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发展与展望

作者
作者

  【摘要】中小企业发展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型企业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建立会计电算化制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文对中小企业电算会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实施计划,发展需要配备电子计算机和会计软件,建立相关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算化 内部制度 实施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得到了众多会计工作者的青睬,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中小企业应当重视这一工作。中小企业都应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会计电算化,适时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中小企业要把会计电算化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需要再提高。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比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企业领导缺乏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
  2.软件开发商所提供软件的功能和适用性有局限。由于软件开发商所依托的信息来源有局限性,造成商品化软件在开发过程对各种业务流程的理解和企业实际有差异。特别是在财务软件所覆盖市场非常大的情况下,众多不同行业和不同单位在核算与管理方法上也不尽相同,对电算化水平的要求也不一致。
  3.会计电算化软件依然为偏重核算型。目前,尽管会计电算化软件突出向管理型转变,但大量的商品化软件只提供解决总账、报表、固定资产、材料采购、现金银行管理功能、合并报表等核算模块,并不能很好解决成本、投资、预算、分析、控制等会计管理功能。作为企业经营者关心是是通过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单纯核算模式必然会导致软件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4.会计电算化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尚有差距。现阶段的电算化发展只是局限在孤立的会计系统的应用上,其会计信息的积累过程与其他业务部分统计信息是密切相关、截然不可分的,不仅对人力和设备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它增加了数据的差错率,降低了会计信息利用的实效性,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5.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财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个称职的财务工作者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必须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
  二、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计划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必须尽快树立起现代管理观念,坚持管理方法、手段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原则,财务信息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导致了财会管理必然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和发展会计电算化。
  (一)树立竞争观念,增强电算化意识,推进会计电算化发展
  对中小企业来说,领导要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重视会计电算化。即使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也应适应网络的发展、電子商务兴起的新形势,结合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方法,对现有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更新。对软件供应商来说,所开发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并遵循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条例,不能为追求软件销售数量或一味满足用户提出的某些要求,置制度、规范于不顾。
  (二)统一和规范会计软件标准,大力提高会计软件质量
  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由于开发企业众多而产生的品种多样化,国家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和质量监控,造成国产软件数据格式和模块划分不一致、数据接口不兼容、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笔者认为应通过规范软件标准、加强软件质量管理和强化商家售后服务,大力提高会计软件的质量。
  (三)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还涉及单位内部各个方面,中小企业负责人或总会计师应当亲自组织领导会计电算化工作,主持拟定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划,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共同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小企业财务会计部门,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各部门的配合下,财务会计部门负责和承担会计电算化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负责提出实现本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方案。作为企业财会部门的人员必须参加电算化培训,以便能够适应电算化下的业务处理工作。
  三、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需要配备电子计算机和会计软件
  (一)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以先进的计算机为工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会计技术
  在中小企业各部门的配合下,财务会计部门作为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主要负责和承担会计电算化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负责提出实现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方案。电子计算机和会计软件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小企业可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投入一定的财力,选择与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划相适应的计算机机种、机型和系统软件及有关配套设备,为实现网络化打好基础。具备一定硬件基础和技术力量的中小企业,可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建立计算机网络,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和会计数据实时处理。
  (二)配备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选择会计软件的好坏对会计电算化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中小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初期应尽量选择通用会计软件,选择通用会计软件应注意软件的合法性、安全性、正确性、可扩充性和满足审计要求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软件服务的便利,软件的功能应该满足中小企业当前的实际需要,并考虑到今后工作发展的要求。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业务相对比较简单,应以选择投资较少的微机通用会计软件为主。会计电算化初期选择通用会计软件,会计电算化工作深入后,通用会计软件不能完全满足其特殊需要的单位,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时配合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配套的会计软件,选择通用会计软件与定点开发会计软件相结合的方式。
  四、中小企业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成功的基础。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是:
  1.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明确每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
  2.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3.建立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
  4.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五、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展望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代替传统的手工方式处理经济业务,已成为不可逆的潮流。首先,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其次,会计电算化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再次,会计电算化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企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积极建立会计电算化制度,制定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会计电算化制度必然会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为提高各企业、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参考文献
  [1]汪允杰.中小企业选择会计软件应注意的问题.2007,4,14.
  [2]江磊.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M].南京工业出版社,2007.
  [3]飞杨.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目标及原则.2007,12,1.
  (责任编辑:刘影)


作者 李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