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颜色:红色与中国年

作者
作者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红色情结的民族,受远古崇拜与传统文化的影响,尚「红」成为传统。红色被誉为「国色」,称之为「中国红」,代表着喜庆、吉祥、兴旺、幸福。在「年」这个中国最主要的传统节日中,「红色」更具有特殊的文化意蕴。

「红」字,许慎《说文解字》中日:「帛赤白色也,从纟,工声。」红的本意指丝线的颜色,包括浅红、深红、赤红、赭红、火红等各种红色。屈原《楚辞·招魂》:「红壁沙版,玄玉梁些。」王逸注:「红,赤白也。」在这里「红」指浅红色。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红杳渺以眩愍兮,焱风涌而云浮。」司马贞索隐:「红,赤色貌。」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正采耀乎朱蓝,间色屏于红紫。」此处的「红」指赤红色。白居易《忆江南》诗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此处的「红」指火红。在古代中国社会,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文人墨客、普通百姓,都对红色情有独钟,这与中国独特的红色信仰密切相关。

在民间的信仰习俗中,红色可以辟邪,因而在民间对红色也是推崇备至。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与各种传说,表明中华民族在远古时期就有着强烈的「红色崇拜」。这种红色崇拜在民间生活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年俗中。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年俗的起源也与红色有关。

春联、鞭炮、压岁钱都是年俗中红色最直接的体现。热闹的春节,喜庆的春联、窗花,火红的灯笼,喧闹的炮仗,无不染尽朱红。春联,又叫「春贴」「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中国年的重要标志。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北宋诗人王安石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可见红色可以增添节日气氛,也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中国年节时,老百姓都会在家门口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传统的红灯笼一般由木条或者竹篾与红丝绸、红蜡烛搭配制造而成,现代的红灯笼,人们已经不再使用红蜡烛,而是用电灯泡取而代之。到了夜晚,一盏盏红灯笼点亮,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

压岁钱也是中国年节的习俗之一,年夜饭之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现在长辈多把压岁钱放在红包里,分发给晚辈,俗称「发红包」。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要穿红色来趋吉避凶、纳福迎祥。本命年是适逢自己生肖的这一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有「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传说。在山东各地,每逢本命年时,都要穿红色衣服,扎红色腰带,消灾免祸,趋吉避灾,度过平安岁,迎来好运年。

中国年文化中崇尚红色的习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国古老的自然崇拜传统,渗透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弥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结,寄托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作者 王方方 仝晰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