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成本核算,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摘要】本文根据《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内容,结合企业预算管理方式,从《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入手,解剖《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具体内容,从而提出结合《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产品与产品成本 成本管理水平 有效途径
经过征求意见,几经修改,财政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有关规定,于 2013 年 8 月 16 日制定并发布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财会[2013]17 号),要求除了金融企业以外的大中型企业自 201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并要求小企业参照执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下称「成本核算制度」)的发布实施,有利于加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保证产品成本信息真实、完整,提高产品成本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产品与产品成本概念
「成本核算制度」重新规范了「产品」与「产品成本」概念。认为产品,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提供的劳务或服务。而产品成本则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可见,「成本核算制度」认为「产品」可以是产成品,也可以是商品,甚至可以是提供的劳务或者服务。一句话,只要盈利组织可以出售的,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都是产品。而「产品成本」的归集则是从两方面来说,一是发生的直接费用,包括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当然,即时不是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只要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都属于产品成本。另外,产品成本也是间接费用,即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至于分配标准由企业成本核算人员自己选定,是按机器工时,还是按工人工时、工人工资等,由成本核算人员根据企业经营特点、管理要求,结合成本费用习性确认其归属方式。
二、企业产品核算制度方法基本内容
「成本核算制度」共分为五章,分别为「总则」、「产品成本核算对象」、「产品成本核算项目和范围」、「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和「附则」等章节,共计五十三条。《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第一次以国家统一的法规制度形式规范我国各类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取代了只是规范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和规范国营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国营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办法》,这就为我国各类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提供了核算依据。
「总则」部分主要说明「成本核算制度」制定的目的、适用范围,修订了「产品」和「产品成本」定义,提出企业企业利用现代技术,加强成本管理,要求企业按月编制产品成本报表。
「产品成本核算对象」部分主要规范了三个要求,即基本要求、具体要求和补充要求。基本要求就是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归集成本费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具体要求就是规范制造业企业、农业企业、批发零售企业等十类企业成本核算对象分别是什么,便于各企业确定成本核算对象,设置成本明细账,归集产品成本;补充要求就是要求除本制度已明确规定的以外,其他行业企业应当比照以上类似行业的企业确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还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需要,确定多元化的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与「产品成本核算对象」部分相比,「产品成本核算项目和范围」部分也是有三部分要求,即基本要求、具体要求和补充要求。基本要求就是要求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按照成本的经济用途和生产要素内容相结合的原则或者成本性态等设置成本项目;具体要求就是分别制造业企业、农业企业、批发零售企业等十类企业成本核算项目和核算范围有哪些,如何设置多栏式成本明细账,按经济用途还是按性质内容分类归集产品成本;补充要求就是要求除本制度已明确规定的以外,其他行业企业应当比照以上类似行业的企业确定成本项目。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还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成本管理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关成本项目进行组合,输出有关成本信息。
「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部分主要规范了三个原则,即基本原则、具体原则和禁止性规定。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求企业所发生的费用,能确定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直接计入相应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分配标准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以正常生产能力水平为基础,按照资源耗费方式确定。结转成本则要遵循照权责发生制和产品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具体原则就是分别不同企业规范其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方式;而禁止性规定则要求企业不得以计划成本、标准成本、定额成本等代替实际成本。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标准成本、定额成本等类似成本进行直接材料日常核算的,期末应当将耗用直接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等类似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附则」部分规定了三个小企业参照执行「成本核算制度」,执行时间是 2014 年 1 月 1 日。同时废止《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三、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贯彻执行「成本核算制度」,确保企业产品成本信息的真实完整
自《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发布实施以来,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基本不再出台。直至会计准则体系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我国各企业成本核算标准基本上依据会计准则部分内容确定产品成本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结转方法,这势必造成各企业成本不具有可比性,其财务成果也存在可比问题。「成本核算制度」的发布实施,为我国大中型企业成本核算提供了政策支持,确保各企业成本成本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结转方法的一致性,同时也确保了企业产品成本信息的真实、完整。因此,各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应积极行动起来,学习好、执行好「成本核算制度」,保证企业产品成本信息的真实完整。只有这样才能确实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成本预算,加大成本控制力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成本核算制度」的要求,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编制企业产品成本预算,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分析、考核,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做到责权利结合,对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加强产品成本核算与管理各项基础工作。
当前,成本管理信息成为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依托于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利用电子计算机实行成本统计分析,进行成本预测和决策,可以高效准确地传递和处理成本数据信息,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从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前成本预测、日常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上,加快成本信息的处理和反馈速度,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现代化成本管理手段可以使企业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营,保证现代成本管理工作正常有效地进行。具体内容如下:
1.编制业务预算。业务预算是基础,企业业务预算主要包括与企业日常业务直接相关的销售预算、成本费用预算(包括材料预算、动力费用预算、燃料预算、折旧预算、修理费预算、职工薪酬预算、委托营运预算、财务费用预算和其他费用预算等)、期末存货预算、债权债务预算等。编制成本费用预算的方法可以用零基预算法,可以用固定预算法、也可以采用弹性预算法等多种,具体运用何种方法由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通过计算机软件等现代化手段,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选择。
2.落实预算。为落实成本费用预算,企业应要求高层领导参与,包括预算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预算管理授权、审批等;建立健全预算组织体系。企业全面预算包括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但是这些预算的落实要靠企业建立预算组织体系,从上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下到合理划分预算责任中心,保证责任、权利和义务对等。
3.建立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工作组。具体工作是:制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制度,建立成本费用预算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建立成本费用预算例会分析制度并加以落实,建立预算调节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做好全面预算要抓好全员培训,成本预算指标应深入人心
企业成本预算指标应人人都熟悉,各个有目标,要求企业上下目标一致,夯实基层企业预算管理水平,解决好业绩考核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关系,使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深入人心,起到实效。
(四)搞好成本报表,做好企业内部信息保密工作
「成本核算制度」第七条规定,企业一般应当按月编制产品成本报表,全面反映企业生产成本、成本计划执行情况、产品成本及其变动情况等。但是,企业产品成本信息是企业内部资料,不宜公开,属于商业秘密。因此,企业在按照「成本核算制度」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编制成本报表的同时,还要做好成本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不得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
参考文献
[1]于汪洋,张永平,李红等.化工企业班组成本核算工作方法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66~69.
[2]薛建斌,张仁青.建筑业企业预算管理探测[J].集团经济研究,2005,2.
[3]卫民,张国君.如何降低工程成本[J].中国公路,2002,4.
[4]财政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财会[2013]17 号).
作者简介:王军(1969-),男,汉族,现任职于山东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经济管理科,经济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作者 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