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主要战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具体影响

【摘要】从上世纪 80 年代美日巨额贸易逆差时,全球经济失衡的争论就不绝于耳。当前,中国取代了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逆差国,全球经济失衡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文章基于此,首先从美国削减财政赤字、贸易伙伴内需增长、美国个人消费减少三个角度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方略,继而探讨了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具体影响,比如消除经济外部平衡、促进经济内部平衡、调整国内产业结构等。
【关键词】全球经济失衡 调整 中国经济
经济全球化是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并形成了一些全球性的经济中心,比如北美、西欧、东亚等。当然,经济全球化在促进资金、技术、资源等跨国流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较典型的便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全球经济失衡的概念最早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2004~2007)拉托提出,它针对的是当前全球贸易中存在反常现象,即美国经常账户巨额逆差,而东亚诸国乃至中东产油国经常账户顺差,尤其是对美贸易顺差。总的来说全球经济失衡指的是「一国拥有大量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一些国家。」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全球经济失衡在我国也被称作美国经济失衡。
一、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
纵览世界经济发展时,特别是大航海之后的世界经济发展史,经济失衡现象在多个国家中出现,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全球经济失衡的范围与深度也不断加大。特别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角由八十年代的美国、日本转变为当前的美国、中国。全球经济失衡是由国际贸易导致的,具体表现则是各经济体经常账户收支失衡,特别是美国,在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中,主要充当着贸易逆差的角色。1995 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为 1861.09 亿美元,2015 年飙升到 8031.90 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即在美国对外贸易额排前十位的国家,不少处于对美贸易顺差的地位,主要为东亚国家。并且,从 80 年代的日本发展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如日本、韩国乃至东南亚诸国。2016 年中美贸易中,美国逆差为 3470.4 亿美元,几乎占据了美国逆差额的半壁江山。换言之,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现状中,中美间巨大的贸易逆差是重要因素。贸易失衡必然会导致经济体间的跨国资本流动,从而致使资本与金融项目同样出现失衡的情形。
二、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
(一)美国削减财政赤字
美国日益增加的财政赤字是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因素,财政赤字的扩大会推动长期利率水平上升,而这会抑制消费与投资,同时对美元汇率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带来影响。相关研究表明,美国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重每下降一个百分点,会导致 2~3 年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占 GDP 比重减少不到 0.2 个百分点。这既表明了财政赤字的缩减对经常项目逆差的转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现实了仅仅依靠财政赤字的缩减是难以真正实现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目标的,比如以其他手段为辅助。
(二)贸易伙伴内需增长
美国作为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其贸易伙伴众多,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处于顺差地位的贸易伙伴,如果出现内需旺盛的情形,一方面会增加对美国产品的需求,拉高美国的货物出口量,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对本土产品的消费,从而降低对美国的出口量,进而促进贸易均衡,改善全球经济失衡的现象。纵观美国诸多贸易伙伴国,能够肩负此一责任的唯有中国,日本老龄化现象严重,内需不振,而其他具有内需提升空间的经济体则因为体量太小,难以实现此一目标。只有处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的内需增长可以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化发展。
(三)美国个人消费减少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但在美国经济发展中却出现了一家独大的怪现象,消费在美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消费旺盛导致了美国储蓄率偏低,2010 年美国储蓄率仅为 10.91%,同时期中国的储蓄率为 52.93%,是美国的 5 倍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正是由于过度消费现象的广泛存在,致使美国必须吸收国外储蓄以维持本国经济增长,从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因此,在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中,美国国内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特别是个人消费的减少是重要手段。
三、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促进经济外部平衡
中国经济最为主要的外部失衡是由美国导致的。美国是中国最为主要的出口国,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需要美国民间减少对中国消费品的需求,换言之,便是减小对中国出口的需求,这样会缩减中国的顺差,同时,伴随着人民币升值,也会降低中国的出口优势,如此,能够大幅度的减少中国经常项目上的顺差,促进经济外部平衡。
(二)防范经济内部失衡
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所需要人民币升值,事实上,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已经升值不少,目前维持在 6.6 左右,相比于危机爆发前的 8.8,增加了中国的出口难度,并且,在短时间内会出现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以及失业率上升的情形。08 年后出现的倒闭潮正是此一现象的反映。对此,国内需要扩大财政支出,如此才能在实现外部平衡的同时,避免内部失衡的出现。4 万亿救市政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避免了经济发展从高速突然坠落的危机,实现了软着陆。
(三)调整国内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后,由于资金的匮乏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低廉,我国推行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时至今日,此发展模式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位,它导致了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失衡,大量优势资源流向制造业,出现了一批产能过剩的产业,而国内服务业尽管总数在壮大,但质量却没有显着提升,典型的看病难、教育难就是服务业发展滞后的表现。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有助于美国降低消费支出,尤其是减少对中国制造产品的需求,从而增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与动力。
四、结语
尽管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就经济发展而言,随着欧盟的壮大,特别是东亚的崛起,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持续降低,特别是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中国的经济状况已然成为世界经济晴雨表。作为各自数一数二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同时也是世界排名前二的经济体,它们的贸易结构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也有着深刻的影响。顺应国际经济失衡的调整方向,做好本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内外环境的健全,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施建准.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6(3-4):23-31.
[2]刘威.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重心及中国的参与策略[J].武汉大学学报,2008,61(04):459-462.
[3]杨泽.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纳税,2017(09):36-38.
作者 杨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