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作者
作者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难免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企业也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本文从金融危机的背景出发,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管理企业财务风险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一、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经济的关联度越来越紧密的今天,中国经济也难免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资本市场不断扩大、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增加的日益复杂经济环境情况下,企业面临了巨大的财务风险。如数据显示,2008年1至7月,广东有3618家玩具出口企业退出市场,占去年同期出口企业总数的77.8%,而数据同样显示,退出市场的3618家企业在2007年1至7月期间出口总额仅为2.2亿美元,仅占去年同期出口总额的7.8%。
  所谓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资金运动中断,进而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与预计目标发生偏离,影响企业生存和盈利。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金融危机造成企业财务困境产生的原因,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威望在这几年里增加不少,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则意味着中国终将取消对某些资本项目的管制,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外一直持续升值,而在国内一直持续通货膨胀,直到今日任不见改观。这样中国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的下降,出口量减少以至于在国内市场上的贬值造成利润相对也减少。
  第三,能源与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国际贸易不景气。众多外资企业纷纷撤资,这直接导致企业利润被侵蚀,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明显提高,导致企业的利润空间也明显减少,这样使得企业财务资金流动加难。
  第四,投资者信心不足。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国内投资者与国际投资者对当前的金融形势严重缺乏信心。造成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信用危险加大,资金回收明显减慢,给企业的生产与销售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五,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本身的不完善。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但是更多的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制度完善方面还不足,一个企业在根据这个国家法律制定其内部管理计划时,难免有跟其实际操作相违背的地方或者不完善的地方。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财务风险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企业经营就是要通过勇于承担一定的风险创造最大化的价值,没有承担风险的企业只能获取无风险的最低回报,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通过对在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可以将企业在现阶段的财务风险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现金流量风险。现金流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如果现金流受阻,无疑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现金循环要经历采购、生产、销售、分配等诸多环节,不论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企业的生产链带来断链的可能,当然会减少利润空间,还有带来财务危机的可能。
  2.筹资风险。对于企业投资筹集资金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 ;而对于借入资金来筹资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
  3.投资风险。在金融危机环境下,金融市场上不确定性加大,企业投资的选择更加艰难,投资所带来的风险也相应增大。
  4.衍生工具运作风险。据中国国航和东航发布的公告,两大航空公司在燃油套期保值上的账面亏损分别达68亿元和62亿元,这些巨亏事件是由企业的不当操作所造成的。随着全球经济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收益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不仅仅影响金融市场的控制和管理,而且对会计的确认、计量、披露及内部控制产生影响。
  5.利率风险。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动用利率这一法宝,我国自2008年9月以来,百日内降息五次,可见其波动的剧烈性。有降便有升,无论升降,利率波动必然加大企业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如利率下降,可能导致前期(高利率)贷款利息负担变得相对沉重;而利率上调往往会导致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增加以及固定收益证券资产价值下降。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日益深化背景下,企业应当在风险与收益方面更加偏重于安全,应采取稳健的财务操作,不仅可以在大范围经济危机到来时抵预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还可以在这个特殊时期做好随时迎接下一个经济复苏的准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资金管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首先,建立资金投入保证机制,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多种信息渠道研究投资市场,主动参与投资项目的预测与论证,把好财务预算关。然后,建立资金结算中心,保证合理的运筹结构,适度负债经营,规范融资行为求得良好的商誉。最后,建立资金补偿累计制,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
  2.合理负债经营。企业资金结构中,负债的比例过大,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会使得自有资金收益率下降。因此,企业进行负债經营决策时,首先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
   3.建立严格的财务投资和衍生工具运作内部控制制度,做到资金额度授权、风险标准与控制政策制定、具体运作和审计监督四分离。
  4.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首先,企业必须完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其次,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加兴.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探析.会计师,2009.
  [2] 包春玲.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经济界,2009.
  
  作者简介:臧志谊(1979- ),男,汉族,山东青岛人,现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责任编辑:赵春辉)
  


作者 臧志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