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产业托起发展新高度

作者
作者

2017-06-20 走向世界杂志

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6 年的工作报告中,有这样的一组数据引人注目:2016 年实现 GDP238.16 亿元,同比增长 7.3%,以占全市 0.22% 的土地面积,实现占全市 8.11% 的 GDP 和 10.68% 的公共预算收入。

很显然,开发区从小小的身躯中释放着强大的经济能量。那么,怎样的产业可以托起整个开发区的经济发展?

开发区工业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新能源、大健康、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主导产业为主体,新兴与传统产业交叉,门类较齐全,整体实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景津、双汇、皇明、亚太、中大等集团企业也不断壮大崛起。

「工业强区」引领六大板块

纵观开发区,因「工业强区」战略的实施,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六大板块的重头。据了解,开发区工业规模不断膨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031.8 亿元,同比增长 12.0%,实现利润 54.9 亿元,同比增长 5.8%。

从产业基础看,经过多年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已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先后荣获「中国压滤机之都」、「中国石油装备城」等荣誉称号。装备制造产业现有企业 46 家,拥有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系列省级科技平台。在交通装备领域,以德方液压、安凯车桥为龙头,初步形成重卡车桥、转向系统、车体材料产业链。在节能环保设备领域,以景津、国信、中大为龙头,主导产品涉及压滤机等大型环保设备、水处理工程等,同时承包建设大型节能环保工程。在传统机械制造加工领域,以德工、普利森、联合石油、大陆架石油等为龙头,主导产品涉及工程机械、机床、石油机械等多个领域。

此外,在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方面。全区拥有双汇集团、光明乳业、扒鸡集团、雪榕生物等 20 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导产品包括猪肉制品、乳制品、扒鸡、食用菌等。德州双汇成长为双汇集团本部以外的 21 个基地中最大的工厂之一,解决就业约 2500 多人。

新能源成德州特色

谈起德州,很多人都能想到「中国太阳城」的称号。「中国太阳城」一般指位于开发区的中国太阳谷,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研发、检测、生产、教育、旅游基地。以皇明、亿家能等龙头企业为依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发展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热研发检测、制造物流及光伏终端研发生产基地,成为世界了解和学习中国太阳能产业的窗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区的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目前,新能源产业涵盖了光热利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地源热泵等众多门类。拥有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系列国家、省级科技平台。

在光热综合利用领域,拥有皇明、奇威特等龙头企业。主要产品涉及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光热发电、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等太阳能低中高温应用产品,形成了完整的太阳能光热利用体系,其中皇明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能力、质量水平在当时全球第一。

在光电产品领域,以皇明、洁阳、中节能等企业为龙头,主要涉及光电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网式光伏电站等示范项目。在风电设备制造领域,以华业、株丕特和水电十三局等风电设备生产企业为龙头,主要生产风电叶片、机舱罩、导流罩等产品;在中央空调领域,以中大、亚太、金光、中傲等企业为龙头,重点生产节能型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机组,产销量占据全国前列,目前中央空调向着药厂、医院、电子工厂等所需的更加节能、更加洁净领域发展,享有「中央空调城」的美誉。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拥有宝雅汽车、爱呢车辆、奥冠电源等重点企业。

全产业链助推「引进来、走出去」

过去几年,开发区工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从产业发展现状上看,受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链条短、创新能力弱、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与发达地区和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客观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基于自身短板,开发区采取了一定的调整措施。

从产业结构来看,开发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稳中有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攀升。第三产业比重从 2013 年的 34.5% 上升到 2015 年的 37.9%,2016 年第三产业比重为 38%,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作为全市工业重要基地,工业一直是开发区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占比的不断提高,反映出了开发区服务业发展迅勐。

此外,用更大力度引进龙头企业与外资企业,都进一步弥补了产业链不完善、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的问题。威讯是美国主要的电信公司,总部位于纽约市。威讯联合半导体(德州)有限公司成立后,于 2016 年 6 月吸引了总投资达 1 亿元的天津海格 OEM 电子公司来到德州,并进行配套生产。据了解,威讯公司手机射频联合半导体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以生产 4.8 亿颗射频集成电路元器件,带动 2200 人就业;远期每年可以生产 12 亿颗射频集成电路元器件,销售收入 50 亿元,利税 12.6 亿元。

让开发区产业更时髦

电子信息产业、大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这三大产业单单听名字就很时髦,而它们也在开发区发展的过程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全区的电子信息产业,拥有威讯电子、越海光通讯、三和电器、亿昌照明、迪米特等电子信息企业 12 家。拥有全国第一家「国家自主知识产权试点基地」、山东省首批智慧园区试点单位。美国威讯半导体后续项目正进行建设,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是位于北京亦庄工厂的 1.5 倍,今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 30 亿元。

在大健康产业方面,开发区拥有德药制药、海利安、海山药业、德润新材料、美利达自行车、迈尚健身器材等企业 15 家。主要产品涉及心血管药、消炎镇痛药、抗肿瘤药、止血药品、壳聚糖等数十种。鲁盛制药、博德生物、麦迪海药业等重点建设项目即将建成投产,进一步壮大大健康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

此外,开发区在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其中,电子商务发展迅勐,拥有鑫星国际、鑫源国际两座电商产业园,入驻了百仕达地标、一八七二科技、聚赞科技等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及众创载体创梦空间。现代金融规模庞大,是德州银行总行所在地,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浦发银行等德州总部都位于开发区。现代物流发展较快,拥有蓝盾物流、德百物流、瑞特物流、凯迪汽配城等物流企业及配套设施。商贸服务日臻完善,拥有德百家居广场、奥德乐时代广场、奥特莱斯、金尚国际、星凯国际广场等商贸服务设施。2016 年开发区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 98.5 亿元。

编辑/王雪芃


作者 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