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一年的美味大餐

饺子——年夜饭不变的主角
不论何时,饺子总是山东各地年夜饭饭桌上的主角。晚上 11 点到第二天凌晨 1 点,是中国传统计时法中的子时。旧俗的春节,便是指「交子」之时,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年夜饭必吃的饺子,则是取「交子」的谐音,意味着更岁交子。而其酷似元宝的外形,更寄托了对新一年财运、福运的美好向往。
山东人春节吃饺子,有的直接作为年夜饭,有的则是年夜饭后的「守岁」时再吃,但除夕这天总是少不了的,还有的甚至会从除夕一直吃到十五。各地饺子的形状大体一致,均为象征富贵的元宝形,但各家的制作之人又在细微处略有不同,有的肚大皮薄似月牙,有的馅少边大更随意,有的则折出麦穗花纹显得精致无比。
山东人也爱在水饺中包进硬币、枣、栗子、花生等,吃到硬币代表来年发大财,吃到枣代表新年早起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代表出大力,吃到花生则可长命百岁等等。家长常引着自家小孩在包水饺时亲自把硬币放进去,然后在水饺皮上做个小记号,等水饺出锅,小孩便忙找带记号的水饺吞进嘴里。硬币硌着小牙的刹那,全家人就都乐呵起来。
讲究的山东人,在腊八的时候会在贮醋的小坛里泡上洁白肥大的蒜瓣儿,也就是俗称的「腊八蒜」。封存 20 多天之后,至除夕吃饺子时取出,泡好的「腊八蒜」就成了翠绿色,又酸又辣、清新爽口,诱人食欲,是吃饺子的最佳辅料。
但山东水饺的学问,远没有包和吃这么简单,各地还流传着不少吃水饺的传统习俗,大有学问。威海人守岁的饺子,一般用猪肉、韭菜、荠菜做馅,而不用牲口肉做馅,寓意尊重牲口一年的辛勤耕作,荠菜则是要取「集财」的谐音;青岛、菏泽等地的除夕夜要吃素馅的饺子,寓意新的一年「素素静静」,没有烦恼;鲁西地区在下饺子的同时则还要下一些糖饺子,代表一年甜甜蜜蜜。
在东曹等地,除夕吃完饺子后大年初一串门拜年时,当地人见老人家通常会问:「老人家起得早吗?吃了几碗饺子?」老人就会兴致勃勃地回答自己起得很早、吃得很多,表示自己身体硬朗之意。这样的问候往往比单纯的「过年好」更能令长辈高兴。
丰盛的年夜大餐
水饺虽好,但于纷繁多彩的现代人需求而言,未免略显单调。于是,山东人除夕夜的饭桌上出现了更为丰盛的年夜饭大餐。
随着物质条件的丰盈,许多家庭开始将年夜饭的饭桌搬进酒店,各种丰盛的鲁菜系年夜饭大餐令人眼花缭乱。如有当年春节特色的「金龙纳福宴」、传统团圆题材的「举家团圆」等主题年夜饭大餐,确实给山东人带来味蕾上的不小冲击。
而与去酒店吃年夜饭相比,更多的山东人坚守在自家年夜饭的桌前,与亲人一齐动手,慢慢将饭桌摆满,团圆的滋味才真正涌上心头。哪怕平日里最普通的食材,也必能吃出一家人在一起时特有的「年味儿」。
整鸡、整鱼是年夜饭上的保留菜品,分别代表「吉祥如意」和「年年有余」。济南等地较流行鲤鱼,而沿海地区的年夜饭则可见到更丰富的海鲜产品。拿藕片夹肉入油锅炸成的藕盒,寓意和和美美,在山东年夜饭中也很受欢迎。
酥锅也是山东年夜饭上比较有特色的莱品,主要流行于济南、淄博一带。当地人将藕、海带、白菜、鲫鱼、豆腐、五花肉等多种食材放进大锅子里起调味、煮熟,放凉后切片上桌,就成为一道兼具酸甜咸各种味道的年夜饭冷盘。
熏肉作为山东年夜饭中的另一道大菜,与广州的熏肉有所不同,是把肉酱好之后放进铁锅上的蒸格,锅里则铺上红糖、小米、茶叶等料,盖上锅盖,以大火加热,底料的香味就会渗透进肉里,香味浓郁。
在威海的一些地方,年夜饭还流行炸馃子、擀钱串子。炸馃子实为炸面团,以炸好的金黄色的馃子寓意「抓财进宝」:而钱串子则其实是面条,但除夕这天必须叫「钱串子」,而且喝得越多代表来年赚钱赚得越多。
青岛、烟台人除夕夜的第一道菜定要吃「和菜」,就是把菠菜、红白萝卜、粉条拌在一起,寓意新的一年和和美美;还要吃过油的金黄色豆腐,寓意招财进宝。青岛人过年吃鱼也很有讲究,最好是红加吉鱼,代表红红火火加吉祥安康,但因为其产量少、价格高,所以很多人都用黄花鱼代替。
除了这些特色的年夜菜,山东年夜饭的饭桌上再可出现的,便是依据各家主妇或煮夫的厨艺水平而定的各类典型鲁菜了。一般桌完整的年夜饭应有冷有热,荤素搭配。在饭桌上,晚辈向长辈敬酒、大家一起举杯祝贺新年,将年夜饭的气氛推向高潮。
过年不忘祭祖
对传统春节而言,祭祖其实才是这个节日的重彩。威海的许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除夕之夜「发纸」的习俗。而「发纸」实为「发子」的误读,按照传统习俗,在过大年的子时要举行
系列的祭祀活动和庆祝活动,总称叫做发子,意为「发在子时」或「从子时开始发家」。
山东旧时发子的祭祀仪式和庆祝活动相当隆重。经济条件富裕的人家,会事先在庭院的正南方摆设供桌,供桌中央摆着神位,另有香炉、烛台及各类供品。祭祀时,家长领着全家人分长幼尊卑依次排列,先上香、烧纸、斟酒、鸣放鞭炮、敬拜天地诸神,再按次序叩拜门神、灶神、家堂、祖先。而如今,民间则往往把发子单纯理解为「发纸」,形式上也仅保留烧纸的方式。
在菏泽、东营等地,年夜饭前的祭祖也十分流行。从年三十上午开始,人们开始在堂屋当门挂起家谱,摆供品祭神拜祖先,供品包括鱼肉瓜果之类。年长的长辈会领着家里的男丁,带着蒸好的各式各样的面食、烧纸、酒以及鞭炮来到祖宗的坟前,迎接祖先回家过年,称为「迎年」。下午则开始张贴年画和春联,家家户户包饺子。傍晚,饺子出锅后,先在庭院的供案上摆上一碗,一家人焚香磕头,邀请祖先和各路神灵共度除夕。年夜饭前去祖坟祭祖的形式,在山东大部分地区都比较普遍。
接下来,便可以安心开始准备年夜饭守岁了。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时,用来守岁的水饺就应已出锅,这时不管饿与不饿,守岁的山东人都要吃上一点,因为这是代表新年真正到来的「增岁饭」。新年到来的一刻,伴随热腾腾的饺子下肚的,是各家各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浓浓的新年氛围。
零点过后,山东许多地方还有会「压锅」的习俗,即在煮过水饺的锅子上摆上蒸格,上面放上豆腐(福)、年糕(高)、饺子,然后盖上锅盖。这代表着全家全年都有饭吃,寄予了对接下来一年的美好期许。
作者 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