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对策

【摘要】农村信用社是我国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金融机构,信贷业务是农信社的基本业务之一,也是信用社获取利润的重要途径。信贷风险是信用社经营得失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是确保农村信用社持续稳健经营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我国农村信用社目前在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信用社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称建议。
【关键词】信贷风险 研究 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目前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良贷款占比较高,主要表现在,自 2012 年以来,受国际国内经济下行以及钢铁、水泥、煤化工等行业产能过剩等不利因素影响,大多数企业盈利能力降低,部分企业经营濒于亏损,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财务状况趋于恶化,极个别企业甚至出现「骗贷」行为,农村信用社部分经营机构出现不良贷款数目的增加。
二是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权责不明。信用社的管理层往往在业务考核的压力下,一味追求短期信贷规模的增长,忽视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信贷人员客观公正的调查与判断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贷款决策上大多只有申报和推荐权,信贷业务没有自主权。但是贷款发放以后,信贷人员就成为了信贷风险的第一责任人,权责不对称造成信贷人员责任心降低。
三是信贷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违规放贷现象屡屡发生,造成信用风险与道德风险难以控制。信贷业务发生以前,是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一旦这个环节出现问题,信贷业务发生以后,信用社便失去了对资金的控制,在与贷款客户的博弈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客户地理位置的变化使得贷后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不良贷款一直都是农信社信贷风险中最主要的问题,不良贷款的管理往往由于人员调整、岗位调换等因素影响,导致对存量贷款管理相对薄弱,甚至存在存量贷款管理遗漏的现象。例如一些有问题的贷款和个人责任贷款,人员调离后,这些贷款在管理上就形成了「真空」,成为「烫手山芋」,人为造成贷款逾期,甚至丧失诉讼时效。因此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落实不够
农信社一直以来存在「重经营、轻管理」思想,风险防控制度落实不够,「三查」制度形同虚设,贷前调查、贷时审查部分信贷人员未做到实处,贷后检查流于形式,业务流程落实不够。往往是贷款发放后、甚至贷款逾期后风险才被暴露,因此制度落实权责明确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三)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农信社部分员工缺乏专业技能和岗位知识,文化素质较低,风险意识单薄。其次农信社信贷人员任职资格的确定还没有建立科学的流程体系,信贷人员的退出也无章可循,没有形成良性的人员进出和责任界定机制。此外部分信贷人员经营理念未能转变,导致贷款流向一些问题企业或项目。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
(1)农村信用社制度设计上,应该起到不同岗位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作用,决策、执行与监督等部门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2)农村信用社最大的问题就是制度的执行问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必须使保障管理制度能够做到切实的执行。制度设定上将执行者与监管者对立起来,保障相互监督能够得到贯彻与落实。
(二)明确岗位管理职责与权限
(1)建立信贷业务责任人制度,这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又有利于对信贷工作中出现的失误进行查询补漏,对于整个信贷内控体系的完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可以有效地起到对风险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作用,同时向信用社领导报告工作,这样可以做到双向控制,互相监督的作用。(3)强化信贷审查委员会职能,由于信贷审批环节在整个信贷审核、发放中占有主要作用,所以强化信贷委员会的职能也就是有效地提高了信贷审批的质量。
(三)科学管理信贷业务操作流程
(1)建立信贷风险管理预警系统,为信贷风险管理数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农村信用社要根据科学的管理系统,运用相关功能筛查风险数据,制定风险管理的先后顺序,加大抵御和防范风险的力度,开展风险预警工作,业务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2)建立科学的营销机制。农村信用社要从根本上转变营销观念,建立健康、科学的营销机制。通过扩大贷款客户范围,增强贷款客户的选择性。(3)规范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就必须建立科学严谨的放贷体系,根据不同贷款企业的资产质量、经营规模、信贷管理能力、到期贷款回收率、信誉程度等,实行不同的放贷体系。
(四)加强业务团队建设,推行激励机制
(1)提升业务人员素质,要树立信贷风险管理理念,部分农村信用社的一些基层信贷部门的人员由于自身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对各类风险的预测和足够的驾驭能力,延误了一些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因此,要加强客户经理培训、选拔和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客户经理素质,强化其风险防范意识。(2)加强对外勤人员的监督机制。农信社为农村小微企业做出了极大贡献,由于服务对象的原因,外勤人员的监督机制缺陷,往往也会造成资金的损失,因此要防止外勤人员变相侵占资金,健全有关责任制度,落实到位,将风险降到最小。(3)通过激励机制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农村信用社作为基层的金融组织激励机制必不可少。有效地激励机制不仅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个人创造力,也为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提供有利的机制。
参考文献
[1]张维.农村信用社风险评价与防治体系构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年.
[2]王彦伟.甘泉县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 年.
作者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