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统计研究

作者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变化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从而来指引居民正确的消费,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选取了陕西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支出的数据,通过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陕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 消费结构 政策建议

一、引言

研究居民的消费结构,不仅与消费领域的大多问题有关,更关系到社会的再生产问题。考察和研究消费结构,目的是在于对消费的变动趋势加以认识和考察,处理好产需关系,实现国家经济的战略性发展。但从长期以来,陕西省的经济结构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陕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也得不到优化和升级。因此,本文通过对陕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以往回顾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分析,定性和定量的比较研究,研究消费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未来消费结构预测,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二、陕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本文在研究消费结构变动的时候,主要研究通过研究消费结构的价值形式。划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主要是依据《陕西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中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分别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方面做了分析。

(一)整体描述

从整体趋势上看,陕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经历了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最后升级到对教育、文化等精神方面的享受。结合经济发展的实践历程,可以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演化划分为几个阶段:

1. 1993-1997 年:衣食消费有所下降,设备用品及服务比重保持平稳,基本保持在 10%;而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文教服务、居住都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2. 1998-2005 年:在这一时期居民的消费结构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消费对陕西省经济的促进作用加强,居民的消费开始将居民在丰衣足食转向享受生活资料,消费结构升级变得越来越快。在这一个时期,陕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人们开始推求时尚化、品质化的趋势,从而居民对于以上这几项的日常消费也不断加大。

3. 2006-2010 年:这一阶段基本保持上一阶段的消费结构。陕西省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趋于稳定增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基本保持在 37%;设备用品及服务也基本保持在 10%;在医疗、教育、娱乐等方面略有下降。而在居住方面却有明显回升。这说明了住房投资已经成为陕西城镇居消费的主要构成部分,城镇居民的大部分收入都要投入到住房,这也是近几年房价一直持续走高的原因所致。

(二)对不同时期陕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

分析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通常用消费结构变动度以及各项消费对结构变动度的贡献率等指标来衡量。通过计算消费结构变动度及各分类对结构变动度的贡献率,可以看出,前文对陕西居民消费变化划分,得出各个阶段消费结构变动度大小有所不同,有很大差异。在 1993-1997 年这个时期,根据陕西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及各项消费对其贡献率来看,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变动度较大的项目按大小依次是食品、居住、衣着、娱乐文教服务,表明在这一时期,陕西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中食品、居住、衣着、娱乐文教服务比例较大,对结构变动度的贡献率较大。

1998-2006 年陕西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结构变动度较大的项目按大小依次是居住、娱乐文教服务、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和设备用品及服务。表明在这一时期人们由解决温饱的低层次提高到追求生活质量甚至更高的层次。消费模式由小康型过渡到消费型。

2006-2010 年陕西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结构变动度较大的项目按大小依次是居住、食品、衣着、娱乐文教服务和设备用品及服务。表明,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陕西省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开始由「吃好」向「吃精」转变,更加讲究营养、保健、疗效等。居民衣着消费更加注重品质、质量、品牌。居民的消费将追求服务型、享受型,消费结构有不断优化的趋势。

三、措施及建议

(一)加快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作为影响消费结构的最根本因素。如果收入水平提高了,那么购买力也会不断加大,从而使得消费需求从根本上得到扩大,仅仅只是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到实现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进而使得消费结构有质的变化。要想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就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

(二)加强优化产业结构,使得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相互适合

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联系十分紧密,两者相互影响,并且相互促进。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是消费结构升级的必要条件,只有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才能够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反过来也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此次,要想消费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首先我们应该考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加强对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倡新型的消费观念

政府需要不断加强对社会居民保障系统的建立,使消费者增强对市场的信心。抓住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矛盾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消费者对市场的预期,从而减轻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的心理压力。与此同时,树立消费者正确的消费观,提高消费质量,将居民的消费逐步向经济合理的方向转变,使得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促进居民科学消费。

参考文献

[1]王建琼,肖怀谷.我国居民消费倾向的实证分析[J].数量统计与管理,2001(02).

[2]阿尔文·汉森.凯恩斯学说指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布赖恩·摩根.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学派[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作者简介:张静(1988-),女,陕西西安人,西安财经学院 2010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统计。

(责任编辑:陈岑)


作者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