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

作者
作者

  【摘要】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迅速,但面临要素支撑不够等方面的挑战,可以从加强认识、加大投入,完善配套制度等方面促进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困境 对策
  
  2010年《信息化蓝皮书》认为我国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研究当前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工作的对策建议,对于借助国家信息化的东风,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现状
  会计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于信息处理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处理,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信息有效共享,服务决策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覆盖面不断扩大,会计信息化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会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当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已经由传统的依托信息技术适应会计业务处理需要发展为发挥会计信息化主观能动性的阶段。首先,会计信息处理信息化技术不断完善,依托报表模板能够帮助单位有效获取所需的數据表格。同时,当前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对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从而有利于深入的挖掘数据内部的信息,提高了核算的深度。其次,会计信息服务决策的时效性大为提高。依托信息化处理软件,单位的决策层能够随时查看会计信息,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为决策提供了助力。再次,会计信息化工作正在深入推进。2009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当前,我国正着力推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等会计信息化工作。
  2.会计信息化覆盖面不断扩大。首先,从会计业务本身来看,信息化已经基本覆盖到每一个领域。当前,从财务预算工作开始,一直到最终财务账务的处理,这其中每一个过程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化,特别是对于各类账务的处理,当前的财务软件已经非常完善,大大减小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其次,整个企业来看,会计信息化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当前,部分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单位内部已经可以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业务部门的财务信息可以直接传输到财务部门,从而突破了传统的会计业务仅限于财务部门的限制。再次,从企业与外部关系来看,部分企业已经能够实现与供应商、客户、银行等合作部门进行会计信息有限共享。
  3.会计信息化的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方面在于能够根据现实发展的需要,动态的更新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相关服务。当前,我国各类信息化服务企业不断增多,同时,会计人才支撑会计信息化能力也不断提升。截至2009年,我国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数量接近千万,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等规划的指引下,未来我国会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将大幅提升,这将进一步推动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面临的现实困境
  虽然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依然面临会计信息化要素支撑不够、信息化利用水平较低、会计信息安全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等带来的挑战。
  1.会计信息化要素支撑不够。首先,从人才来看,由于当前我国的高校更加注重理论教育,培养的会计人才动手能力相对不足,没有长期具体的实践经验,在信息化条件下,一旦信息软件系统中的设定与现实发生的会计业务不吻合,则可能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形。其次,从投入力度来看,当前的会计信息化更多的是在一些大中型企业、国家行政部门以及事业单位中推进,但对于广大中小型企业而言,则对信息化的投入有限,并且,部分单位领导对信息化认识不足,认为信息化给其带来的收入远低于其投入,信息化“无用论”在他们的脑海中打下了烙印,从而不利于信息化的进一步推广。
  2.会计信息化的利用水平较低。首先,从信息化系统本身的利用水平来看,当前部分单位更多的就会计业务本身信息化而论信息化,主要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简单的数据汇总,而没有深入挖掘会计信息系统中所包含的数据信息,不能通过对这些会计信息的分析得出单位财务状况、财务运行特点等方面的结论,也不能对财务状况进行预警,从而不能为单位决策提供足够的支撑,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其次,从会计信息化与其它信息系统的对接来看,部分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还处于一个“孤立”的状态,没有与自身内部无纸化办公系统等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对接,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化的作用还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
  3.会计信息安全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首先,从信息技术本身来看,当前计算机网络将各地的计算机有效的连在一起,一些精通计算机的人才可以通过网络对单位内部系统进行访问,而现有的安全软件还无法完全杜绝这类非正常访问,从而可能引发会计信息的泄露。此外,若单位内部计算机使用人员自身将一些软件设置为共享,则可能引起外部访问,这也将使得信息泄露,而部分单位尚未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存在监管漏洞。
  其次,从会计信息化业务本身的处理来看,在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可能更多的依赖于信息系统,而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可能个会相对放松,这可能会出现监管不严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
  三、进一步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推动会计信息化,可以从加强认识,加大投入,完善配套制度等方面着手。
  1.加强认识。首先,领导层要加强对认识。要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趋势,是提升单位竞争能力,提升决策水平的必要手段,从而在思想上形成一种想推动会计信息化、在思维上善于推动会计信息化的模式。其次,会计人员要深化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要深刻的认识到信息化对于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的参与到会计信息化工作中。
  2.加大投入。首先,要加大人力投入。单位要在会计信息化人才引进、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帮助相关人员掌握信息化技术,从而为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其次,要加大财力的投入。要根据信息化工作本身的需要,将信息化投入纳入单位支出预算范围,从而在资金上对信息化予以保证。特别是在信息化管理软件和相关辅助设备的购买等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如可以引进现代视频技术,为会计信息化提供实时监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安全程度。
  3.完善配套制度。首先,要完善会计信息化后的安全管理制度。要对相关工作岗位的操作流程、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建立起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从而提升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要进一步规范单位内部授权制度,明确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从而强化监管,确保会计信息不会由于信息化而出现质量下降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白亚梅,谢文刚.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2011(8):76.
  [2]王津丽.会计信息化及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4):175-176.
  


作者 陈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