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发展

作者
【摘要】资源问题本质上是个价格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价格和资源性产品太低。资源价格成为突出问题原因错综复杂,并引起一系列其他问题,如资源消耗过多,环境破坏严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升级缓慢等一系列问题。资源价格之所以成为问题,我认为原因主要有四。
【关键词】资源问题 价格问题 资源价格 原因
(一)无偿使用自然资源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能由某人或某一团体为资源定价来谋利。除了土地价格——地租之外,资源价格都主要不是由市场形成的。土地资源虽然有其市场形成的价格——地租,但自近代资本主义以来却一直遭到经济学家的反对。马克思是反对地租的,因为地租是地主对农民的一种剥削形式。在悠久的历史上,除土地外,对资源的使用是没有价格的。即使在今天,我国广大农村居民取用地下水和世界各国在公海捕鱼仍然是免费的。
(二)现实中资源产权界定不清使得资源定价难以科学合理。我国法律规定矿产资源定价难以科学合理。我国法律规定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而真正体现国家对矿产资源拥有权的,是我国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资源税的征收。国家对资源的所有权往往被架空,从而使得资源财富的真实价格很难在价格上体现出来。因此,除了用于资源保护之外,目前我国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并不是资源财富多少的体现;所征收的资源税也只是对因使用资源而产生的级差收入进行调节,也不能完全体现资源财富的多少。
(三)资源价格形成基础理论欠缺使得资源价格定价缺乏科学依据。迄今为止,我们对于资源价格形成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在实践上更没有解决对资源如何定价的问题。因为资源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当然就不会有价值,所以从资源价格构成要素、形成机制、形成的水平的高低,无法找出科学的衡量标准,这就自然会使实践中的资源价格成为一个问题。
(四)与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环境损害本难以在资源性产品价格中体现。资源问题往往引发环境问题,从而导致资源开发的私人成本与其社会成本发生很大偏离,这就使资源价格和资源性产品价格过低。
一、从理论上说明资源价格问题就要对资源价格形成基础进行探讨
以上分析可知,为解决资源价格问题,我们首先要对资源价格的形成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探讨资源价格的决定因素与构成势在必行。资源不是劳动产品,已有的价格理论并没有为我们提供资源价格的定价基础。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这说明要建立的价格形成机制还必须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但是未提资源价格;十七大又指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这就明确地说明我国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的重点是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而且指出完善的方向是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
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损害成本,现有经济学理论已经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并给出了较为科学的核算方法。某项资源的稀缺程度显然不是该项资源供给数量的多少,也不是该项资源的供给质量的高低。
资源稀缺与商品供求缺口不同。资源出现稀缺,主要靠其他资源替代去解决。因此,“短缺就会产生一个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所失去的做其他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如因为石油资源稀缺,可能会促使生产生物汽油,以替代石油来作为汽车燃料。这时,选择使用粮食资源不用石油而失去的利益就是石油资源的机会成本,它是衡量石油资源稀缺程度的一个要素指标。当石油、粮食均出现短缺时,可能会用太阳能作为汽车的燃料。这时选择太阳能不用前者而失去的利益就是前者的机会成本,它是徇衡量前兩个资源稀缺程度的一个恰当的要素指标。在这一过程中,石油资源或粮食资源的机会成本将随之而下降。 所以我认为,资源或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基础是机会成本、环境损害成本和社会平均利润。只有把握住资源或资源产品价格的基本定价依据,才能准确地预测资源或资源性产品价格的趋势,也才能从容应对全球竞争和世界市场的千变万化。
二、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建立和完善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为此,必须对现在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完善资源价格既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又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因此必须先从思想上确立,资源价格必须包括机会成本和环境损害成本,同时考虑市场供求状况。
考虑机会成本,要考虑级差收入和绝对租金收入,对资源价格的这部分可以继续沿用资源税的形式。不过,如果考虑到绝对租金收入,国家资源税理应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资源补偿费中除了用于资源保护的费用之外,应分别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和计入资源性产品价格,而用于资源保护的费用考虑到征收成本和其归为国家收支而具有税赋性质,可以纳入资源税一并征收。资源是企业生产资源性产品重要的必要投入。因此,资源性产品价格构成中必须包括资源价格。如果资源价格调整到位,资源性产品价格会适当提高。
资源开采与使用会对环境造成的环境损害成本等因素。因此,我国矿区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和矿难问题特别突出。如果在资源性产品定价中考虑到构成社会成本中的环境损害成本、生产安全费用等,那么,目前我国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将会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资源价格与资源性产品价格过低已经引起了许多问题,因此,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刻不容缓。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必须更加重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为此,首先要加大资源价格改革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充公认识到资源价格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取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其次要加快发展,增加我国综合实力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资源价格改革的承受能力。最后要科学研究制定资源价格改革方案,正确把握价格改革的重点领域、出台时机与配套措施,顺利实现资源价格改革的目标。
作者简介:刘慧敏(1971-),女,汉族,经济师,荥阳市人民政府,研究方向:金融学。
作者 刘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