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摘要】校企协同育人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校企双方通过协同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协同共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协同共建应用型师资队伍、协同共建学分置换办法、协同共建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产教融合视角校企协同育人
一、引言
2014 年 6 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都把「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2015 年,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教职成〔2015〕9 号文)系列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支持地方和行业引导、扶持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试点学校主要负责理论课程教学、学生日常管理等工作,合作企业主要负责选派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组织实习实训[1]。
以上文件的落实需要学校、企业紧密合作,以校行企共建实训基地为载体,实现由行业牵头,将覆盖全产业链的着名企业引入院校,将企业需求延伸至院校教学,进而实现课程岗位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研究现状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以及实际情况调研,不难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优势、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上,现有研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现有的合作仍以员工培训、学生企业实习、实习基地提供等合作为主,这种校企合作,未能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也未能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的整体效益相去甚远[2]。
现有校企合作任然是以学校为主,企业根据学校需要,对学校教育中的短板进行补充,无法从本质上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也未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3]。
三、校企协同育人存在问题
现有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主要承担了学生的实习、实训,深度的校行企合作尚少,现有问题主要体现在:
第一,于学生而言,如何在校行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整合行业、企业、学校三方资源,依托企业资源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利用企业平台进行创新创业、借助行业协会参与技能大赛,获取技能证书、同时在校实现技能证书学分互换,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于学校而言,如何在校行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实现专业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混编校企师资队伍,共建校企教材,共建校企课程,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利用行业企业对接资源帮助学生创业孵化,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区域经济则是学校作为教书育人阵营担当之所在。
综上,要将校行企合作落到实处,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及专业水平,需要校企双方紧密协作,实现协同育人,培养复合技能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
四、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一)校企协同共建实践教学平台
传统高职院校实训室等实践平台已经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与需要,整合企业、学校资源,校企双方共建协同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除了企业校外实习基地,可联合开发校内实习基地,企业实训中心等。
(二)校企协同共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学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载体,人才培养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核心课程体系的改革成效[4]。实践教学内容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的主体。通过市场调研和企业访谈,剖析企业职业岗位技能和素质要求,建立与工作岗位对接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对课程考核体系进行调整,以此加强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
(三)校企协同共建应用型师资队伍
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依照「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导」的机制,通过市场调研和企业访谈,剖析企业职业岗位技能和素质要求,建立与工作岗位对接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编制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图,设置岗位对接课程。
(四)校企协同共建学分置换办法
传统高校对学生的考核往往以院校作为单一评价方进行考核,将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这种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产教融合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校企协同开展学分置换,对于参与企业运营、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部分学生,制定考核标准以及相应的学分置换办法,鼓励学生参与企业项目。
(五)校企协同共建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教学方式改革必然要求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分别建立以理论考试、技能考核、考取相应资格证书等为考核指标的学校评价体系,以岗位适应性、任务业绩完成情况等为考核指标的企业评价体系,校企双元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2014
[2]成华.建筑专业「校企合作」新问题探究[J].科技展望,2016,26(09):353.
[3]马莹莹,杜暖男.「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物联网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J].物联网技术,2017,7(11):105-106.
[4]陈维霞.应用型大学协同育人管理机制研究——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2):42-47.
作者 靳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