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实证分析

作者
作者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是否存在库茨涅茨关系做了进一步的验证。
  【关键词】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一、引言
  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根据环境库茨涅茨曲线试图,一个国家的整体环境质量或污染水平是随着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的积累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的无序开发,造成了环境污染的加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科技进步为标志的产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控制环境污染的意识、能力和投入逐渐提高,污染物排放逐步趋缓,环境质量逐渐变好。按此理论,在二维平面空间,以人均收入为横坐标,环境质量或污染水平为纵坐标,则二者之间的关系曲线呈倒“U”型,及典型的EKC。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是否协调,是否已经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描述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污染下降的情形或仍处于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的阶段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中国大规模和高速度的工业化已经让中国拥有世界十大污染严重城市中的八个,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我国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环境和资源代价。因此,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是否符合EKC的关系研究,对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有着重要意义。
  二、实证分析
  用来研究经济增长和环境关系的指标是这样设计的:用来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是人均实际GDP(通过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反映环境污染程度的指标是用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废物排放量三个指标,即通常所说的“三废”指标。
  本文试图搜集1986~2009年的工业“三废”和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建立工业“三废”EKC模型,从而分析探讨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环境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从相关矩阵看经济增长与工业“三废”排放模型的分析
  工业“三废”与人均GDP相关分析的结果
  从以上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4066,呈低度的正相关关系;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呈现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即人均GDP越高,工业废气排放量越高;工业废物的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人均GDP越高,工业废物排放量反而越少。
  (二)模型的建立
  关于环境污染程度指标和人均GDP关系的EKC研究国际上通常用如下两种形式的简化模型来进行:一是二次多项式;另一个是三次多项式,可以包括常数项或时间项。而且,使用仅包含人均GDP的作为变量的模型有利于进行国际比较。
  本文采用三次多项式模型,模型表达式如下:
   lnYi=a1+a2lnXi+a2ln2Xi+a4ln3Xi+ui
  其中,lnYi是环境污染指标的对数,lnYi为真实人均GDP的对数。
  在上述模型中,如果a2>0,a3>0,且a4=0,则环境污染程度曲线将呈倒U型曲线;如果a2<0,a3=0,且a4=0则环境污染程度将呈直线下降;如果,则环境污染程度曲线将呈N型;如果,并以人均GDP为横坐标,环境污染程度为纵坐标,则环境污染程度也将呈现倒N型,这意味着一个令人满意的人均GDP和环境污染的长期关系将存在。
  利用上述模型,分别对我国的工业废水排放量(Y1)、工业废气排放量(Y2)和工业废物排放量(Y3)的EKC进行了估计,样本数据区间为1986~2009年,资料来源为1987~2010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估计的结果如下:
  (1)对工业废水的EKC的估计:
   lnY1=-10.06+18.95lnX-9.96ln2X+1.19ln3X
  (-3.00) (3.60) (-2.92) (3.26)
   ■2=0.8576
  (2)对工业废气的EKC的估计:
   lnY2=16.98ln+6.42ln2X+0.67ln3X
  (3.01) (-6.45) (3.86)
   ■2=0.9576
  (3)对工业废物的EKC的估计结果如下:
  lnY3=60.48-72.80lnX+25.68ln2X-3.37ln3X
  (3.24) (-2.64) (5.55) (-2.50)
  ■2=0.8657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工业废水、工业废气的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呈现N型的关系,即最初工业废水或工业废气污染程度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增加,当到达一个转折点后会随着人均GDP的上升而下降,再达到一个转折点后,会随着人均GDP的上升而上升。而工业废物污染程度将呈现倒N型,也就是说,随着人均GDP的上升,工业废物排放量将随之下降,存在着一个转折点,达到该点以后,工业废物的污染程度将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上升,直到再到达一个转折点,工业废物排放量将会随着人均GDP的上升而下降,这意味着一个令人满意的人均GDP和工业固体废物环境污染的长期关系的存在。
  三、结论
  第一,通过以上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就中国而言,除了工业废物以外,对环境质量有益的人均GDP与环境污染程度指标的EKC关系并不存在。
  第二,我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经济污染的基础之上的,呈现出“高增长、高污染”的局面。而且,我国也并没有绕开发达国家或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路子——“先发展、后治理”,而且我国的情况可能还会更加的严重。分析表明,只有工业废物的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存在KFC的关系,而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的排放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之后,最终的发展趋势是随着经济的增长,排放量反而加剧。
  总之,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有自身的特殊情况,所以,不能一味的借鉴别过的治理经验,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重点发展环保产业;各级政府部门重视环境保护和建设,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注意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由污染带来的外部性不经济性,使曲线走势向良性化方向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赢。
  
  参考文献
  [1]马树才,李国柱。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Kuznets曲线,统计研究,2006(8)
  [2]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财经研究,2000(10)
  
  作者简介:牛大山(1979-),男,汉族,河北沧州人,沧州职业技术学讲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分析;孙晓平(1978-),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沧州职业技术学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赵晨光(1980-),女,汉族,河北沧州人,任教于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作者 牛大山 孙晓平 赵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