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崂山就是投资青岛未来

作者作者

近年来,青岛市崂山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共山东省委「走在前面、全面开创」和中共青岛市委「学深圳、赶深圳」、发起 15 个攻势、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国际化大都市的部署要求,顶住了经济下行的压力,经受住了复杂形势的考验,全区各项事业都走在了前列。

崂山的发展有质量

经过努力,青岛市崂山区区域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崂山的硬核实力是全区广大企业的坚实后盾,让企业可以安心扎根崂山谋发展。

青岛有海尔、杭州有阿里巴巴、深.圳有华为……城市与企业互相育成的案例不胜枚举,企业出彩,城市才能精彩,城市有实力,企业才有潜力。崂山区深知,崂山创新开放进取的城市基因来自于崂山企业的气质崂山企业家的品质。为此,崂山区始终坚持通过推动崂山实力的增强、品质的提升、能级的跨越,激发崂山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青岛市崂山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助推企业发展。崂山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创造出 283.3 亿元的税收总收人、157.1 亿元的一般公共预算收人,人均 GDP 近 2.4 万美元,万元生产总值财政贡献率居全市第一,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人连续多年稳居全省 137 个县区市第二名。

青岛市崂山区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招引集聚了杰华生物、中科曙光、歌尔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外资外贸、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逆市上扬,再创新高。崂山区拥有国家级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高科技工业园等多个国家级政策性区域,是全国拥有 3 家及以上独角兽企业的 8 个区县之一,是全国 4 个拥有理财公司的城市之一,是拥有 12 家上市企业的全国上市竞争力领先区。在崂山发展,企业会享有更牢固的实力支撑、更充足的要素保障、更广阔的腾飞空间。

青岛市崂山区坚持以高品质的配套提升城市能级、助推企业发展。中共青岛市崂山区委区政府坚持用绣花功夫、工匠精神作好城市建设管理这篇文章。区内聚集了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青岛体育中心、青岛大剧院、青岛博物馆、青岛雕塑艺术馆等市级大型功能设施,无论是在崂山创业还是生活,都更方便。按照「全域皆景区」的理念,崂山区以服务保障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庆祝中国人民海军成立 70 周年多国海军活动为契机,更新改造了山东头、朱家洼等城中村,建设了石老人城市客厅、滨海步行道,扮靓了主城三山。

青岛市崂山区围绕完善企业配套,累计修建了 19 条道路,打通了 20 多条多年没贯通的道路,配建了 3846 套保障性住房,企业发展的硬件不断完善。现在的崂山品质怡居的形象愈加鲜明,吸引投资和人才的市场效应不断增强。

青岛市崂山区坚持以高标准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能级、助推企业发展。围绕企业所需、人才所需、创业所需,崂山区继续扩容教育、医疗、社保、文化等优质服务供给,增强每位崂山创业者的安全感、获得感,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崂山区稳步提升教育水平,2017 年以来累计建成投用金家岭学校等 14 座新校新园,成功引入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十一学校等高端的教育资源,优质高中录取率持续大幅攀升。

青岛市崂山区不断优化健康服务,区内拥有国际一流的和睦家医院等各类医疗机构 462 家,每千人拥有床位 6.8 张,养老床位 57 张,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 82.06 岁。崂山区持续织密社会保障网,社保、养老、医保等保障水平稳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在崂山,每个人都可以专心致志地施展才华、成就事业。

崂山的发展有前景

目前,青岛市崂山区正在全面拉开再次创业新格局,企业和企业家发展的新风口已经到来,令众人满怀信心地放飞梦想、拥抱未来。

城市发展有势头,企业发展才有奔头。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历史使命,中共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王清宪书记提出「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崂山区则拿出推动崂山再次创业的激情和担当,开启战略北进,实施七大行动,加快建设开放、创新、怡居的山海品质新城。

青岛市崂山区正在开启战略北进,为企业发展打开空间。城市资源要素趋紧、企业难以做大做强,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难点之题,为此崂山区提出了战略北进,实质就是全域统筹、拓展空间,在坚持城市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全面打开发展空间。战略北进是内需最大的潜力,改革是发展最大的红利,崂山向北拓展所带动的村庄改造、乡村振兴、投资扩大、产业优化、消费升级,都是摆在崂山企业面前的蓝海市场。

崂山区正在主攻楼宇经济,为企业发展提供载体。目前,楼宇经济已成为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崂山区将大力实施楼宇经济突破行动,突出抓好全球创投风投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微电子中心、千山大厦等特色楼字的优化提升,加快推进国信金融中心、海尔云谷二期、中科曙光等一批重点楼宇建设,推动宜家家居、国金中心等楼宇投人使用,发展一批凸显崂山产业特色的总部楼宇、基金楼宇、瞪羚楼宇,打造特色产业楼宇 20 座,新增亿元以上税收楼宇 5 座,总数达到 25 座。通过增加优质楼宇载体供给,让崂山企业高效便捷地享受发达的现代服务、低廉的融资成本、畅达的通信物流,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青岛市崂山区正在做强主导产业,为企业发展注人势能。无论是城市还是企业,能否在金融产业分工链条中构造自己的价值链,关系着自身的前途和命运。近年来,崂山始终把产业作为强区之基、兴区之本,坚持高点定位、链式整合、集群发展,以生态思维优发展环境,持续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产业、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四大主导产业,逐步占据了产业链条的高端。

青岛市崂山区希望更多的驻区企:业能够瞄准崂山产业发展的大方向,在主导产业的严链、补链、强链中寻找发展机遇,借势而起,乘势而上,把握住崂山产业升级的东风,实现企业的快速腾飞。

崂山的发展有温度

青岛市崂山区坚持用生态思维系统打造「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倾情倾力厚植适宜企业家干事创业和企业创新发展的优质沃土,努力让企业和企业家在崂山发展感到舒心。

企业是崂山区的衣食父母,服务好企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崂山区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崂山发展」的意识,「学深圳、赶深圳」,不遗余力出政策、搭平台、办实事、提效能,以服务指数赢得企业的发展指数,努力打造让企业舒服、让企业家舒服的一流营商环境。

青岛市崂山区着力构建一流的政策体系,出台《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高端新兴产业的若干政策》,并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路,配套制定了金融、微电子、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等 17 个一业一策扶持政策,努力用政策杠杆集聚新动能。2017 年以来,已累计兑现区级产业扶持资金 38.4 亿元。

崂山区在全省率先出台直接股权投资办法,以政府股权直投的方式为优质初创企业「输血造血」,对单个项目最高投资 10 年,累计投资额度最高 1.3 亿元。同时,依托金家岭金融区,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不断健全产业引导、创投风投、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等投融资机制,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助力本土企业发展壮大。

崂山区着力搭建链接全球资源的优质平台,坚持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依托展会论坛、高端载体、头部企业、科研机构来搭建、用好各类平台,帮助企业高效便捷地链接高端要素和资源,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2019 年,崂山区起用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大厦,作为重大资本投资平台,已吸引青岛科创母基金等 29 家机构签约人驻。通过搭建重大会议会展平台,帮助企业壮大朋友圈。在 2019 年的国际虚拟现实大会上,青岛出版集团、中科曙光等多个企业累计达成合同及意向 133 个,企业间实现抱团发展、互助共赢。

青岛市崂山区全力提供主动精准的贴心服务,服务企业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一方面,建立和区级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企业政策专员等制度,常态化开展双包双促、千名机关干部进千企解难题等活动,深入企业问诊把脉,主动及时开出药方,帮助企业解决大到用地、引才、融资,小到附近公交站点设置等各类问题。仅 2018 和 2019 年,累计帮助企业协调融资 40 亿元,提供应急周转金 55 亿元,帮助企业节省资金 6000 多万元。另一方面,着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尊重成全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创意创造,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充分激发市场的创新潜力和活力。

青岛市崂山区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对企业来说,效率就是真金白银,为此,崂山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一窗受理、一次办好的要求,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深人落实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建设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破解企业办事遇到的难点、堵点和痛点。瑞典宜家家居从提交材料到领取营业执照只有 10 分钟,距成功拿地仅 6 小时;杰华生物青岛生产基地建成用时 10 个月,创造了国内外 CMP 生物药厂建设的最快记录……类似这样的崂山区速度还有很多,因为崂山区深知,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服务未来,政府和企业之间既是利益共同体,也是责任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

投资崂山,就是投资青岛未来。


作者 王兴 张绪霞 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