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珠峰的攀登者

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从 1960 年 3 月开始,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从西方登山界一直认为「无法超越的」北坡登顶,并将五星红旗插上了世界最高峰。

那是 1933 年,贡布生于日喀则聂拉木的一个农奴家庭。小时候,他生活贫苦,十几岁就为农奴主放羊。西藏和平解放后,贡布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6 年,解放军到家乡征兵,贡布自告奋勇报名参军,走出家门,来到日喀则,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
1958 年秋天,国家体委组织参观团来西藏考察珠穆朗玛峰,选拔合格的登山者。贡布正在当炊事兵,在副班长的建议下参加了这次选拔,成为最终被留下的 10 人之一。他们乘卡车到拉萨,此后,等待贡布的是漫长的训练和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世界上有 14 座海拔 8000 米以上的山峰,其中有 9 座在中国境内,最有名的无疑是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珠峰海拔 8848 米,被称为地球上的「第三极」。18 世纪起,无数探险家试图登上这人迹罕至的峰顶,但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只有新西兰人埃德蒙德·希拉里在当地向导的帮助下,从南坡登上了顶峰。至于从北坡登顶,西方人认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是一条死亡路线。这份挑战正等着中国人去完成。
上世纪 50 年代,为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拿出宝贵的财力、物力,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牵头,组成了 200 多人的大型登山队,目标是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创造属于中国的奇迹。贡布与队友们在苏联的帮助下,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在全国各地的险峰进行了实地训练。
1960 年 3 月,中国登山队在珠峰 5120 米处成立大本营,由登山运动健将史占春、许竞带队,队员来自全国各地与各行各业,其中包括 25 岁的北京地质学院毕业生王富洲、25 岁的四川林业工人屈银华,以及 27 岁的翻身农奴贡布。国家对这次行动给予了最大力度的支持,为队员配备了全套进口登山装备和强大的后勤。
贡布说:「登山队决定把夺取珠穆朗玛峰顶峰的战斗分成四次行军,前三次行军中,登山队将分别到达海拔 6400 米、7600 米和 8300 米,建立营地。」在这三次适应性行军中,队员们一方面要在沿途不同海拔建立起高山营地,为最后登上顶峰创造条件,同时,又要对逐步升高的高山环境充分适应。贡布说:「第四次行军从大本营出发,直抵海拔 8500 米的地方,这里的帐篷是我亲手搭建的,如今还在。」在这个营地,队员们要向顶峰发起挑战。
经过三次往返后,能坚持下来的人已不多。队里本来要让贡布回去,他的一个手指已经冻伤。贡布坚持留下来,和队友们在一起,也想看看山顶上是什么样子。1960 年 5 月 24 日上午,在副队长许竞带领下,队员们从海拔 8500 米的营地开始向山巅进发。许竞在前几次行军中担任了侦察任务,体力消耗很大,他只前进了约 10 米就感到不支。这时,王富洲带领贡布、刘连满、屈银华接过了任务,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峰最后 300 多米的高度进军。
为了尽量减轻负重,他们只携带了氧气筒、一面国旗、一座高约 20 厘米的毛主席半身石膏像,以及准备写纪念纸条用的铅笔、日记本和电影摄影机等。
攀登行动非常缓慢,攀至海拔 8700 米,登山队员来到了「第二台阶」。这里的岩石陡峭成 90 度,被外国探险家称为鸟儿也无法飞过的天堑。刘连满为队员们充当人梯,把队友们轮流送上去,自己因此耗尽了体力,严重缺氧使他进入半昏迷状态,于是留在原地待命。考虑到队友下山时更需要氧气支撑,他毅然将仅剩的氧气保存起来,准备留给队友们胜利归来时使用,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在一块大岩石旁度过了酷寒的夜晚。
面对困难和挑战,贡布和队友们怀着为国争光的必胜信念继续攀爬。黑夜里,刺骨的风雪逼人,麻木的双手攀着冰冷的岩石,身体随风飘起来。贡布挺了下来,心里想:「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往上,就是死也要死在峰顶。」
1960 年 5 月 25 日,北京时间 4 时 20 分,中国登山队胜利登上海拔 8848 米的珠穆朗玛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完成这一壮举的是年轻的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贡布把装在袖子中的五星红旗拿出来展示,又小心翼翼地卷起来收好。他们把毛主席半身石膏像放到顶峰的一块大岩石上,用细石保护起来。
由于登顶的时间是凌晨,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贡布说:「为了纪念登上顶峰的胜利,我们拣了 9 块岩石标本,准备回去献给毛主席。」返回到海拔 8700 米地区的时候,屈银华拍下了从珠峰俯瞰群山的壮丽雪山图。


中国登山队这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从 3 月 25 日开始,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从西方登山界一直认为「无法超越」的北坡登顶,并将五星红旗插上了世界最高峰。这次登山牺牲了两名队员,冻伤了 20 多人,贡布右手的一根手指也被冻伤。
在登山过程中,队员们克服了高山极度缺氧等重重困难,发扬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终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贡布一夜之间成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随后,他和国家登山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各大城市作演讲,全国掀起了学习登山精神的热潮。令他终身难忘的是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这对贫苦人家出身的贡布是莫大的光荣和鼓励。
此后,贡布曾担任西藏自治区体委副主任和西藏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为保护珠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四处奔走。
如今,退休在家的贡布老人晚年生活非常幸福,享受着天伦之乐。贡布说:「记住旧社会的苦,不忘新社会的甜,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子女和后代热爱新西藏,热爱新中国。」
作者 王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