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尼 英国往事

作者作者

伯尼·埃克莱斯通身上笼罩着太多神话,他的故事可以写出各种题材的长篇小说,以至于很难搞清楚哪些是事实,哪些只是传说。这个身高 1 米 6 的 84 岁老人用他的精明、狡诈、胆识以及不择手段,重新塑造了 F1 运动,让这项原本只有少数爱好者参加的活动成为全世界除了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之外关注度最高的赛事,而他自己牢牢掌控着 F1 的商业命脉已将近 40 年。

与其他体育项目的掌门人不同,伯尼并不是 F1 主管部门国际汽车联合会(FIA)的主席,但他创建的 F1 管理公司(FOM)拥有 F1 赛事 110 年的商业经营权,全面负责 F1 的赛事推广和商业运营活动,各国的赛场承办 F1 分站赛,厂商赞助 F1 比赛,电视台购买 F1 转播权和报导权,以及 F1 车队获得商业利益分配,都要与 FOM 签订合同。F1 任何与钱有关的事情都不可能绕开伯尼。

不甚干净的背景

关于伯尼当初如何发家的故事五花八门,甚至有传言说伯尼策划了 1963 年英国白金汉郡的皇家邮政列车大劫案。对此,伯尼的回应是:「那趟列车上的钱不够多,如果是我,可以做得更好。」一个出生在英国小渔村普通家庭的孩子,16 岁就辍学进工厂打工,凭着倒卖二手汽车赚的钱在 1972 年买下了 F1 的布拉汉姆车队,这听起来确实够传奇。但无论伯尼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也仅是他传奇生涯的开始。

F1 赛事创办于 1950 年,最初完全是一项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业余赛事,比赛条件非常简陋,赛道可能只是一条乡村公路,车队维修站是在路边临时搭建的板房,车手要兼任修车技师,很多人还领不到薪水。他们要么是自己家里很有钱,否则就必须另外打一份工养家煳口。车队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老板把自己的私人财产都贴上了,比如恩佐·法拉利决定生产销售法拉利跑车,就是为了给 F1 车队筹钱。伯尼买下布拉汉姆车队时,F1 已经运行了 20 年,虽然各方面的条件都有所改观,但无论赛事管理还是商业经营方面,仍然非常混乱,车队是否参赛和赞助商是否掏钱都没有任何约束,比赛常常陷入无法预料的尴尬境地。

伯尼敏锐洞察到 F1 隐藏的巨大商机。1978 年,他当选 F1 制造商协会(FOCA)主席之后,开始打磨这块璞玉。FOCA 是 F1 车队自行成立的组织,其使命是协调各车队的立场,联合行动,以争取更多的利益。伯尼要实施自己的计划,首先必须从 F1 的管理者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FISA)手中获得 F1 商业经营权。伯尼结交了一位重要盟友 ──FOCA 法律顾问马克斯·莫斯利,两人联手向 FISA 主席巴勒斯特发起挑战,威胁要脱离 FISA 管辖,组建新赛事,当时,制造商车队站在 FISA 一边,私人车队都支持 FOCA,F1 面临分裂的重大危机。伯尼知道法拉利在 F1 的分量,他多次前往意大利游说,终于得到了恩佐·法拉利的支持,制造商车队也在法拉利的带领下倒向 FOCA,巴勒斯特迫于压力,只能将 F1 商业经营权交给 FOCA。

F1 巴林站,伯尼(右)与巴林王室成员交谈。

伯尼冒险投入了足够的先期资金,保证在 F1 比赛中取得胜利的车队能拿到应得的奖金,同时规定任何想参加一场 F1 比赛的车队都必须与 FOCA 签订参加所有赛事的合同。这样,他就能向赞助商提供有参赛车队保障的赛事了。随后,伯尼开始推销电视转播权。在那个电视直播体育比赛还不太普及的年代,他已经预见到这将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他说服各家电视台打包买下 F1 整个赛季版权,而不是一场一场买进。这样,F1 比赛不仅有了更稳定的收入保障,也大大提升了曝光率。伯尼自己留下了电视转播权 60% 的收入,只把 40% 分配给各车队,但当时没有人提出异议,因为很小的收入比例也比以前 1 分钱都没有强。车队老板们想不到的是此后若干年,他们就靠这很小的比例成了大富翁,而对伯尼拿走的那部分越来越不满,虽然按照目前的协议车队获得的分成已经从当初的 40% 提高到 63%。

不择手段的交易

伯尼深知要把 F1 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不仅要有钱,还必须有权。他全力支持莫斯利在 1991 年、1993 年和 1997 年分别拿下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国际汽车联合会、国际汽车旅游协会三大组织的主席职位,并且把这三个组织合并到国际汽车联合会(FIA)旗下。莫斯利拥有了空前的权力,而他身后最大的支持者伯尼则从 FIA 买下了 2000 年到 2110 年的 F1 商业经营权。伯尼宣称 FOM 和其它与 FIA 签约的公司一样,是为 FIA 提供商业服务的,FOM 与 FIA 是纯粹的商业关系,是经过与其它公司竞争才获得 F1 商业经营权的。谁会相信呢?你见过哪项赛事会把全部商业权利一次性承包给一家公司 110 年吗?而且伯尼买断这 110 年经营权的出价是 3.6 亿美元,但 F1 在 2010 年的年度商业收入大约是 15 亿美元。

伯尼经常说:「F1 不是体育,是商业」,他把 F1 视为待销售的商品,精心包装,隆重宣传,期待卖出最好的价格。伯尼不仅是赛车界也是世界体育界第一个利用电视媒体为自己的比赛项目做广告的人,他把 F1 包装成时髦、激情、高端的象征,让 F1 走出爱好者的圈子,吸引全世界大量从来没摸过赛车甚至没有汽车驾照的普通人花钱看比赛和购买车队纪念品。F1 影响力不断提升,带来的是电视转播权、分站冠名权、场地广告等收入大幅飙升,如今每个承办 F1 分站的赛场每年还要向伯尼缴纳数千万美元的巨额承办费,为了这笔收入伯尼宁可把那些历史悠久、技术水平很高的欧洲传统赛道踢出赛程,转向新兴市场捞金。

伯尼最让人诟病的是他通过倒卖 F1 商业股权敛财。2000 年他把 F1 管理公司 75% 的股份卖给德国基希集团,2002 年基希集团破产后股权归三家债权银行所有,这三家银行曾试图让伯尼交出 F1 经营权,狡猾的伯尼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很快找到另一个大买家——私募基金 CVC 投资公司,然后瞒着两家美国银行与持股最多的德国巴伐利亚银行私下谈判,巴伐利亚银行同意把自己手中 46.65% 的股份转卖给 CVC,随后另一家银行摩根大通也决定放弃,把股份卖给 CVC 退出 F1。据说伯尼家族的信托公司在五年内这两次股权转手中共获利 33.7 亿美元。2013 年东窗事发,伯尼被德国法院起诉,罪名是他在 2005 年向经手 F1 股权交易的银行家格里布科夫斯基行贿 4400 万美元,协助 CVC 以极低的价格买下股权,让巴伐利亚银行蒙受了巨额损失。伯尼这样做,是因为几个意向买家中只有 CVC 承诺会让伯尼保持 F1 管理公司的控制权。最终法院判决贿赂罪名不成立,伯尼缴纳 1 亿美元了结此案,外界纷纷指责法院被伯尼用钱摆平了,伯尼则一脸不屑的说:「这件白痴的事情终于结束了。」

只手遮天的权势

案子虽然了结了,但给 F1 界带来的震动却很难平息。首先人们会想到伯尼的权力是不是太大了,F1 商业经营权简直是他手里的玩具。紧接着你会想到更严重的问题:如果伯尼被判刑坐牢了,有人能接替他吗?CVC 很担心伯尼离去对商业带来的影响,F1 正常运转离不开 12 支 F1 车队的合作以及 FIA 的支持,伯尼是其中最好的调解人。在过去的日子里,伯尼运用分而治之的策略杜绝任何违规行为并为自己的公司保持巨大的收益,与那些为赛事投入巨资的赛道所有者和当地政府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目前在 F1 界以及整个赛车圈内还没发现合适的继任者,伯尼曾开玩笑说他的二把手只负责发传真和买咖啡,除了这些就做不了什么了。

很幸运伯尼还在,虽然他依然充满活力,神采奕奕地奔波于全世界各个赛场,但他毕竟是 84 岁的人了,还能干多久呢?「唯一能让我结束工作的方法是把我装进棺材里,并且确保盖子钉牢了!」伯尼说。没有退休计划,没有坐在花园里悠闲晒太阳的打算,要让他从权力的顶端走下来太难了。F1 是伯尼的王国,他就像一位封建时代的帝王,独揽大权直到离开世界的那一天。

伯尼牢牢掌控了 F1 赛事的经营权。

伯尼从来不介意别人说他是独裁者,并且以此为荣:「我向来是反对民主的,一旦开始搞民主,除了扯皮就啥事都做不成了。」敢于如此直言不讳的公众人物并不多,伯尼甚至赞扬过希特勒,说这位纳粹首领「有办法号召能力出色的人去干应该干的事,」「他不是个好独裁者只是因为他失败了。」这番言论掀起了轩然大波,媒体、政客、犹太人团体纷纷谴责,但伯尼不以为意,直言不讳、从来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这就是他的风格。

毫无疑问伯尼是最精明能干的商人,F1 这个年收入十几亿美元的商业项目基本是他从零开始创造出来的,但他也不是没有弱点,与所有 80 岁的老人一样,伯尼非常不愿意去寻求什么大的改变,他要保护自己辛辛苦苦一手建造的帝国。一个显着的例子是伯尼对网络媒体的冷落,F1 没有开发商业网络,也没有在 F1 网络游戏和 F1 赛事相关内容使用权这些可以带来大量金钱收入的项目上投入多少精力,伯尼直言对脸谱、推特什么的不感兴趣,在他看来电视媒体更简单直接。在吸引年轻车迷的问题上,伯尼甚至宣称:「我不明白为什么要争取年轻观众。小孩子没钱,买不起任何 F1 商品,我宁可把重点放在 70 岁的富裕老头身上。如果你想通过孩子赚钱,不该找 F1,去找迪斯尼吧。」

可以预见,只要伯尼的身体还能支撑他的权力欲,F1 的商业运营就能平稳地进展下去,但也不会有大变革。终有那么一天 F1 要迎来后伯尼时代,也许会有一位新独裁者,也许是运营模式的彻底改变,对 F1 赛事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很难预料。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伯尼·埃克莱斯通这个名字将永远留在 F1 史册上,他给这项运动打上了自己深深的烙印,无论赞誉还是诋毁都无法改变他的地位,有人将接替他,但没有人能真正取代他。


作者 周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