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影响

作者
作者

【摘要】近年来,我国财政部门颁布了最新会计准则。在新会计准则中,重点强调是为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更多高效、可靠的会计信息,从而使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建立的趋于完善的统一体系,与此同时,又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建立提供了大量参考,最终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取得巨大的建设性突破。上市公司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按该准则施行,随后其他企业也陆续开始推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必然会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带来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核算制度所发生的变化

(一)会计科目以及财务会计报告所发生的变化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对会计所涉及的各种要素的分类和对各个要素的定义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但是,对这些内涵却进行了再扩大,其中,有些会计科目发生了一些较大变化。传统的财务报表体系在利润表附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表,与此同时,对于其他形式的报表格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尤其是利润表,由传统的五部分内容改变为四大部分内容,把主营业务利润内容取消了,而是充分利用营业所得的收入减去营业消耗的成本,从而得出营业的总利润数额。

(二)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开始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例如,当前已经在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层面都充分利用了公允价值。这是与国际惯例保持趋同性。

(三)资产减值的变化

在新会计准则中,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资产组」。此概念的提出不仅扩大资产减值的使用范围,而且在判断资产减值现象时,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与此同时,又增强了可回收金融计量原则的操作性。

(四)所得税核算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确认所得税方面,对于传统的会计准则来说,主要是使企业利用应付税款以及纳税会计法,其中,最常用的便是递延法以及债务法来核算企业的所得税。但是,新会计准则则是使企业利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来对企业的递延所得税进行核算的。

二、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发生很大变化

1.所得税核算方面的变化

对于传统的会计制度来说,大部分企业都是使用应付税款的方法来计算企业的所得税,然而,却并没有对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确认。但是,新的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企业要充分利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所得税,因此,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对企业的总资产、负债价值等和计税基础出现的暂时性的差距,这样一来,更能准确地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与所得税的负债数额,与此同时,还必须将非流动资产以及非流动性质的负债在总的资产负债表中进行标注。因本期已经确定了递延所得税,从而使得所得税费用核算和原有会计制度核算有较大的区别,这样一来,会造成企业经营成果发生巨大的变动。

2.长期投资核算的变化。

新准则对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方式都作了修改。如按照成本法核算对子公司的投资:要求母公司对持有的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在其日常核算及个别财务报表中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调整为权益法。

而《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要求对所有母公司能够控制的各个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的范围之内,但是,并不需要考虑股权的比例大小。

3.资产减值损失处理方式的改变

在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各个子公司以及合营公司的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损失在确定之后,并且也不能在会计期间进行转回。由此看来,在对企业资产减值的判断上应更加严谨,以降低减值损失确认后不得转回带来的不利影响。

4.总承包业务核算的变化

尽管新旧《建造合同》准则没有实质差异,但执行新准则前会计制度按行业分类制定,勘测设计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建造工程的核算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新准则后,建造工程(总承包业务)按《建造合同》准则要求,设置「工程施工」、「工程结算」等科目,按项目开展核算。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如在资产负债表日,需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定合同收入和费用,这项工作不是仅靠财务部门就能完成的,需要项目部和生产管理部门的配合,提供合同工作量完成情况等相关资料。

5.完整的职工薪酬核算

新准则界定了完整的企业人工成本的概念和范围,规定凡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所给予或付出的所有代价均构成职工薪酬,把社会保险费、非货币性福利等都纳入职工薪酬核算范围。

(二)对财务预算管理的影响

对于新的会计准则的建立,势必会对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环境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等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新会计准则确定了资产负债表在报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企业应当将关注的重心由利润表向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转移,必须要全面考虑会计预算指标体系是否科学,以及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效果是否起到激励的作用等,这样一来,企业的会计人员就要对现金流、资产的整体质量、风险等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及时完善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从企业资产质量和良好的现金流量开始着手。

(三)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带来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以及转回等不能在同一个企业控制下,利用购买发、更换债券法等,在股票上升时确认其损失,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预防企业的风险出现。并且,企业的金融工具以及套期保值等准则的进一步完善,使企业在开放的市场环境和金融工具有所创新的情况下,将金融工具与套期保值等准则相互结合,为企业规避企业风险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四)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准则体系从传统的收入费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更加重视资产的质量和企业经营风险的揭示,更重视企业的盈利模式以及资产运营的效率并不是只看其结果,与此同时,也要对企业未来资金的增长潜能予以高度的重视,不要只对历史进行总结,而是应该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责任编辑:唐荣波)


作者 魏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