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下的投资理财观培育研究

【摘要】现代高等教育成功的标志不单单体现在对学生智力的培养,更多体现在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现有教育制度及家庭结构导致我国当前很多大学生在消费观、价值观上出现很大偏差。这不仅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负担,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进而影响到我国高等人才素质的培养。因此,正确理财观培育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则刻不容缓。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投资理财观 培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人数的扩招,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止 2012 年底达到 2536.5647 万人。故此,大学生消费占社会总消费的比重在不断攀升。然而,我国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并不乐观:
首先,由于当前我国家庭结构以独生子女居多,成长过程中家庭往往过于溺爱他们的子女,导致很多大学生在校的生活费完全依赖于父母的供给,并不愿通过自身的努力从学校提供的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勤工俭学方式来获得在校生活来源。然而勤工俭学在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十分普遍。这种过度依赖家庭现状会直接导致大学生消费观的偏差及个人理财能力缺失。
其次,近年来由于社会不良消费习气影响,大学生消费攀比、铺张浪费现象屡见不鲜。「月初富翁,月底负翁」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与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相背离,扭曲了大学生正确消费观、价值观,同时也导了致家庭经济负担不断加重,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学生甚至走上经济犯罪道路。因此,正确理财观树立与适度理财能力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
一、树立开源节流意识
「开源、节流」是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前提。大学生传统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家庭,然而,当前大学生教育资金的主要来源越来越呈现多样化,通过学生树立「开源」理念,激发学生通过更多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更多教育资助。我国主要教育经费资助途径如下所示:
(1)政府教育资助:特殊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绿色通道。
(2)奖学金。
(3)工读收入。
(4)教育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贷款及商业性助学贷款。
大学生不仅可以依靠自身努力做到「开源」,而且还要做到「节流」。「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当下社会倡导的文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消费结构呈多层次和多元化。商品的品牌效应已被许多年轻人所推崇。由于大学生受到消费思潮的影响,其消费具有从众、攀比、个性等特点,学生对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的区分相当模煳。一般而言,女生喜好逛街,冲动性消费较大,男生则喜欢交友,没有金钱观,花费较大。因此,大学生要明确生活必需品的范畴,抵制各种诱惑,消费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根据年级差异设定合理消费目标
根据大学生不同年级阶段,识别主要消费需求,设定合理消费目标。大学一年级新生阶段学生,刚刚步入学校,用于生活性的消费比例较大,交往性、职业培养性消费较少,是积累财富、培育理财观念最好时机。
大学二大三年级成长阶段的学生,适应了校园生活,能基本掌控自己的生活支出。而此时交往性、职业培养性消费支出增多。同学对友谊的渴望,难免会产生额外的交往支出。同时,随着专业课的开设增多,普通高校大学生会意识到未来职业培养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如近年来的考研热、考公务员热以及考资格证热,因此,在此阶段要识别主要消费需求,设定合理消费目标,适当性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大四年级即将毕业学生阶段,多数同学去实习,能够获取一定收入。这时一定要注意结余资金储备,要为日后工作打下一定经济基础。
三、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理财观的自我培养
(一)养成良好记账习惯
合理利用资金,避免盲目消费。理财最有效的方法是记账。通过记账,能了解自己的花销和结余状况,总结出各项开支的比例和不必要的花费,对不合理的花费采取控制,做到计划消费。
(二)要合理使用信用卡,避免当「负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用卡的使用俨然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这种「先消费,再支付」的消费方式被很多人所推崇。大学生控制自己消费的能力较差,在刷卡支付过程中没有现金支付的感受,容易引起过度消费,造成个人的财务危机。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并不针对大学生开立信用卡,但大学生借用父母名义及其他人身份开立信用证透资消费的却大有人在。因此,大学生要合理使用信用卡,避免当「负翁」。
(三)根据资金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合理投资
大学生对投资知识了解较少,很多人片面认为投资就是炒股,存款。事实上,投资有债券、保险、基金等多种渠道。如基金在收益往往高于存款债券,同时风险又低于股票,而且可以采用定期小额投资。同时,由于基金没有像股票投资那样,对专业知识要求程度高,因此是在校大学生们不错的投资工具选择。另外,大学生结余资金可灵活运用各种银行类定期存款,及保值效果较好的货币类及债券类基金。
四、构建校园适度消费、合理理财氛围
大学生理财观培育应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协作。然而,由于大学生在校时间较长,来自校园里的影响往往高于来自家庭的影响力,因此,大学生消费、理财观培育应同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一起在大学时期完成。
首先,将学生的消费、理财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学校要开设相关金融理财课程。尤其针对理工科,要普及适度消费理念、增强自我理财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应按大学生专业不同按文、理、工科学生予以分类,在优化现有的教育资源基础上,加入消费、理财等相关的通识教学模块,利用《理财学》、《创业常识》、《消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选修课程使广大学生学会适度消费及掌握必要的理财知识技能。
其次,学校要提供给学生消费查询信息平台。如将校园网与大学生「校园卡」系统相结合,开设相关查询消费平台。消费平台可以提供详细消费地点、消费金额(食堂、超市等)等记录。月末对消费信息自动汇总,以便大学生在下个月对不合理的支出做出调整,帮助学生记账,潜移默化的培育理财观念。消费平台也可以在月初为同学设立消费金额上限,在消费金额接近设定上限时,刷卡机进行语音提示,大学生可及时做出消费调整,以免超支。
五、建议商业银行推出适合大学生的理财产品
学生理财与家庭理财不同。学生月收入来源单一,且金额较低,月末闲置资金较少。学生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投资渠道较少,局限于存款、债券等。目前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大多以最低起存 5 万为限,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天文数字」。鉴于此,建议商业银行可推出针对大学生的具有起存金额低,收益固定,风险较低,带有强制储蓄的理财产品。在保证商业银行获得利润的同时逐步培育大学生理财观,普及金融理财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敏,董辉.论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实施途径[J],商场现代化,2010(12).
[2]陈丽新.浅谈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培养.《经济师》2011(02).
[3]袁阳康,任彩玲等.高校学生勤工俭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成功(教育),2009(04).
[4]周雨风.当代大学生个人理财教育与消费道德引导[J],商场现代化,2007(02).
基金项目:2012 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投资理财观培育下的金融专业内涵建设提升研究,编号 1-1;2011 年校级教改 A 类课题:基于投资理财观培育下的提升金融专业内涵建设研究,编号 2012A18。
作者简介:满海红(1972-),女,河南省滑县,回族,沈阳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专业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金融;王文荣(1967-),女,辽宁省朝阳市,汉族,沈阳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专业教师,教授,研究方向:区域金融。
作者 满海红 王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