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及其发展

作者
作者

【摘要】近几年,我国经济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进行有效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虽然在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金融在运行、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金融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对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我国经济 金融形势 发展策略

一、前言

自 2011 年开始,我国经济的大跨步发展越发明显。在经济增长势头良好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金融形势也受到其正面影响,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可谓,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给我国经济金融很好的发展平台。虽然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大好,但是必须正视内部经济当中的矛盾因素,并对其进行严谨、客观的分析,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应对金融经济形势极其可能面临的窘境。

二、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现状分析

(一)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出现变化

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深远,很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金融发展模式都在面临转型的压力,因此对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难度有了一定的增大。从内部环境来看,我国生产要素成本有所上升,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逐步显现出来,人口红利开始减少,甚至有消失的迹象。

(二)金融宏观调控面临挑战

从目前我国各类产品涨价的因素来看,在一定时期内通胀压力会有所下降,但是依然要警惕物价可能产生波动。从国内情况来看,呈上升趋势的资源型产品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将在很长时间内构成价格上升的主要推力。国内经济金融在汇兑收益、利差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我国在一段时间内扔将继续保持,外汇资金净流入的格局。从目前国际形势来看,世界经济依然在缓慢复苏当中,但是美国依然面临着高额的赤字问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扔在持续发酵,此外国际商品价格走势,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极度宽松的国际货币条件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改变,大量资金继续向经济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流入[1]。

近几年,由于我国的进出口顺差基本保持一致,再加上外商直接投资,在经济前景方面普遍看好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外汇持续流入压力增大。最近几年,我国因为采取「促进口、稳出口」,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原因,贸易顺差开始有一定的减少,但是我国的外汇储备存量依然较大。我国政府为维护人民币的汇率稳定,中央银行被迫对投放基础货币进行购汇,并且采取手段大量吸收流动性,由此进行冲销干预,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因此受到一定的削弱。

(三)金融机构面临转型和防范风险

商业银行在利率逐渐市场化、对流动性控制进行加大,以及金融脱媒持续推进的情况下,在盈利、流动性、资本补充等方面面临的压力增大。目前国外银行业的存货款利差一般在 1% 左右,但是我国的银行业的存货款利差早已超过 3%。我国银行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存贷款利差过分依靠而且还在延续,所以我国银行有着较高放贷冲动。

国外很多中资金融机构正面临着法律风险、主权风险等,由于国外营业性分支机构数量较少,管理能力较低,对融资服务产生一定的阻碍。受到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影响,因此国内金融机构对国外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所承担的汇率风险也相应的有所提高[2]。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顺周期行为以及会计、监管等因素,可能对系统性风险的累积造成负面影响。

(四)人民生活水平和金融服务不适应

目前我国城乡及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依然不协调,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很难满足小企业以「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特点。小型企业以及微型企业本身的发展特征,决定了它们很难通过公开的市场进行资本的直接融资。很多大型银行开始从县域撤出,从业人员也逐渐开始精简,而且某些农村金融机构也开始将信贷业务转向城市。虽然出现了一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但是因为刚刚起步,导致作用有限。目前我国,农户大部分进行担保或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的比例相对较低,但是很多农户难以提供充足的担保物,因此对农户贷款的增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策略

(一)促进转变生产力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对现有居民进行改善以及促进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金融业应该对金融结构和资源配置进行有效优化。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更加重视;不断促进金融及其相关产业的升级再造、拓展环境能源;继续放宽信贷政策,对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进行鼓励和扶持,进而促进我国经济金融的有序发展[3]。在此基础之上,对经济金融产业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使各个地区的独特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并将知识和技术融入到其中,进而实现对投资结构进行改善的根本目的。

(二)对金融宏观审慎体系进行完善

目前我国经济金融领域中,中央银行的职责有很多,其核心部分之一就是维护我国宏观经济的有序发展,二是保持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应该对央行的职能进行强化和重申,尤其强调其宏观审慎的作用。与此同时,充分选用审慎工具对逆周期进行调控,加强对会标准品和会计衍生品的集中清算。

(三)对宏观金融管理模式进行转变

根据目前我国国情来看,未来我国金融投入的核心,将是对生活水平和生产力进行持续提升。而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而对宏观金融管理模式进行转变,是解决我国经济金融瓶颈问题的重要对策之一[4]。所以,要持续加强对供给关系的管理,以供给管理对信贷结构进行有效优化,提升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而实现紧急发展的宏大愿望。

(四)对城乡二元金融进行缓解

首先,应该优化城乡二元金融结构,为经济金融的和谐发展创造更适合的制度环境。为实现我国城乡金融结构的一元化这一最终目标,必须对战略进行转变,缓解城乡的二元金融结构,虽短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早日抹去城乡之间的界限。在此过程中切记盲目追求速度、盲目照搬照抄、忽视当前的发展实际等,应该着眼于长期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立足于客观实际,增强认识,制定与我国基本国情向匹配的可行性政策,并且按部就班地进行计划和规划,细致认真的推进。

四、结语

目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虽然比较复杂,积极的影响因素和消极的影响因素相互交融在一起。但是纵观目前国内外的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只要我国在做好前景预测的基础之上,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策略规划,对宏观调控管理进行有效调整和实施,必然能够有效缓解城乡经济金融的差距,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燮刚.危机预期、协同救市与市场自救——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关系论经济观察[J].财经问题研究,2012,21(04):121-123.

[2]汤涌江.关于目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与政策建议[J].现代营销,2012,10(05):12-13.

[3]刘鑫.中国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D].沈阳:东北财经大学,2013.

[4]李德.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和相关政策解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08(14):33-39.


作者 杨燕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