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作者
【摘要】2009年国家出台了高职教育发展规划,提出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本文从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剖析了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提出了构建课程体系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计专业 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习惯把它与普通高等院校等同起来,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具备从事科研的能力,也没有实际操作的本领,很难适应社会。因此,国家在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一、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制定了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基层机关、企事业单位,适应管理、服务及经营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及财务审计等职业技能,主要从事出纳、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一)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
尽管近年来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课程体系还是按照惯有的模式,先理論,后实践,没有很好地将二者融合为一体,没有真正体现教、学、做合一。
第二,尽管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大多数仍然是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审计-会计综合技能实训”模式下的稍微变通,或者是在原有课程基础上进行课程的分解,实质仍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范畴。
第三,课程的设置还是停留于教育者的局限思维,没有走出去,没有和企业联手,没有工学结合,无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为实现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按照生产活动规律在职业领域中的发展,重新构建一套完备的课程体系。
1.以企业的需求为宗旨。我国会计人才需求总量较大,尤其缺乏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从会计的市场需求状况看,像财务总监类的高级会计人才需求量小且竞争激烈,不可能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层会计人才门槛高、培养周期长,目前也不可能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只能定位于培养“做会计的人”即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能力,并具有一定职业发展能力的岗位人才,所以高职会计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应以培养第一线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为目标。
2.以工作岗位为导向。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根据真实的会计工作过程来构建和开发。首先要确定就业职业岗位,调研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归纳岗位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行动领域,然后根据典型行动领域设置出相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
3.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高职会计专业在课程体系上应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一是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指学生在会计岗位上进行会计操作的能力,即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审计及电算化操作的能力;二是关联职业能力,即为了更好适应会计职业而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如人际沟通能力、电脑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课程开设应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增强职业适应性,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
三、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国家高职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构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评价体系,完善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评价内容,使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构建。
(一)基础素质课程
首先高职会计专业应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方面进行课程构建。
1.文化素质基础课程。文化素质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爱国精神,遵纪守法,健康向上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
2.职业素质基础课程。职业素质课程是培养学生高度的职业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主要设置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经济法概论、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课程。
(二)职业技能课程
该类课程是培养学生具备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及财务审计等职业技能的课程。
职业技能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及主干课程。应在市场调研及对毕业生的跟踪回访的基础上,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会计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在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时,首先分析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职业范围,确定会计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其次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工作职责,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然后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结合高职会计教学的特点,开发并不断完善会计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我校商学院的专家、教师深入企业,深入会计工作实际,会同会计行业专家,对会计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具体分析,根据会计的职业范围和岗位群,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涵盖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三大职业领域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包括会计核算方法、出纳业务核算、往来结算业务核算、供销业务核算、融资业务核算、投资业务核算、成本费用核算、涉税业务核算、股东权益核算、会计报表编制、财务管理活动、会计电算化、审计业务核算、行特业务核算等十四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三)能力拓展课程
该类课程是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适应自身个性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能力。
1.文化拓展课程:会计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专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势必要参与经济管理,要善于与人进行沟通协调,要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因此需开设公共关系、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统计、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设置。
2.职业拓展课程。高职学生进入社会既要具备实际的职业操作能力,同时又具备实际的生存能力,能将知识和能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必须设置将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的会计仿真实训、会计顶岗实习、综合实习课程。
四、结束语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高职教育任重而道远,高职会计专业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实现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牛全峰,牟应华.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
[2]刘萍.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职业技术研究,2010(1).
[3]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作者简介:蔡小平(1974-),湖北黄冈人,长治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作者 蔡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