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上风流载春秋

作者作者

历史是一面镜子,不仅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在位于济南市高新区的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坐落着一个集中展示中国重型汽车发展历史的博物馆——中国重汽博物馆。它详细记录了中国重型汽车历尽沧桑、凤凰涅槃的峥嵘之路,人们也能在这些车轮滚滚的时代底色中,更深切地感受一代代重汽人与国家发展交织在一起的拼搏与奋斗。在这里,既可追溯过去,又可激励未来。

一部追梦史

1930 年 10 月,在济南市一个简陋的房子里,30 余名工人组成了一个汽车修理组。令人想不到的是,从汽车修理组到济南车机厂、济南汽车配件厂、济南汽车制造厂,再到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不断更名的背后,是它诞生、成长、变革、壮大的发展过程,更是中国重型汽车制造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创业史、追梦史。

忆往昔,知来者。从敲敲打打起步到如今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更新迭代,中国重汽近百年的风雨历程,都可在中国重汽博物馆里回顾与凝望。

中国重汽博物馆建成于 2016 年 10 月,建筑面积 4000 平方米,包括序厅、「走过历史」、「走向世界」、「展望未来」、尾厅 5 个展区。「走过历史」展示了中国重汽自上世纪 50 年代至今 60 余年的发展历史。「走向世界」介绍了中国重汽上市后的发展战略。「展望未来」则充满了各种新颖有趣及科技感、创新感十足的互动体验装置:带有仿真操作台和动感座椅的自动模拟驾驶系统、自主设计卡车的概念车互动设计平台、动感数字沙盘与电子屏幕结合的车联网智能沙盘系统,让人在亲身体验中领会未来汽车的神奇。

中国重汽博物馆运用多种展陈方式,通过珍贵文物、文献、老照片及影像等素材,采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和复原技术,将静态图文展板、动态多媒体互动技术巧妙结合,实现了观赏性、趣味性、普及性、参与性的和谐统一。

从零到一的突破

黄河 JN150、黄河 JN252、豪沃 T7H、汕德卡 C7H……馆内陈列着中国重汽在不同阶段生产的多辆代表性重卡。一部重卡,一段历史。它们不仅仅是展品,还是许多大事件的见证者,是中国重型汽车工业从暗想到实现梦想过程中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断面。可以说,中国重汽的历史都浓缩在这个博物馆里,凝聚在这些不同年代的重卡身上。

蓝色的外装,不起眼的车灯,直径将近半米的方向盘,谁能想到这个配置简陋、模样呆萌的「家伙」居然已经有 62 岁了。即便没有很多功能,却并不影响它成为中国重卡实现从零到一突破的传奇。它就是曾经承载了一代人记忆的中国第一辆重型卡车——黄河 JN150。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间,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还是国家空白。1959 年,国家召开试制汽车的车型分工规划会议,中国重汽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厂主动提出承担中国第一辆重型卡车的研制任务。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在缺技术、少设备、没经验的情况下,老一代济汽人凭借满腔热情和造车强国的志气,进行了 723 项革新,突破了 620 多个难关,仅用 40 天就绘制出几百张草图,靠着简陋的设备和手工敲打生产出几千个零部件。

1960 年 4 月 15 日,在艰苦奋战下,承载着国家巨大期望的第一辆黄河牌 JN150 型 8 吨载重汽车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也拉开了中国重型汽车工业发展的序幕。自 1960 年到 1990 年的 30 年间,济汽厂共生产 JN150 汽车 10 万辆左右,占国产重型汽车总量的 70% 以上,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的实践者

在博物馆一角,一个极具辨识度的车型让人过目难忘。它有着怪异的前脸造型,前脸格栅只占到了四分之三,另外的空间则留给了 LOGO。五边形的侧脸轮廓,还有遍布各处的平直线条,这个处处体现着斯太尔元素的车辆正是中国第一个整车引进卡车项目生产的斯太尔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斯太尔几乎成为中国重型卡车的代名词,极高的性价比一直是中国重卡市场的主力车型,在中国的保有量甚至一度超过了它的故乡奥地利。

中国重型汽车业的对外开放起航于何时?1978 年伊始的改革开放,如同春风一般吹拂着中国大地,新的发展活力就此破土萌芽。中国重汽也在改革春风的滋润下,发展为如今的「重型汽车工业摇篮」。

1978 年,中国和罗马尼亚两国政府签署合作协定,按 SKD 方式组装生产罗曼卡车。1981 年,黄河 JNl62 重型汽车正式通过国家鉴定投入生产,载重量也从之前的 8 吨升级为 10 吨。

为了做大做强重卡行业,整合利用引进的国外先进重卡技术,1983 年,国家机械委员会组织成立了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下设企业共计 49 家。同年,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从当时的奥地利斯太尔公司全套引进斯太尔 91 系列重型汽车整车制造技术,总投资 11.58 亿元。时至今日,斯太尔依然是中国生产、销售最多的重卡车型,它既是中国重汽的传奇,也是一个时代的传奇。

走出「加速度」

进入新时代,中国重汽也进入了改革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走出了自己的「加速度」。

沿着时间轴线,可以感受其逐步发展壮大的轨迹:2004 年,中国重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重卡车型豪沃品牌诞生;2013 年,汕德卡系列产品正式推向市场;2020 年,全新一代黄河重卡的发布,标志着中国重汽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从追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令人惊喜的是,人们在博物馆可以看到这些见证不同历史时刻的车型,甚至能观摩被卡友评为最安全的卡车豪沃 T7H 的整车拆解分项展示。

从一辆辆车身前走过,如同走进一段段历史。回首再望,那复原的济南汽车制造厂的老厂门,上世纪 70 年代至今中国重汽不同时期、不同款式的工作服,发黄的老照片和文献,既留下了汽车业界前辈为行业发展付出的汗水,也可以成为汽车业未来发展的智慧启迪。

「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从黄河 JN150 的诞生到今天,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走过了一个甲子的历程,如今的中国重汽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建立了 67 个海外代表处和办事处,拥有 240 余家海外经销商、450 多个服务及配件网点、25 家 KD 工厂,产品销往 11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市场中影响力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重卡品牌。

编辑/魏伟


作者 郭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