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便利贴」也能自我增值

作者
作者

说起「职场便利贴」,就不得不提到台湾的偶像剧《命中注定我爱你》。其主角就是一个便利贴女孩,其典型特征是朴素、简单、安分,怀着小小的愿望,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帮手,就像是一张随手可撕的便利贴,不起眼也不特别,但缺了她就会不方便。电视剧播出后,「便利贴」瞬间成了职场的新词语,于是就诞生了「职场便利贴」一词。

其实网络上早就有对这样「便利贴」一族的吐槽声。网友「小豆豆」曾经在自己的空间里发过这样的牢骚:「每天被办公室 10 多个人使唤着,还要陪着笑脸,可能是职位最低的原因,一点认同感也没有,我成了办公室的『全职保姆 』。」网友「叮当猫」也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这样的心声:「我不是没有理想,但我看不到出路,每天就是重复做着那些最简单最没有价值的事情。」网友「铮铮」发了这样一个帖子:「去了新公司报到,原来以为是行政专员,哪知名片上赫然印的是『enablement 』,那不就是『便利贴』了,被人忽略的情绪在泛滥。」

由此看来,职场「便利贴」的确已经成为值得关心、关怀的一个群体了,因为即使他们工作很努力,但却无法产生相应的成就感。根据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调查,职场上有高达 7 成的上班族认为自己具备多项便利贴族的特质。

曾有媒体报道: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列举了便利贴族的 9 大特质,其中包括高工作配合度、帮别人比求别人多、很在意别人看法等等。调查显示,有高达 90% 的上班族自认为拥有一项「便利贴」的特质;70% 的上班族认为自己符合 4~6 项,算是准「便利贴」;更有 20% 的上班族自评 9 项特质完全符合,堪称为办公室最苦情的一群人。调查还显示,有 65% 的上班族不愿意沦为只有苦劳没有功劳的「便利贴」;77% 的上班族乐于有个「便利贴」伙伴,因为「便利贴」不会成为工作上的竞争对手,又可以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丢给他们做,占小便宜。

如何看待「便利贴现象」

面对职场「便利贴」既受欢迎又悲情成长的现实,该如何看待「职场便利贴」现象呢?这里给出五大建议供参考。

建议一:人人都爱便利贴

别小看了自己的便利贴作用,因为职场英雄们离开了「便利贴」即刻就没有了效率,甚至影响了战绩,他们的军功章里一定有「便利贴」的一份功劳,所以不必灰心丧气,也不必小看了自己,有时只是分工的不同而已。

建议二:被动「便利贴」都是暂时的

「便利贴」体现了方便、实用、有效的价值,但「便利贴」也是有时效性的,不可能是永远的「便利贴」。所以在职场初期被动成为「便利贴」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要享受这段时间的考验和「煎熬」,因为连小小的「便利贴」都不能忍受,那么也就没有机会成就大事业。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有人主动成为职场「便利贴」,那也是综合考虑了自己的性格、特长而做出的理性决定。

建议三:「便利贴」终会有回报

「便利贴」的辛苦和悲情人人都看在眼里,这样的努力不是没有回报,而是等待回报的时机,有的「便利贴」可以随自己的上司共同升迁,也有的「便利贴」被他人推荐升职,还有的「便利贴」会被同事们一致推选为劳模,成为公司表彰的对象。所以只要有这样的信念,「便利贴」一族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机会等待有准备的人,「便利贴」的职场机会就在每一天的平凡工作表现中。

建议四:在便利的过程中增加韧性

「便利贴」不是没有个性,不是没有自己的脾气,但优质的「便利贴」是懂得在被便利的同时增加自己的韧性,那就是处事不惊的态度,将每一件小事都看作重要的事情来完成,不为「做什么」而纠结、不为「如何做」而费心,这样的韧性将成为走遍天下无敌手的法宝。

建议五:「便利贴」的强力胶作用

办公室里的「便利贴」,辛苦忙碌着那些简单而没有技术要求的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的完美,才促成了大事的更完美。而且,有了这些「便利贴」,才会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与他人进行着更为紧密的合作,所以,职场「便利贴」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强力胶。

「便利贴」族如何迎接春天

如果怀着正面的心态看待「便利贴」,那么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的「便利贴」,都会拥有职场的春天。这里介绍三个职场「便利贴」的故事。

故事一:我不愿意被便利但我可以便利得很漂亮

吴睿因为喜欢某个品牌,所以大学一毕业就申请了培训生的职位,没想到在开始的一年她被安排在市场部做秘书,4 个经理外加 8 个主任都是她要服务的对象,还有公司以外的合作公司,她成为全部门最忙碌的那个人,从接待客人到整理资料,从开会记录到商务应酬,她习惯用小跑代替在办公室的行走,一天中她不停地被同事们叫着名字「吴睿,发快递」、「吴睿,出差用的资料请打包」、「吴睿,把公司的样品整理一下」……

吴睿总是笑着应允着,然后就用自己最快的速度把这些吩咐做完。有一次吴睿体检请假了半天,没有吴睿的帮助,办公室里乱成了一团,而此时所有人都意识到吴睿的作用真的很大,没有了这样的「便利贴」,工作真的也就无法便利。

一年后,吴睿主动向品牌经理请缨,希望可以凭着自己干杂活出色这一点,有机会做业务工作。品牌经理早就对吴睿的工作态度和高效率有所欣赏,于是也就答应为她在部门中谋得一职,并且很快变成了事实。心怀梦想的吴睿在事后告诉大家:「我不愿意被便利但我可以便利得很漂亮。」

专家点评:吴睿是典型的被便利贴人物,她并不喜欢被别人当作便利贴,但她却把便利贴的工作做得很精彩,以至于有足够说服别人的理由,而成功脱逃「便利贴」生涯。

故事二:我的任劳任怨成了「便利贴」的标签

安文从小在单亲家庭里长大,很小就独立去了寄宿制学校读书,所以长大后的个性并不是很开朗、很阳光,但她身上具有极强的吃苦耐劳精神,所以到了这家货运公司上班以后,她总是默默无声而又任劳任怨地把别人不做的事情一个人给包揽了,时间一久,同事们对安文的付出变得习以为常,甚至很自然地把她当做「便利贴」使用,没干完的活交给她,要花时间、要花体力的活交给她。对安文而言,工资不高却干着辛苦的工作,她对此却没有任何怨言,但却渴望别人少许的奖励或者表扬,因为她所有的付出,甚至心甘情愿地成为公司里的「便利贴」,就是为了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更多人的赞美。

一年多后,几乎整个公司的同仁们都知道了安文的任劳任怨与称职。没多久,安文理所当然地得到了老总的重用,又经过两年的历练,安文成为分公司的总负责人。

专家点评:安文的智慧就在于她懂得自己需要什么,对于一个新员工而言,肯定要比别人多付出,这是正常的,干好工作,同事的肯定对于任何一个职场上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安文利用了「便利贴」做的事情杂、接触同事多这一工作特点,用自己的任劳任怨积累了职场好口碑,为她的职场升迁打下了深厚基础。

故事三:「便利贴」帮助我成长

麦林如今已经是公司技术服务支持的总监了,但回想起 5 年前的工作状态,他总是说那时他就是一个「便利贴」。公司刚成立不久,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背景来到一起,在一个磨合的环境里人人都需要一个「便利贴」来协助自己的工作,而麦林的 IT 支持就成了不折不扣的「便利贴」。因为很多制度还在建立中,同事们一有困难,第一时间就用内线电话唿唤麦林,从电脑的升级到软件的购买,从办公室里的交换机维修到电话会议设备的调试,麦林不知不觉中成为最忙碌的一个人,有时误了吃饭时间,有时加班到深夜,好几次在大型设备安装的关键时刻,他都通宵在办公室工作着。但清醒而又乐观的麦林,觉得「便利贴」的生涯让他培养了自己的韧性,同时了解了整个公司在技术服务支持方面的需求,因而他拥有了充分的锻炼机会,更难得的是他和同事们的关系融洽了,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首肯和欢迎,当然也就有了后来的晋升机会。但「便利贴」的精神让他至今都是办公室里那个人气最旺的人,因为人人都需要「便利贴」有效及时地支持。

专家点评:「便利贴」的确是一种工作方法和精神,而有的岗位确实需要这样的「牺牲」和支持。麦林的「便利贴」故事告诉我们,能成为受欢迎的「便利贴」也是职场成就的一部分,有「便利贴」阶段的锻炼,就有可能成为有成就的「便利贴王者」。


作者 王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