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与变迁

作者
作者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产权结构经历了从单一国家所有产权到产权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变迁,这促使我国会计制度也经历了从高度统一的会计制度到会计制度多元化、会计制度国际趋同的变迁。本文在前人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上,从经济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角度试图对我国产权结构与会计制度的变迁的关系进行梳理,并总结出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逻辑。
  【关键词】会计制度 制度变迁 产权
  我国会计制度在遵循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时,有着其自身的逻辑。会计制度通过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一定的会计行为和生成的会计信息反映不同的产权主体结构,引起利益格局的调整。图1集中展示了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逻辑——经济发展、产权结构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引起产权结构的调整,这包括产权主体构成的变化和各构成部分力量的对比变化,产权结构的变化引起产权主体对潜在利益的追求,会计制度于是发生诱致性或强制性制度变迁,变迁完成后的会计制度由于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产权主体,而促使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使产权得到更好的维护。
  图1 经济发展、产权结构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
  具体而言,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逻辑主要表现为,经济的发展通过资本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来体现,因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其影响程度和速度远大于其他商品市场。产权结构多元化、社会化乃至国际化以后,出现了制度的非均衡状态,产权主体通过对潜在利益的追逐,影响并诱致会计制度的变迁。制度变迁之后因其能够更好地激励产权主体,促进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环境和经济实体的变化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但是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与经济环境和经济实体相对应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意识形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迁,它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制度变迁的交易成本,促进会计制度的变迁。
  一、资本市场的发展导致产权结构的多元化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成立,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事件。证券交易市场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成为企业新的集资方式。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面临众多的投资机会,但是在短期内公司的现金流量是有限的,发债和募股便可以迅速将公司未来的现金流进行折现,短期内聚集大量资金,以进一步增加未来发展的潜力。资本市场通过股票和债券,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下,公司凭借其法人地位拥有全部资产,而负债则成为债权人对公司债权的一种要求权利,所有者权益则成为股东对公司剩余的要求权。在证券市场上,债权人和股东众多,于是产权结构出现了多元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在原有会计制度的框架下,产权结构的变化往往得不到反映和保护,而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存在潜在的收益,这就为会计制度的变迁提供了需求的动力。
  二、产权结构的变化导致会计制度的变迁
  由于有限责任的存在,债权人和股东对公司的要求权的保障,必然以公司的良好经营绩效为前提的。在产权多元化下,原有的会计制度只涉及政府这一产权主体,会计制度是为财务制度、保护政府财政税收的征收服务,而没有考虑到其他产权主体的利益要求,尤其是企业作为法人的利益,对企业法人利益的损害从而直接损害了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这就产生了新会计制度对保护产权主体的潜在收益,而变迁的成本是推行并维护新会计制度的成本。对旧会计制度废棄的要求和对新会计制度的需求极大地推动产权主体影响新会计制度的建立。
  可以看到,我国会计制度变迁呈现出非常明显的诱致性,具有明显的制度需求带动制度供给的特征。虽然在表面上我国会计制度的供给一直被政府牢牢控制,但是相关产权主体对会计制度供给施加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对产权主体需求的法律确认,而不是单方面考虑政府的利益,采取强制性制度变迁。
  三、意识形态反映产权结构,影响会计制度的变迁
  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该社会不同产权主体经济上的要求在精神领域反映的集合,意识形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也影响了会计制度的变迁。林毅夫在分析意识形态时,提出意识形态的制度性作用,认为意识形态是个人与其环境达成的一种节约费用的工具,它以“世界观”的形式出现从而使决策过程简化。意识形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世界是复杂的,而人心的理性是有界的。意识形态最初的功能可以视为节约信息费用的一种工具。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市场自由主义意识形态逐步消融了政府干预主义意识形态,推动了会计规则的变迁。
  在经济逐步发展,资本市场产生并发展之时,产权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并国际化,产权主体的自主意识觉醒,市场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出现,对自由的推崇和对市场独立主体地位的追求不但认为会计制度应当符合产权主体的利益,还认为不合理的会计制度应当按照市场机制实施变迁。会计制度变迁的合理性大大增强,同时也更符合人们的心理期望,制度变迁的动力较为充足,阻力即变迁成本较小。
  综上所述,一定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产权结构的反映,意识形态通过减少信息成本以减少交易费用,促进会计制度的变迁。
  参考文献
  [1]伍中信.产权与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2]董惠民.企业会计制度设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3]王竹泉.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会计监督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罗必良.新制度经济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贺佳(1989-),女,汉族,北京人,现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与财务管理。
  (责任编辑:刘晶晶)


作者 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