发不上力,还容易被防起来。站在替补席上看球并不是什么坏事,我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会力争打好每场球。经过这几场比赛,多少有点感觉,要想多打球,需要自己去努力争取。我是个不服输的人,每天都会努力去改变。」除了比赛日,每天下午 3 点半球队准时开始训练,练完发球和一传,就是攻防对抗训练,没有什么特别的单项技术练习。王琛说:「这一点和我们不同。我们会用大量时间进行各单项训练,他们的重点就是实战攻防,对抗中每个人都十分投入,相当于正式比赛。」除了场上训练套路不同,力量训练的方式和方法也有不同,球队每个人都有自己单独的训练计划,王琛的训练计划内容最全也最多。王琛说:「我们注重下肢身体训练,而他们注重上肢各部分肌肉训练,尤其是小肌肉群训练。我开始觉得这么点身体训练量,比赛中自己的腰吃得消吗?能打对抗吗?但后来发现身体也不疼,腰也没事,完全能适应比赛的节奏,这说明他们的力量训练思维不同,效率很高。」

教练队友眼中的「中国琛」

意大利蒙扎俱乐部官方网站的首页横幅上,王琛是男队三个主打球员之一,打开首页的视频播放,传出的是王琛字正腔圆的京腔:「欢迎大家关注俱乐部。」赛季前,王琛还随队专程来到米兰的中国城进行宣传活动,与当地的华人青少年进行排球交流、促销俱乐部赛季套票等,这些都是王琛在国内俱乐部鲜有的公众活动。

有人说蒙扎维罗排球俱乐部签约王琛更多是出于市场和商业的考虑,俱乐部集团主席亚历山德拉·马尔扎里和体育总监克劳狄奥·博纳蒂不同意这样的看法。马尔扎里说:「他是很棒的球员,绝对有能力打意大利的联赛,也是我们球队需要的合适人选。体育中的商业固然非常重要,但球员的实力和水平才是我们最为看重的。」

博纳蒂直言不讳地说:「最初,很多人都说这是市场和商业动作,但是通过热身赛和这几场联赛的表现,王琛在场上让更多人认识到他是一名好球员,能够为队伍做出贡献,具备打意大利超级联赛的实力。如果能在教练所说的拦网和防守方面再提高一些,他会更加出色。」

博纳蒂对于王琛的加盟称赞有加,他说:「王琛是一名优秀球员,性格好,球技棒,在场上永远充满激情和斗志。他能很好地融入队伍,也能给队伍带来更多东西。他是第一位来到意大利最高级别联赛打球的中国男排第一人,这次转会对于意大利和中国的排球交流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中国排球与世界排球开始建立更多联系的第一步。」

接应组不练接发球,可以晚来一个小时,但是王琛通常会在队友加练一传前来到球馆。他说:「接应不用接一传,反正在屋里呆着也没事,我每次都会提前到球场,自己多练一门技术,技多不压身,同时也表现出自己积极和努力的态度。」队友之间的聚餐王琛总会参加,他还拿出几百欧元请队友们在酒吧好好喝了一顿,语言不通,但用真诚笑脸相迎的王琛非常懂得人情练达,这让他在俱乐部上上下下得到了很多赞誉,从俱乐部主席、总监、主教练到队友都夸王琛是个容易接触和沟通的好人。来自法国的主攻凯西说:「琛很好,他很逗,是一名好球员,更是一个好人。」

俱乐部教练奥瑞斯蒂·瓦孔迪奥是位 60 多岁白发苍苍的老人,为了拉近与主教练的关系,王琛用中文称他「老爷子」。「老爷子」还挺喜欢王琛对自己的这个称唿。谈起王琛的表现,「老爷子」说:「我很开心看到王琛很努力地训练,他扣球和发球技术都很好,但是拦网和防守还需要加强。我带过不少来自各国的球员,但之前从来没有带过中国球员,对我来说这是非常有趣的经历。我还专门为他做了排球术语的词汇表,帮助他理解我的要求,现在我更像是个老师。王琛是一名好球员,也是一个好小伙子。他很热情开朗,也很谦虚,是一个好学生。」对王琛在场上的努力,教练看在眼里,他说:「琛是个非常努力的球员,我很喜欢他。中国排球与意大利排球和欧洲排球有很大不同,他在个人技术上还有提升的空间。我相信通过他的努力会一点点提高,我对他很有信心。」

队友中也有不喜欢王琛的。古巴裔的竞争对手威利是球队的首发接应,也是帮助队伍成功升级的有功之臣。场上场下,两人的较劲非常明显,王琛的到来显然让威利感到了威胁,特别是王琛在替补上场时有出色表现,甚至在第四场联赛中还首发亮相,砍下全场最高分。王琛说:「队里就这么几个登场比赛的位置,大家都是竞争上岗。有时候我训练打得好,威利就会感到压力,情绪很沮丧。我表现不好,他比我强时,他就会扭着身体哼着歌。这样的竞争挺有趣的,我希望能尽快在队中打上主力。」

虽然遇到意想不到的种种困难,王琛总是以愈挫愈勇的精神乐观应对。他说:「留洋的生活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顺利,遇到的困难比之前想的还要多、还要大。但我还是想在这边继续打球,争取到下个赛季甚至更长的合同,有能力的话,把父母接过来住一段。」王琛希望能多花一些时间在意大利学习不同的排球理念、体系和训练方法,将来带回更多的东西。


作者 吕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