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就是健康

人体是一台精密的机器,也是一个多关节的杠杆系统。其力的传导无论从下至上,还是从左到右、从内到外,都讲究「平衡「二字。打破了这种平衡,就会出现问题,长久异常,会使损伤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恶性循环。
世界冠军的苦恼
离里约奥运会越来越近,各运动队正在紧张地进行冬训和备战。新年刚过,我就接到中国举重队女队总教练王国新的电话,说队中一名队员要来看伤。
这是一名刚刚获得世锦赛冠军的队员,英姿飒爽,但她却告诉我,一举起杠铃,左胯就出现疼痛,发不上力,因而近半年来竞技水平有所下滑。
我深知,举重是基础运动大项,不仅要求力量大,还特别讲究动作精准、身体的对称性和平衡 l 生完美,也就是说,从脚部的踝到腿上的膝,再到中部的髋和腰,最后到上身的肩部、腕部,上下左右的关节都要处于最佳位置,得到最有效的配合,才能保证总量超过体重数倍的杠铃从脚下升到头顶。因此,其中一个部位疼痛,必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听完她的主诉后,我首先询问:「带技术录像了吗?」这是我的职业习惯,喜欢从患者的运动中查找问题。果真,在录像中,我发现这位队员双手上举时,右肩比左肩活动度下降,肩带无法正常回收,下蹲时身体重心偏左,不敢向右压,左胯位置向后,身体有旋转。整个技术动作表明,她身体右侧从膝到髋、腰,直到肩部,用力都显不足,支撑性下降,造成身体两侧受力不均,杠铃右端往前,左端往后,前后也明显不平衡。技术动作如此变形,对竞技水平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
明明右边一侧无力,可患者的伤痛却出现在左边。带着疑问,我仔细询查这位队员的伤病史。问来问去,得知患者最初的伤部是右膝,伤病的延展呈现一个链状形态,即由病源右膝慢慢波及右腰,再渐入右上臂、右肩带,接着影响到身体左侧,最后在左胯出现症状。
失衡也会「株连九族」
伤病的这种一损俱损、「株连九族」式的反应,源于我们身体的生理特性。
人体是一台精密的机器,也是一个多关节的杠杆系统。其力的传导无论从下至上,还是从左到右、从内到外,都讲究「平衡」二字,其中有各种关节力量的平衡,也有关节内主动肌、协同肌、稳定肌等各种肌群力量的平衡。这种平衡不仅可以保障身体协同发力,也可保障人体运动的安全省力,发挥最大效能。
不过,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人们由于习惯不同、运动项目各异、技术准确度有别等因素,往往不能让身体达到这种理想的平衡态。当某个部位出现问题时,原有的动力平衡就被打破,身体会自然地采取一种应急反应:代偿,即减轻有伤部位的压力,让动力链上的下一个部位帮忙承受负荷,形成新的发力受力模式。此后,如果伤部借机得到治疗康复,整个动力系统还会回到原来的正常平衡状态中。否则,代偿部位长期超负荷运转,慢慢疲劳受损,也会出现伤病,身体又会转嫁负荷到动力链的下一环节。如此代偿性迁延,使身体的不稳定、不平衡呈现连锁状态,久而久之,必然形成伤病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逐步扩展,出现恶性循环,难以自控的局面。这位举重高手的问题正是人体这种特性的典型例证。
治本发水先关水龙头
搞清这位患者的致伤机理之后,我们也就有了治疗和康复的思路。说来很简单,就是从伤病源头抓起,先治其右膝,加强关节力量,以缓解右腰的代偿负荷,再治好右腰,缓解右上臂的负荷。如此继续下去,一一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治疗和康复有两种作法:一是减少有害因子,二是直接恢复病灶。如果把伤病出现比作一座楼内多层漏水的话,那么前一种做法相当于关掉水龙头,后一种做法相当于把水湿的地板擦干净。前者无疑是治本之举,至少应当作为首选,当然,前提是要弄清楚关掉哪个楼层的水龙头。
在当今运动伤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存在着不少以偏盖全,治标不治本的现象。比如,一些大夫只关心患者的痛点,不问其他,更不问病史,不愿在病因病源上深究,或只做静态检查,不做动态分析,治疗和康复方案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运动中一出现损伤,患者就被告知「停止运动」,症状一消退,治疗就告成功和结束,对患者能否恢复正常生活或运动状态就不管不顾了。试想,如果这位举重选手依照此法,只进行主诉痛点左胯伤病的治疗和康复,那么她还会出现其他症状,甚至永远不会恢复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启示不光针对医者
无论对医者和教练,还是对患者以及日常健身者,上述病案都有很好的启示。
一个好的医者和教练,除要掌握人体功能解剖学、病理学外,还要对生物力学和运动训练学有深入的了解,学会从局部伤病中发现整体问题,对于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必须给予历史的、全方位的考虑。比如在诊断评估中,不仅要看患者静态时的身体问题,还要观察其运动中身体结构是否处于正确位置,发力是否准确,以判断每个关节的负荷是否协调,功能是否存在障碍。
对于平时健身的百姓来说,我们的建议是:
1.一旦某个关节受损,不要轻视它,要及时治疗和恢复,防止代偿现象出现,不要使之成为一种常态。
2.找有经验的专家就诊。看伤时,要理清和说清自己的伤病史,提供详细病历和检查结果,为医生全面查找病因提供参考。
3.运动中要注意技术动作的准确规范,及时发现和纠正身体左右上下和内外的不对称和不平衡。原则上,这种异常不能超过 10%。如有异常,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训练,比如右腿肌力弱,左腿在代偿发力,就要有意识地多做右腿单边的力量练习,补强短板,促使两腿平衡用力。
4.日常健身最好进行双边和全身性运动,使身体各部位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和锻炼。即使偏好单边运动,也要适当增加一些双边或相反方向的运动内容。比如,常打乒乓球者可以在运动后跑跑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我国高尔夫球顶尖选手梁文冲,每天训练后,都会用非主要发力手做相反方向的挥杆动作上百次,以减少单边训 I 练的不利影响。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最佳的身体好看也好用,协调即是美,平衡就是健康。
常用单边力量练习
杠铃台阶箭步蹲
练习器材:台阶(软凳),杠铃
练习目的:
1.下肢单侧支撑能力,膝、踝关节稳定性
2.大腿前侧柔韧性
起始动作:
挺胸收腹,肩扛杠铃杆或重物,一侧足背置于台阶外沿上,另一侧腿在体前直腿支撑
动作过程:
1.臀部、腹肌收紧,保持骨盆稳定
2.保持躯干直立或微前倾后下蹲,支撑腿膝关节不超过脚尖
3.躯干稳定,支撑腿发力回到初始位置
正确感觉:
腰腹紧张,支撑腿臀部大腿酸痛,后侧腿有牵拉感
常见错误:
1.下蹲不足 2.身体前倾过度
3.支撑膝超过脚尖
单臂哑铃推举
练习器材:哑铃
练习目的:
1.上肢单侧力量
2.单侧肩胛骨稳定性
准备动作:
挺胸收腹,双脚与肩同宽
动作过程:
1.单手紧握哑铃,曲臂外展,前臂向上垂直于地面
2.向斜上方推举至不耸肩最大位置
正确感觉:
肩部酸痛,肩胛骨嵴柱侧(内侧缘)紧张
常见错误:
1.身体倾斜 2.推举后探头,耸肩。
责编 王敬泽
作者 陈方灿 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