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信托浅析

作者作者

【摘要】家族信托因为其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巨大的现实作用而成为我国信托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试图从国内外家族信托业的发展状况入手,通过比较分析,为我国家族信托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同时也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模式下,积极开展信托类的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家族信托 分析 发展趋势

高度发达的信托业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现代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信托业依托成熟的信用和市场制度,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国家金融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个人信托业务已经占了银行信托业务份额的一大部分。所谓的个人信托业务,主要是指家族财产信托或者家族企业财产信托。这种信托基金成为居民投资理财,实现财富的持久保值增值的重要工具。而我国的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信托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刚刚起步的,虽然我国信托业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我国的信托业务尤其是个人信托业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分析家族信托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对充分发挥家族信托的保值增值作用,促进银行相关业务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信托和家族信托的概念

信托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一种财产使用权和管理权转移的一种制度安排,目的是实现财产的持久保值增值。

家族信托也有人称其为遗嘱信托,是信托业务中的一种,它具有信托的基本特征,也有一些自身的特色。首先,它的委托人常常是家族企业或者一些资产雄厚的个人。也就是说,家族信托的委托人常常是个人或者是家族企业。其次,它的受益人往往是家族财产的继承人。再次,家族信托的目的常常是一方面,保障家族企业的长久发展,另一方面,保障家族企业股权集中。家族信托根本目的通常是保证家族或个人的财产在代际传递中不受损失。在西方国家,遗产税是一个很重的税负,而家族信托基金恰好能够节省遗产税,家族信托还能保证家族企业的股份不因多个继承人的继承而拆分,从而保证家族企业的规模和效益。

不难看出,家族信托实际上是一种资产继承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家族企业或「富一代」财产在代际传递过程中的流失问题。家族信托基金在国外已经相当流行,但在我国的发展却是刚刚起步。当前,我国很多的私营企业或者所谓的「高净值人士」都面临着企业或者财产的代际移交问题,所以对家族信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国外家族信托的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近现代信托业,肇始与英国的 use 制度,在十三世纪英王为了限制教会的势力,颁布了一个法令,规定个人向教会赠与土地须经国王批准,否则将予以没收。为规避这条法令,英国的宗教徒制定了所谓的 use 制度即教徒生前立下遗嘱将其财产,土地赠与第三方,不直接给教会,以防止被国王查没。但是教会却拥有这份财产和土地的实际收益权。后来,经过不断的演进,use 制度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后来还出现了双 use 制度,这种制度被广泛应用于家族财产的延续和传递,形成了现代家族信托业的雏形。

西方的信托业历史悠久。在几百年的发展和运作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操作规范。在家族信托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有一些自己独有的特征。

1.西方家族信托业务跨出一国范围,有国际化经营的趋势,国外的信托不仅在本国金融市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发达国家的家族信托业务也逐步走上了国际市场。

2.家族信托的经营方式灵活多样。现代的家族信托广泛运用现代的金融工具,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信托也崭露头角,西方国家的信托公司纷纷开展网上业务,拓展新的信托服务渠道。

3.银行在家族信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方多数国家的商业银行是混业经营的,这些国家的家族信托业务往往是由一些具有资质的商业银行兼营的,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商业银行是以控股公司的模式运作的,家族信托业务是其私人银行业务中重要的盈利项目,它与银行的其他业务严格区分,独立核算,并且以公司专业化的理财团队为客户提供信托服务。即使在一些银行和信托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信托公司这种特殊的金融机构与银行之间也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4.家族信托的相关法律制度相对健全,尽管西方各国的家族信托在制度安排上各有特点,但是信托业发达的国家都具备较为完备的法律和制度。早在 1893 年英国就颁布了《受托人法》,日本也在引进了现代信托制度后,制定了《信托法》、《兼营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信托业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法律环境。

5.对信托从业人员的监管严格。以美国为例,美国十分重视对信托当事人尤其是对受托人的监督。制定了严格的规则,如规定严禁信托从业人员收受客户礼物或参与信托账户收入的分配,严禁信托从业人员泄露顾客的信息,严禁从事信托业务的人员参加银行业务,以避免业务分工的混乱以及银行内部的业务竞争等,避免道德风险,促进了信托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西方发达国家的家族信托业发展的时间比较长,机制也相对成熟,并且为这些国家居民所广泛接受,人们的信托意识较强,很多人会采用家族信托的办法处理家族产业。西方的一些经验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三、我国家族信托业的发展状况

虽然我国信托思想萌芽很早就出现了,但作为一个行业,我国的信托业实际上是个舶来品。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信托业的发展停顿了很多年。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信托业才得到了一些恢复和发展,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信托业务主要是针对国有或集体资产开展的,针对家族企业的信托业的发展还不是十分迅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私营经济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家族式的经济集团在我国也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催生了一个庞大的「高净值人士」集团。目前,许多的家族企业都到了家族产业传递的关键时刻,但同时这些企业家面临着一些问题,诸如,可能自己的子女不具备管理企业或管理资产的能力;还有一些企业家愿意在自己去世后把资产用于慈善事业,但是却找不到可以保证今后企业按照自己意愿运行的方法等。而家族信托就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条途径,家族信托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族信托可以保持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改善家族福利。创业者往往不愿看到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的股权流入非家族人员手中,也不愿自己的股权被稀释。家族信托基金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创业者可以拿出自己的股份进行信托,以自己家人作为受益人,这样既可以保证家族企业的股权不会被稀释,也能够实现家人共享利润的目标。

其次,家族信托使用专业的理财团队可以有效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家族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也保证家族财产的完整性,家族的财产不论是企业、证券、还是不动产,都无需拆分,完整地交由受托人保管和经营。同时,家族信托还有避免非法侵占,保证资金稳健增值等优点。

最后,家族信托基金有其一定的社会效益。有一些企业家,愿意把自己的财产拿出来回报社会,如何使他们的资产对社会的贡献达到最大化,家族信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企业家可以设定特定人群作为家族基金的受益人,家族信托基金在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可以为受益人提供持久的帮助。总之,家族信托是一种有效的资产转移手段,在我国,家族信托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四、我国家族信托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如上所述,我国的信托业发展时间很短,家族信托的发展时间更加短暂,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企业家的家族信托的观念和意识不强,这种状况的出现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关系,我国居民的理财方式不够灵活,多数居民习惯于以储蓄作为其最主要的理财手段。这就需要我们的信托公司要广泛宣传家族信托,帮助家族企业制定合理的信托规划。

其次,我国关于信托尤其是家族信托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从我们对西方发达国家信托业的发展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托行业和其他的金融行业一样,都必须要在合理、规范、健全的法律环境之下才能有序健康的发展。但是我国信托业发展时间还很短暂,相关的制度和法律很不健全,为家族信托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所以,成立信托行业协会,及时出台相关的法律制度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再次,家族信托的专门人才欠缺,在信托基金的管理上缺乏创新。家族信托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受托人对信托标的的运作,而我国信托行业的这个环节却十分薄弱。缺乏有经验的受托人,是困扰我国家族信托发展的一个难题,所以必须从长远着眼,培养信托专门人才,推动金融创新。

总之,我国的信托公司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确立服务意识,突出自身优势,打造自己的品牌。要广泛宣传、普及家族信托的观念,培养信托基金管理人才,不断探索家族基金新的保值增值途径,进行金融工具创新。

参考文献

[1]余忠,张增跃等.对我国银行信托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4-39.

[2]陈琼.信托监管中的市场约束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9:16-18.

[3]王连洲.中国信托制度发展的困境和出路[J].法学,2005(01):15-16.

[4]周坤.家族企业治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77.

[5]杨大楷等.中国信托业的反思与前瞻[J].当代财经,2000(04).

作者简介:姚亚菊(1987-),女,河南省周口人,郑州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责任编辑:陈岑)


作者 姚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