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嘴,才能说好话

CBA 几个赛季季后赛打到白热化的程度,总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新闻,如「电视台主持人与保安冲突」、「记者与裁判对骂」、「媒体和俱乐部对峙」等等。
刚看到这些新闻的时候,一下子还理解不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过,在这一类新闻反复出现,媒体和赛事管理者、和俱乐部官员、和现场安保等冲突不断出现后,我才意识到,有可能媒体同行们在对赛事报道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种角色转换:当对抗情绪蔓延,竞技对抗不断升级时,有些媒体同行不再是冷静客观的旁观者,而将自己的主观情绪带入到了工作当中,并且和工作环境产生了冲突。
简单归纳和判断,这是媒体从业者失职。球迷可以有明确的倾向性,媒体却应该公正客观。哪怕是地方性媒体,有自己本乡本土的主队,本地球迷的支持热情也非常高,媒体仍然应该保持独立性,不能为公众情绪所左右,更不应该媚俗讨巧。但是,设身处地,去到真正的赛场环境中了解媒体从业者的工作际遇,这样纸面上的归纳和判断未必完全准确,真实情况往往会更加复杂。
中国的职业体育需要激情四射的地方对抗。如果选择一种类似于德比的比赛,在中超和 CBA 当中,我会选择中超的北京对天津,抑或北京对上海。这样的比赛属于泛义上的德比,因为两个俱乐部所在城市的球迷之间有着非常强烈的对立情绪。这样的比赛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剧情,总能找到很多过往比赛留下的故事,场外的争斗和对立蕴含大量的地方文化内容,值得咀嚼玩味。
倘若在 CBA 当中去寻找,暂时还找不到一种可以类比足球京津之战的对手关系。北京和广东因为最近三个赛季总决赛和半决赛的两次交手,似乎有了些对手的意思。10 年前,王治郅领衔的八一队和姚明担纲的上海队交锋,也有点棋逢对手。可惜这样的对决,没能将文化影响扩散蔓延出去。时过境迁,最终没有存留下来,不能像京津或京沪那样,在球迷当中形成长久的影响,变成一种球迷的生活方式。
德比基于不同地方文化、社会群落之间的敌对关系,转化而成的竞技赛事,是现代体育中职业联赛诞生的原动力,也是体育能够成为一种特殊文化存在的原因。或许从政府的角度看,过于激情四溢的德比会有些影响安定团结的隐患,特别在恐怖主义肆行的时代,大规模人群集会总有些安全威胁。可是,对一个社会整体的心理健康和情绪调节而言,职业联赛是一剂良药。城市化生活郁积而成的垃圾情绪通过一场比赛的聚众发泄,对社会稳定只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样的发泄,必须在尺度上有一定的控制,否则,激情过度,反倒会形成负面影响。这种吸引大量社会关注的比赛从来都会是媒体热衷的焦点话题,在这些火爆赛事上演过程中,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必须冷静清晰,而不是火上浇油。但是,同样情况下,赛事的管理者更需要保持绝对克制和冷静,必须要为赛事、参赛者、观众以及媒体提供良好的服务,而不是指使颐气的「管理」。
两种情况由此出现:媒体倾向性失控会导致「主持人与保安冲突」之类的场景,只要过去 10 年看过一些地方电视台的中超和 CBA 直播,尤其是听过大连电视台一位着名主持人的直播评述,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这样的场景出现,只能归咎于媒体失职。因为痛恨「假球」「黑哨」,而在现场逼问裁判和技术代表,更是超出了自己的工作范围,行为值得检讨。
诸多冲突当中,也有和赛事管理者直接相关,例如媒体和保安之间的冲突。我在一些赛场的观察以及向一些媒体同行打听,发现不论中超还是 CBA,赛场管理和服务都有重大缺陷。所谓不同的赛区,仍然是在各地体育局为主的架构下管理着,对媒体与其说是提供服务,不如说是即时监管。媒体在高强度工作环境下作业,得不到良好支持,反倒横生掣肘,不冲突才怪。
不论如何,媒体的客观和距离感不容有失,这是底线。管住自己的嘴,才能最大声最清晰地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