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攻坚克难的意识现状和培养路径

作者
作者

  【摘要】要成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培养和树立攻坚克难意识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的逐渐的开放、逐渐的多元化,大学生面对的选择也趋向多元化,面对的压力也来自多元化的方面。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标准的人才基地,加强大学生攻坚克难意识是工作中着重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研究了大学生攻坚克难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攻坚克难的因素,从自我、家庭、学校等三方面提出培养大学生攻坚克难意识,探析当代大学生培养攻坚克难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攻坚克难培养路径
  
  攻坚克难,是人类在日常发展生活中,遇到困难,去克服困难,攻破坚壁的一种行为。攻坚克难意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发展中形成能克服各种困难的一种素质。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同时大学期间是大学生形成成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大学生攻坚克难的意识对其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将来迈出校园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加强大学生攻坚克难的素质培养也是社会良性发展和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必要。
  一、当代大学生的攻坚克难意识的现状
  (一)缺乏攻坚克难精神,自我攻坚克难意识弱
  当代的大学生无论是来自城市还是来自农村大部分为独生子女, 父母的娇生惯养使其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一切由父母安排,不愿意接触社会。主要表现在:生活简单化,经过高考的填鸭式的学习后忽然转变为大学的自主学习,很多大学生由于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大学考试的简单化,造成当代大学生心中有一种不健康的意识。他们认为:大学生活是给自己放松的、娱乐的、考试是简单应付的,大学考试只要考试的那段时间,好好看书就会及格的。加上现在家庭经济的富裕,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于是他们在大学就开始享受“安逸”的生活。出现上课迟到、旷课、睡觉的多元化、宿舍“网吧化”、手机高端化等不和谐现象。校内的各项丰富大学生活的精彩活动没有人愿意去参加,生活单调无味,成天沉溺于网络游戏。没有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缺乏攻坚克难的精神。作为一个高智商的群体,如果没有攻坚克难的意识那么社会的发展无从谈起,所以现实生活中发生了一些如下悲剧:2004年的震惊全国的、妇孺皆知的“马加爵事件”,前几年的上海商学院宿舍起火4女生跳楼身亡——这样的事件,层出不穷。俗称“富二代”的80、90后的大学生在处于突发事情时,缺乏攻坚克难精神;在处理事情时由于采取不当方法,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二)家庭攻坚克难意识两派化,农村学生攻坚克难意识较强
  家庭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对家人责任意识和对家人的感恩意识。
  随着社会的复杂变化,各种困难不断地出现,再加上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一个家庭,普遍出现只有一个子女,正是因为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他们能够享受到父母给予的全部呵护,和安稳的良好成长环境。但是这样难免有些人在父母的安排下,逐渐缺乏独立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的能力,更不用说,拥有攻坚克难的意志了。因此在家庭中出现了父母辈辛苦打拼,攻坚克难意识强;而子女安于享受父母给予,攻坚克难意识相对较弱的两派化现象。再者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攻坚克难意识也有所不同,城市大学生生活条件好,作为独生子女,家长在经济方面会给予更多一点的支持,所以在消费时,他们有些人盲目的攀比,追求时尚,看到什么好看的就买什么,往往一个月的生活费支持不到月底,成为“月光族”,完全没有考虑到家庭的责任,对父母进行感恩。相比而言,农村学生在经济消费上虽然不如城市学生,但基本上都能体谅家长,大部分农村学生愿意通过学校的勤工俭学或校外兼职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因此农村学生在攻坚克难方面要比城市学生更强。
  (三)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淡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市场的逐渐的开放、逐渐的多元化。大学生面对的选择也趋向多元化,面对的压力也来自多元化的方面。虽然安稳的环境没有强烈要求我们非给做出何等的辉煌壮举,但是他们大学生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意识。还是需要的。如今的局势令人感到担忧。尤其针对80、90后的大学生。社会上很多人都评价无不包括:责任意识淡薄。形容80后、90后,最经常用的形容词是垮掉的一代。80后的一代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尖浪口,在韩寒、郭敬明等80后代表的出现,虽然他们张扬个性、执著自由的追求,但是有些60、70后的仍是担心把祖国未来交付给80、90后。
  而且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意识方面呈现两极让人担忧的现象,社会责任意识淡漠。不少大学生变得比较现实,只关注自身命运和利益,参加活动更是看是否能在评优评奖中加分,学风考风欠佳,贷款的还款意识欠缺等。“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生根蒂固。以为证明自己而不折手段。喜欢搞“独立派”,极度缺乏团队意识。我们看待这些现象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辩证的看待。
  二、影响大学生攻坚克难的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的一些不和谐因素
  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他们处在改革开放最繁荣的时代,物质、环境发生很大改善,现如今,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是80后、90后,他们是在物质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空前丰富的改革开放时期下,同时也随着中国各个市场的打开,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的时期里,逐渐成长起来的二代。但是令人无法意料和无可奈何的是,地区的差距,地理的差距,导致经济的贫富差距的出现、存在和继续扩大。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这些不公平,逐渐、逐渐成为大学生本质上的成见,面对这日新月异的、五彩缤纷的物质,心理上的差异,牵动这行为上的不同。久而久之,他们身上形成了对物质、精神的不同态度。为了追究更高的目标的大学生,带着攻坚克难的精神勇闯学术的更高境界;根生在农村的大学生“拼命”学习,为了能够在城市里生存下去。而从小在城市过上殷实生活的大学生,显然就是十分迷茫:努力做好爸爸妈妈的“好女儿”、“好儿子”的大学生,盲目地听从父母策划的人生,机械地生活着;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大学生,努力做一名碌碌无为的庸人;对生活按部就班的大学生,努力做一名安静的沉默者。
  (二)家庭教育的欠妥当
  家是孩子们的温馨港湾,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攻坚克难的意识十分重要。70后,80后的大学生,父母对其的要求非常高,同时他们小时候生活贫穷的年代,经历过苦难,上进心十分强烈。而当代90后的大学生父母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父母,大都只有一个子女,对孩子十分溺爱,孩子还未迈出校园大门就为孩子谋划好了人生道路,孩子一直都只要按部就班的执行就行了。而这类学生十分依赖父母,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从而在思想上也发生了重大改变,认为学习没用,以后接触社会主要靠关系就可以了。因此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富二代”,而这些“富二代”往往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家庭的受教育的层次不同,造成思想上有所差异,更大一部分是父母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忽略了培养子女攻坚克难的意识。
  (三)学校攻坚克难教育意识不足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指南针。大学教育是大学生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导师。随着当前社会大学的扩招,使得一些大学所招进来的学生层次不齐,整体的教学质量有所下滑。为了迎合上级政策,求稳,没有重视学生课外培养,如攻坚克难的相关课程或讲座的安排。团队精神建设也是影响当前大学生攻坚克难的因素之一,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学期间学校应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多组织参加学术科研项目、社会实践活动或校园文化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攻坚克难的意识。
  
  三、增强大学生攻坚克难意识,培养攻坚克难能力的途径探索
  (一)大学生自身应加强户外实践活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向结合
  如今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备受企业的关注,并且许多企业每年都会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户外素质拓展训练,来培养企业员工的攻坚克难意识。而作为当代大学生,往往被人们称为吃不了苦的“富二代”,所以大学生更应加强户外实践活动训练,组织相关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攻坚克难意识培养的活动。如参加消防演习,防爆演习,地震演习等防灾减灾的演习,同时参加各类大学生科研竞赛项目,让自身在学习理论知识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活动进行中,自身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让自己独立克服,必要时邀请老师进行相关指导。
  (二)家庭要做好正确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延展,在培养大学生攻坚克难的意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说大学生生活在学校开始了独立生活,他们的心智开始走向成熟,但还未达到真正的成熟,这就需要家庭的正确引导和监督作用。首先,父母还要继续和孩子保持密切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動态,关心孩子在校期间是否遇到学习、生活、感情等方面的挫折,帮助引导他们走出阴影。同时现在父母普遍认为孩子上大学了,要有足够的独立、自由空间,可以放开不干涉他们的任何事,只要保证他们在校期间的生活费用,但是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正确的。当代大学生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缺乏一定自律性,在遇到事情的处理方式也是欠缺合理的,为此就要求父母要和学校密切联系,从侧面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状况,并做好一定的监督作用。
  (三)学校做好攻坚克难教育,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在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是思想比较复杂,因为大学是他们从小就仰慕的圣地,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模糊憧憬。因为此前,他们刚刚结束艰苦的高考,在高中老师错误的安慰学生向他们传输大学生活的信息。比如他们说:大学生活非常舒服,可以尽情的放松,考试也是随便考等错误的观念造成在还没开学的时候他们已经将自己放松到极点。造成一进大学就完全将自己放松下来。遇到一点难题,就逃避或者放弃,无心向学。攻坚克难教育的开展十分有必要,在大学学习的萌芽时期,要加强专业的认知活动,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为以后培养他们的攻坚克难意识做好铺垫工作。例如带领大学生去相关单位见习一下,了解学习任务的艰巨,让他们树立一个攻坚克难的精神。
  
  参考文献
  [1]胡玉冰.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和培养途径探析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5): 104~107
  [2]郝秀娟,陈剑,申万兵,丛薇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及原因分析科教文汇,2010,(2):2~3
  [3]齐纳纳,杨礼富论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承担的角色的综述价值工程,2010,29(23):194~195
  
  作者简介:高康莉(1990-),女,宁波大红鹰学院经管学院09财管1班学生;刘欢欢(1989-),男,宁波大红鹰学院机电学院09机自4班学生。
  


作者 高康莉 刘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