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核心能力强化中职学生职场情商的探讨

作者
作者

  【摘要】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开展教学与课程改革的工作。当前,中职学生推荐就业率很高,看似一片繁荣。但入职后的后劲不足,主要表现在半年失业率、跳槽率高,加薪率、晋升率低等方面。究其原因,与学生专业技能不足以独挡一面,职业情商偏低有直接因果关系。本文提出了以职业核心能力强化中职学生职场情商的观点,并对中职学校进行职业核心能力教育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议。
  【關键词】职业核心能力职场情商中职学生中职教育
  
  一、前言
  中等职业校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就业问题,职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前途。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提升中职学生就业的深入探讨。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中职生的生理特点相当于普通高中生,但心理特点上与他们差异较大。他们中一部分人考不上普通高中,在家长督促下被迫去上中职学校,由于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觉得低人一等,极易自暴自弃。可以说,缺乏自信,厌学,尤其是对文化理论课畏惧,是中职生的重要心理特点。
  在行为特点上,中职生自控能力较差,冲动性较强,对家长和教师往往表现出逆反心理和行为,逃课、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但是,中职生在行为特点上有个明显的长项,就是喜欢实际操作,喜欢动手。虽然他们厌学文化理论课,但对于需要实际操作的课程,往往兴趣浓厚。而这正是中职学校学生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必备条件。
  综上所述,只要善于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结合合适的目标设定,是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走得更好的。
  三、中职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很多中职学校都有自己的就业渠道,近年来中职学校毕业生推荐就业率连年达到97%以上。大部分中职生在毕业前已经通过学校举行的招聘会和推荐就业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
  尽管中职学生推荐就业率较高,然而入职后的后劲却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职场中的“独生子女习性”有所体现;与同事的“代沟”明显;职场沟通能力不佳;团队协作意识不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明显不足……这些表现的形成,与中职学生的上述特点遥相呼应。
  面对这些问题,用什么方法加以解决呢?在此提出应用职业能力加强中职学生就业后劲的观点。
  四、职业核心能力的发展现状
  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一种基本能力,包括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自我管理、信息处理、创新创业等模块。
  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教育部与其他部委的相关文件中也一再强调学生以及职业人士的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
  五、职业核心能力的本质是提高学生职场情商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是一个人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品质要素,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的控制管理能力和在社会上的人际交往能力,且更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功和命运。戈尔曼指出,情商不同于智商,不是天生注定的,主要包括“五大能力”:自我觉察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管理能力。
  以前人们认为智商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将来一定有出息、能成才。然而越来越多地发现,那些在校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走上社会后工作业绩平平,甚至人际关系紧张、事业发展不顺者大有人在。而有些在校期间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但在情商与智商方面和谐发展的学生,毕业后却能在事业上成就斐然。因此,人们得到一个经验:情商同智商一样,也是决定一个人成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当前的人才就业市场中,招聘单位常常在招聘广告中明确地写着应聘需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对此,一些单位的负责人解释,企业的发展不是一两个人成就的,而是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不仅业务熟练,还得具有亲和力、善沟通的“高情商”人才。
  六、中职学校开展核心能力课程的建议
  目前,教育部开展的职业核心能力体系包括了自我管理、职业沟通、团队合作、创新创业、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模块。
  根据中职学生的在校时间安排,可以第一年开设《自我管理》课程,目的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习惯,提高其管人、管物及自我管理的自觉性与信心,打好职业入口第一眯的良好基础。
  第二年可以开设《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课程,这些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习惯,在说、听、写与合作意识上有很好的突破。
  第三年结合实业,展开《信息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创业》课程的嫁接,可以让学生用企业实战场景思考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为即将跨入的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冲刺。
  课程方法,可以采取工学一体、项目贯穿、调查报告、选修、必修、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并且与原有的教学计划能合并即合并,能变通则变通的方式来整合教学安排。
  在教学方法上,要对现有老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强化与培训,要采取多媒体等有利条件,采用大量的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等方法,调动其积极性、参与性,快乐体念、认真学习,得到提高。
  诚如是,可以预期,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走出学校后将是一个能够严格自律、懂得感恩、具有团队意识、沟通目的性强且沟通技巧高超、能够敏锐发现并收集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具有改善意识与技能的高情商,眼高手不低的复合性人才。这样的人,愿意从基层开始做起,脚踏实地,放低身心,是很容易得到企业认同并在工作中容易出成绩的。可以大胆地假设,具备合格职业核心能力的中职学生,不仅在推荐就业率高居不下,而且半年失业率、跳槽率等指标上将迅速降低,工资水平、晋升率等指标上将大幅攀升,这样的中职学生也必将更加受到企业的青睐!
  
  参考文献
  [1]菅振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分析.科教新报,2010
  [2]黄梅萍.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课程研究.中国样外教育,2009第7期
  [3]佚名.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百度文库
  [4]佚名.情商是什么.百度文库
  [5]职场情商.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
  
  作者简介:罗家慧(1980-),女,汉族,广东南海,职位: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核心能力建设中心社会技能组专业组长,研究方向:核心能力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作者 罗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