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模式面临的问题及改进路径

作者
作者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农民富不富、农村美不美、农业强不强起着重要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在 2018 年 2 月 4 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更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总体部署。2018 年以来,各金融部门以服务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和发展新时期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农村金融服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就当前乡村振兴过程中金融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谈谈自己的建议。

一、当前农村金融面临的问趣

(一)机构较单一、网点较少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各类农合机构、邮储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对农村有所覆盖,但是在农村几乎没有营业网点,农合机构、邮储虽然在乡镇有网点,但是主要办理吸收存款、汇兑业务,虽然向三农投向资金,但相比较吸收存款来说仍然不足。资金互助社作为一种农村金融组织,虽然吸收资金用于农村发展,但数量相对有限,部分地区甚至存在空白,小额贷款公司更多存在城镇,农村几乎没有。这些金融机构的网点主要集中在乡镇,乡镇以下的行政村几乎没有网点,甚至部分乡镇还没有网点,与城市相比农村金融基础措施明显落后,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二)产品缺乏、金融服务水平不高

由于日前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主要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证券类金融机构缺乏,我国农村地区享受到的金融服务不是全方位的,并且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较高,可以办理的仍是一些传统金融业务,比如存取款、汇兑、贷款等。保险、基金、理财、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产品在农村地区几乎没有,同时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竞争,从而使得农村地区享受到的金融服务水平与城市相比明显较低。近年来支付宝、微信、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大量出现在人们牛活中,使得农村居民可以通过网络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金融服务便利,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居民知识水平普遍较低、金融知识缺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农村居民还难以充分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三)农村资金仍处于净流出状态、金融支持农村力度不强

目前我国农村资金仍处于净流出趋势,金融机构在乡村吸收的存款仍然大于金融机构向农村投放的贷款,部分设在乡村的金融网点完全变成只吸收乡村存款的机构,不能为乡村居民经营、消费提供信贷资金,这一方面使得乡村振兴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乡村经济发展缓慢又进一步限制了乡村经济获得资金的能力。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模式的改进路径

(一)以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改造传统的农村金融模式

根据对农村金融发展受限的原因及与城市金融业务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农村金融面临的较大障碍是成本高、收益小,依靠物理网点扩张、人力拓展业务的传统金融模式难以逾越这个障碍,但从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智能于机、移动互联网基本上已经能普及和年轻一代受教育水平逐年提高来看,很多农村地区的年轻一代已经能够熟练使用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同时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购物、销售农产品的人群也在增加,对许多移动软件 APP 的使用也不存在障碍,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开展业务,解决农村金融成本高、收益小局限的时机已经成熟。与传统的金融服务相比,互联网可以实现远距离实时交流、传递信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有效阵低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业务的交易成本,提高金融业务的运转效率,金融机构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支付、向农民企业和居民融资、提供保险服务等功能,即使不能实现所有交易环节都通过互联网实现,但是在部分交易环节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 APP 等软件实现,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效益。

(二)引导正规互联网金融机构发展农村金融

除了借助互联网对传统金融模式进行再造外,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也是农村金融借助发展的重要力量,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支持互联网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提出: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保险等金融服务。所以,引导互联网金融机构到农村地区开展金融业务,支持三农发展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当前我国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农业产业链企业已经开展在农村开展业务,互联网金融机构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机构,该类机构依托自身电商平台优势,通过电商平台积累的农户消费者购买数据及销售者和供应商的信用数据,并根据数据优势建立起一套信用风控模型,从而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以蚂蚁金服为例,资金投放时,严格采取定向支付方式,农户申请的贷款定向支付给淘宝农资平台上的供应商,防止资金挪用,同时与农产品收购企业签订协议,农产品销售回款与还款绑定,优先清偿平台贷款,从而形成资金闭环管理,有效降低信用风险。农业产业链企业方面,业务发展较快的代表有新希望、大自农等,这些企业通过在农村市场的多年耕耘,借助自身积累的产业优势和信息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不断优化供应链信息系统建设,依托供应链金融系统支持,高效、精准地为用户提供资金需求服务,借款、还款都可以线上完成,可以实现现金流、信息流、物流高度共享和融合,提高业务效率、降低经营风险,除提供金融服务外,这些企业还利用自身在农牧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开发互联网 APP,帮助农户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

(三)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知识宣传和金融监督管理

农村地区的村民由于受教育水平普便较低、金融知识较为缺乏,对许多非法、不正当的金融活动不能正确识别判断,同时互联网金融由于开展业务借助互联网软件等形式,不容易被发现,因此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借助互联网金融名义给农户和农民企业造成损失,给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带来危害,所以在促进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农村地区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以提高农村居民和企业的金融知识和素养,更好地防止非法金融活动在乡村蔓延,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年轻一代受教育水平提高,大学生村官也大量配备,可以重点对这两类群体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通过政府或金融机构组织的金融知识下乡、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教育展等方式提高其辨别非法金融活动的能力。在金融管理方面,建议国家对丁互联网金融机构实行白名单制,不在白名单之内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不允许在农村开展业务,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业务需要向当地金融管理部门备案,并接受当地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以更好地防止一些非法、不正当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

(四)完善法律法规、征信系统为农村金融发展创造有力条件

进一步完善金融相关法律法规至关重要,比如对现有《物权法》《担保法》等涉及农村集体财产抵押、流转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完善,允许农民和农村企业对农村土地承包、宅基地、住房进行抵押、流转等,同时进一步整合现有征信系统,拓展征信系统信息的广度及维度,扩大征信信息的覆盖范围。


作者 张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