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前行,书写精彩齐鲁答卷

作者
作者

3 月初的北京,春和景明。一年一度的「两会」如约而至。

今年 3 月 8 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山东形成了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为目标,以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三大攻坚战、军民融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八大战略布局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历史的价值,在于孕育未来。如今,山东正一步一步把总书记的嘱托变为生动实践,一亿齐鲁儿女信心无比坚定,步伐无比豪迈。

乡村振兴——

推动「五个振兴」开花结果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这是山东的荣光,更是一种鞭策。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诸多影响全国的经验模式,这让人们愈加期待:齐鲁大地这次勇挑重担,能否给全国带来更大惊喜?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表示,必须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定扛起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政治责任,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高层次发展,努力把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下好下活。

一年来,山东在制度设计上编制出《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和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 5 个专项工作方案,形成了「1+1+5+N」的政策体系,搭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工作机制上,山东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机制,推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没有人才,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山东相继出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等政策举措,既引导各类人才流向乡村,又挖掘培育乡村本土人才。眼下的齐鲁大地,资本下乡团队、回乡创业团队、农村专业人才团队和新型职业农民相互激励,到处一片勃勃生机。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代表介绍,2018 年有 1.5 万名农民走进山农大接受培训,山农大今年将增设智慧农业、农业园区管理等专业,培养乡村振兴急需人才。

土地是乡村最大的资源,用地难是很多项目推进的「堵点」。作为国家试点,德州禹城 101 宗 1702 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村头镇尾的闲置地变成了园区、工厂和服务点。山东作为全国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省份之一,99.7% 的涉农村组完成清产核资,36.2% 的承包地实现流转。

涉农资金「九龙治水」,一度带来诸多难题。山东大力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按照「能整尽整」原则,把涉农资金纳入乡村振兴「资金池」,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2018 年山东统筹涉农资金 340 亿元,今年整合资金将达 400 亿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山东抓好农业产业升级的「先手棋」。在菏泽牡丹区都司镇黄堂村,大学生孙振正在寻找闲置房屋与土地,准备发展果树种植和高端民宿。原本跟着老师来村里搞设计的孙振,眼看着村里的臭水坑变成小公园,荒废宅基地建起村史馆,下定决心留在农村发展。「山东乡村正在经历一场巨变,这里的机遇不比城市少。」孙振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

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五个振兴」正在开花结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足音铿锵,未来可期。

经略海洋——

奏响新时代蓝色交响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也是习总书记一直牵挂的地方。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时,总书记对经略海洋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黄渤海之间的山东,陆地海岸线约占全国的 1/6,毗邻海域 15.95 万平方公里,一代代山东人在这里播撒梦想。2010 年,山东成为第一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2011 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成为全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中国海水养殖「鱼、虾、贝、藻、参」五次产业浪潮,都发端于山东。

作为陆海统筹、走向世界的支点,港口是观察一个地区海洋经济水平的重要窗口。2 月 25 日,2019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西班牙举行。作为全球首家应用 5G 技术的港口,青岛港应邀出席世界首个 5G 智慧港口发布会,向全球同行推广智慧港口建设经验。此前一周,青岛港在自动化码头成功完成基于 5G 连接的自动桥吊控制操作,这在全球还是首例。

以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为目标,山东港口加快一体一体化发展,全力提升现代化水平。2018 年 3 月,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挂牌成立,整合东营港、潍坊港、滨州港三港资源,打响山东港口资源整合「第一枪」。作为山东港口业龙头,青岛港在海洋联盟欧洲线创出全球泊位效率第一。青岛港集团董事长李奉利说,青岛港今年将启动「端到端」全流程物流服务提升,通关效率将再提高 25% 以上,在港作业时间再下降 10%,作业使费再降低 5% 以上。

建立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须在创新环节加快突破。今年春节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中心收获了一个惊喜:计算机自动生成并「推荐」的一个全新分子,在动物模型实测中具有良好的靶抗肿瘤作用,有望开发成为新的海洋创新药物。

海洋药物研发之难举世公认,迄今为止全球只上市了 13 个海洋药物。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能获突破,是因为采用了「超算」的新方法。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代表介绍,这种方法将 3 万余个海洋化合物与 170 个肿瘤相关药物靶点逐一「配对」,目前已筛选出 200 多个有成药潜力的分子。如此大规模的海洋药物筛选与验证工作用人工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今只用两年就完成了。

建设海洋强省,海洋经济要上大台阶,生态文明更要上大台阶。山东提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海洋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湾长制」在山东普遍推行,「海陆一体、河海共治」的海洋生态管理新机制正在建立。在渤海明珠长岛,风机拔根、污水停排、海鸟归来。

2018 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预计达 1.6 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成为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力量。一幅魅力无限的蓝色画卷,正在黄渤海滨徐徐展开。

动能转换——

加快由大到强「关键一跃」

2018 年,一座汇聚音乐产业「产、学、研、教」等关键要素的音乐谷在青岛快速崛起,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020 互联网 + 乐器销售体验」展示平台。在此之前,这里是集聚了上千家服装、纺织类中小企业的产业园区。

从产业园到音乐谷的巨大跨越,是山东过去一年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缩影——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成就了昔日的腾飞式发展,而新产业、新模式正在重塑山东经济的未来。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的关切重点。2018 年 1 月,国务院批复山东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央要求与百姓期盼相融,山东经济迎来突破的窗口。

2018 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山东即召开大会,动员各级各部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迅速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并确立了「力争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发展目标。

不论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还是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2018 年,山东在扬「长」补「短」上狠下功夫,一系列变革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在连续几年下放审批权力基础上,山东出台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强调政府要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务,不论「线上线下」都要实现「一次办好」。全省各级各部门全部向社会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省市县三级「一次办好」事项实现全覆盖。

补齐产业链条上的弱项短板,需要在全球范围统筹资源。2018 年,山东持续放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效应,成功举办首届儒商大会、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等一系列重大活动,聚焦「十强」产业,开展建链、补链、强链招商,一批创新型、引领型、突破型项目相继落地,为产业发展铆足了后劲。

一年过去,如同一盘大棋落子有声,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新旧动能的力量博弈正由过去的「新弱旧强」转变为「新旧趋于平衡」,并向「新强旧弱」加速发展。

在济南,长期占据纳税榜前列的钢铁企业外迁后,一批科技范儿十足的新兴产业落地生根。运算速度达每秒百亿亿次的 E 级计算机,被称作「超级计算机的下一顶皇冠」。目前,神威 E 级超算原型机已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完成部署,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在青岛,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全力推进。中科院整合 13 家涉海院所组建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以「科学」号科考船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支撑,聚焦近海环境、深海大洋、海洋生命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大团队协同创新,引领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临沂,传统销售业日趋「现代」。位于兰山区的新明辉安全科技公司原本是一家劳保用品批发商,他们整合 300 多家品牌制造商、3000 多家终端用户、10 万多家分销商,形成一个垂直共享生态系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行业解决方案,成为国内最大的工业安全产品综合供应商。

(本文综合《大众日报》报道)

编辑/魏伟


作者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