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科技农业,山东走在前列




2017-01-03 走向世界杂志
截至 2015 年,山东省拥有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 61 所,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 109 个、省级科研平台 105 个。「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共取得省部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 209 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1.8%,比「十一五」末提高了 5.8 个百分点。
山东省农业厅科技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谈起山东农业科技方面,我想这样说,山东在全国来讲首先是一个农业大省,能达到这个水平,那么论农业科技水平,山东也必然走在全国前列。」
科研机构提供海量技术成果
从百度新闻当中搜索「山东、农业、科技」几个关键词,会查询到 132 万条左右的新闻。再看这些新闻标题:《山东省茌平县光伏农业立体增值》《果农也爱玩电商?》《泰安东平县举办新型渔民培训班》《山东成立国内首个农业科技智库》等等,可谓是涉及了科技农业从培训到基建的各个方面。
对于山东农业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山东省舍得花钱。2016 年 9 月 12 日,时任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李娥在山东省政府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山东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2016-2017 年试点探索期,2018-2020 年为调整推进期,2021 年以后为持续稳定支持期。试点探索期创新工程经费预算指标为每年 6000 万元。
有了资金支持,发展科技也就有了底气。以科研单位为例,山东省已基本搭建起了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经过多年的培植和发展,山东省现有省属农业科研教学机构 8 个,省属农业高等院校 4 所,包括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此外,山东 17 市均建有农业科学研究机构,这其中,日照市茶叶研究所、烟台市农业机械研究所、滨州市农业机械研究所,三所机构还是专业类研究所。
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及农业龙头企业已建立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 68 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 23 个,中试基地 13 个、服务平台 32 个;省级各类农业科研服务平台约 200 个。企业建有国家和省级平台数量分别占总数的 25% 和 16%。
这些研究所为山东提供了大批科技成果,山东正力争通过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科技成果,带动山东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争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十三五」末达到 65%。
「新」农业创新团队颠覆传统
「农业部专家实打验收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山东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这两个牛气哄哄的头衔均出自一个品种:「烟农 999」。
「烟农 999」是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半冬性小麦,由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出品种申请,2016 年 3 月 24 日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定通过。2014 年农业部组织的专家实打验收中,「烟农 999」亩产 817 公斤,刷新了山东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也创下了农业部专家实打验收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它冬季抗寒性、春季耐倒春寒能力较好,抗病性鉴定,品质检测亦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
说起「烟农 999」的开发,离不开这个项目的开发团队。说起这个创新团队与原来团队的不同,那就是「更接地气」、「更自由」、「更专业」,它打破了农业科研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受管理体制、传统惯性等诸多因素制约的特点,也颠覆了小而全、缺少分工与协作、低水平重复研究、效率低下的问题,以此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业科技与产业脱节、科技投入与产出效益比例偏低的问题。
据山东省农业厅科技处副调研员谭涛介绍,「烟农 999」的团队是诸多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中的一个。早在 2010 年,山东省农业厅与省财政厅就联合开始组建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为此山东省财政累计投入资金 3.15 亿元。2016 年,全面建成创新团队 26 个,共遴选首席专家 26 名、岗位专家 223 名、综合试验站 154 个,涉及 108 个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和龙头企业,有 3000 多名农业科技人员参与到团队工作中。
实践证明,山东搭建起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是农业科技领域的一项重大管理创新,是促进农业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科研体制机制创新的成功探索。
高水平,让山东农业走出国门
在苏丹,审定的中国转基因棉花品种占苏丹棉花种植总面积的 91.7%;在印尼,山东的玉米试验品种比当地品种增产 35%。这些都是山东省农科院走出国门的成果。在刚刚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合作高层论坛上,山东省农科院先后与埃及国家研究中心等 6 个国外农业研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具有生态多样性的独特优势,在农业科研、生产及产业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具备了农业『走出去』的条件和基础。」在山东省农科院院长万书波看来,山东农业发展全国领先,多年来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农业产值、渔业产值、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水果产量、肉蛋奶产量、水产品产量、农产品出口额等 10 个方面位居全国第一,最具有「走出去」实力。
「山东农业要『走出去』,科技应发挥『先锋军』作用。」万书波介绍说,从近年来中国援非项目实施成效来看,投资企业与科研单位嫁接,依靠科技力量进行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研发适合当地推广的新技术、新成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支持科研单位在国外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农业『走出去』的必要环节,也是降低海外投资风险的有效措施。」
实际上,山东农科院近年来已经尝试「走出去」,并取得显着成效。目前,山东省农科院已同 50 多个国家、10 多个国际组织、3 个跨国公司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关系。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矛盾和问题是科技创新的导向。要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13 年 11 月 28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这样说道。
3 年过去,随着农业科技工作的不断深入,山东可以自豪地说:科技农业,山东走在前列。
作者 王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