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金融企业会计》课堂实践教学的建议

【摘要】金融企业会计是高等院校金融学、会计学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本文分析了金融企业会计课堂实践教学的意义,介绍课堂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并针对课堂实践教学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金融企业会计 课堂 实践教学
一、加强金融企业会计课堂实践教学的意义
金融企业会计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金融企业会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性教学由多种实践性教学形式组成,既可以是到企业进行实地实习,也可以是在学校的课堂进行实践活动。传统的实践教学活动通常是指学生到实际工作部门完成教学活动,这种实习有许多优点,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实习的素材真实感强,涉及的问题面广,理论联系实际。但是这种实习也存在一些问题,与课堂教学实习相比,这种教学要受到经费、实习单位、实习时间安排、指导教师数量等较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在相同时间内,每次实习涉及的内容不如课堂教学实习的内容多。另外,金融企业会计实习的接受单位主要是银行等金融企业,银行实行岗位责任制,差错率是考核员工的指标,实习学生难以获得亲自动手的机会,还有不少金融企业不是很乐意接受实习生,主要原因有抽不出时间来指导学生、没有合适的岗位、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学生实习可能会泄露商业秘密等等,致使实习学生最多只能自己翻翻已有的一些凭证、账簿等资料等,达不到实习的预期目的。因此,在适当安排实地教学外,高校教师更应加强金融企业会计的课堂实践教学,通过设计不同的专题和综合训练项目,达到实践性教学的要求和目的。
二、金融企业会计课堂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一)演示形式
以音像资料的形式,把金融企业基本的经营过程展示出来,如从凭证到日计,表编制的整个完整过程、存款和贷款业务的主要过程、汇票本票支票等结算业务的处理过程等等。通过观看有关活动的音像片,学生也能直观了解金融企业活动的具体内容,更好地消化许多抽象概念。
(二)案例分析
用案例分析研究来取代部分实地实习有其优势,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取案例,使学生的学习既能联系实际,教学进度上也可以由教师控制,而且师生互动强,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可以针对各种重要的银行业务,例如对贷款的减值、收入的确认等安排案例。
(三)模拟操作实习
主要在校内的实验室完成,可以仿照金融企业进行结构布局。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是以商业银行业务的核算方法为主要内容,针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可以设计如下专题和综合实验项目:1.商业银行明细核算系统的账务处理,包括现金传票和转账传票的编制和审核、分户账的登记、登记簿和现金收入、现金付出日记簿的登记、余额表的填制。2.商业银行综合核算系统的账务处理,包括科目日结单的编制、总账的登记、日计表的编制。3.存款业务的处理。4.贷款业务的处理。5.结算业务的处理。6.现金业务的处理。7.商业银行年度决算报表的编制。
三、加强金融企业会计课堂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金融企业会计模拟实习
目前高校的金融企业会计模拟实习有的仍是手工操作,有的是以购买开发商的软件进行计算机模拟实习。笔者认为要将手工操作与计算机的模拟操作相结合,单纯的手工操作与实际脱离,但单纯的计算机操作,仅仅使用实验教学软件配套的操作手册结果是学生只会使用软件,不知其中的基本原理,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手工操作与计算机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金融会计相关理论知识。手工操作中,尽量使用与金融企业实际工作相一致的各种凭证,如总账、分户账、日计表、日结单等,完善实验教材。
(二)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培养
要求教师即要懂理论,又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绝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从事过实际部门的工作,到实际部门去锻炼的机会也较少,普遍缺乏实际经验,对实际部门的操作一知半解,因此,提高金融企业会计课堂实践教学的质量,要求教师应进行社会实践,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提高自身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如条件允许还可以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指导模拟实验。
(三)案例教学教师精心准备案例极为重要
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案例、情景素材,案例要不断更新、与实务紧密联系。案例教学要消除学生的依赖思想,督促他们自主分析思考,积极动手去做,引导他们去思考,不要等着看教师的答案,如果老师简单地告诉他们结果,则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另外案例教学要合理安排好时间,以小型案例为主,主要方式是学生讨论、老师点评分析,课堂讨论和分析的时间掌握在半小时左右,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钟永红.银行会计学实验教学的应用与创新.中国证券期货 2010,3.
[2]颜莉.基于案例教学的会计本科教育方法改革.财会通讯,2010,2.
作者简介:周菁梅,女,经济学硕士,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
作者 周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