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制度创新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企业会计新领域不断涌现,会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些新情况、新问题,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应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通过分析现代企业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会计制度改革及扩容的必要性,阐述了企业会计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会计制度 理财观念 创新
一、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传统模式,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当看到,现有的企业会计制度还有诸多缺陷和不足,因此,应在吸取国外相关立法中的有益成分和司法实践中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实行会计理论、会计观念、会计模式、会计方法的重大变化、创新,以促进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一)从新形势下会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看会计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日益巩固和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以成本改革为重点的改革,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之间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周期特性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利益分配的多元化等,必然对企业的会计制度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任务,尤其是新的《会计法》的出台对企业的会计制度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二)从新形势下会计的地位和作用看会计创新的必要性
会计工作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而不断发展。生产越发展,社会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经济越完善,会计工作也就越重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都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实施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企业管理的重点也必然把全部经济工作切实转到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企业由此对反映经济效益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资金使用效率和偿债能力等的核算和管理就更加重视,企业财会工作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变得更加突出重要,这在客观上要求会计工作的内容、目标、进行方式、检测形式和时间规定等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使之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三)从会计管理部门角度看会计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中,由于新旧体制并存和交替中难以避免的制度滞后现象,致使会计制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条线管理之弱化。大到国家,小到公司、个人,制度出于条而行于块,规章制度虽然定了不少,问题却还是存在,许多制度法规仍然有待完善。
二是执法检查用「弹性化」设计。执法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多种,且因人、因环境而异等各种因素而不同。
三是执业保护不善。会计专业实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开展从业资格认定工作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无学历、无职称、无执业资质的「三无」人员占着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对会计核算和会计基础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直接影响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三、会计制度创新的思路
(一)逐步建立、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
适应这一要求,国家有关职能机构应转变以行业会计制度的具体行为规范不适应企业改革的状况,尽快制定和颁布即适用于企业,又适用于政府的具体会计准则,以使企业能对不同行业、其经营性质的不同(服务型、生产型),按统一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不同的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结合,就形成各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综合程度和可比性。
(二)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构建企业会计制度
改革会计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成熟,从大到强的动态过程,因此,从理论上说,会计制度应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不同。但事实上,在不同的阶段制度流程的完善程度不同,会计制度变革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制度的不同个性特征。首先,市场经济发展根据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而会计制度变革是从属于这一基本框架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缺乏内在必然性的因素;其次,市场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渐进的过程,具有动态性和连续性,会计制度变革则是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下逐步建立起来的,对原制度进行修正和革新,其变化具有永久性、暂时性或间歇性。以上两个方面表明,会计制度的改革需要更多的考虑,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市场环境,而且要具有前瞻性、实用性,以便完善新业务信息安全保障和用户权益保障机制,不断加快新业务发展进程。
(三)制定和规范会计处理,做到账目有所依据
随着企业发展多品种或多种经营战略的逐步实施,每个企业资本的各种形态都可能投入到某一经营领域之中或投入多个经营领域之中,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改革过去那种需要相关部门根据企业常规经营性业务进行制定的状况,为各种形式下的对各种形式下的资本经营事项进行明细划分,制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规范,并纳入统一的会计准则体系规范,适用统一的概念框架和核算理念。
(四)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加快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
会计规范作为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上层建筑设施,理论、方法等方面均应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由于基本经济制度的差异,我国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显然是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但就发展市场、规范市场体系这一点而言,各国的目标是一致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和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和完善,我国市场必然要融于世界市场体系,从一个局域性的有形市场转向全国甚至一个国际性的市场。适应这种市场体系国际化的要求,而作为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之中越来越重要。针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加快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是当今世界会计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深化,也是我国会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国际间的互相交往日益增多,国际会计制度已日渐成为各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原有一套会计制度体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改革已势在必行,建立符合我国实际并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现代会计制度迫在眉睫,本文只是在战略定位、发展方向、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思考,真正建立统一的会计规范体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张娟.现代企业会计观念的转变[J].辽宁经济,2010(4):103-103.
[2] 张劲松.信息化时代企业会计的特征与模式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11(3):40-43.
[3] 吴郁.实施《企业会计制度》中若干创新问题的思考[J].上海会计,2011(3):41-42.
[4] 王黎.对两种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J].理论学刊,2010(6):43-44.
[5] 张波.基于网络技术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构建[J].商业时代,2010(17):66-67.
作者简介:赵静(1983-),女,山西太原人,助理经济师,就职于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多经煤运公司财务部。
(责任编辑:唐荣波)
作者 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