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消费信贷模式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摘要】发展消费信贷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供给相对过剩和通货紧缩的情况下,扩张投资需求刺激消费作用有限,还需要依靠发展消费信贷扩张有效需求。但我国消费信贷起步较晚,各方面制度规章仍不够完善。随着消费信贷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严重阻碍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信贷业务上已经相当成熟,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的信贷模式和经验是发展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一条捷径。
【关键词】消费信贷 国外信用体系 借鉴
一、国外消费信贷体系
(一)国外消费信贷运营方式
国外消费信贷主要有以下形式:根据居民信用状况提供的消费信贷额度的个人信贷;没有抵押物只靠消费者信誉担保发放的无抵押个人贷款;解决短期资金周转的个人资金周转贷款;用于房屋整修的房屋整修贷款;购买耐用商品的耐用消费品贷款。另外,在信贷资金的来源上,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运用商业银行和非商业银行的储蓄来发放贷款;二是通过发行债券等募集资金;三是抵押贷款证券化,以抵押贷款作为担保发行债券,回收信贷资金。
(二)个人信用评估和披露体系
国外消费信贷市场发展较早,一些国家已形成了完整的个人信用评估及披露体系,其中以美国最为完善。美国的信用评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贷款官员评测,由贷款官员对借款者的就业情况、居住稳定性、还款能力等进行评估考量,作出信用评级。另一种是通过信用评分系统,采用计算机对客户进行自动评级。而美国的信息披露主要是依靠贷款官员在贷款申请期通过对借款人进行直接调查取得信息。另外全美有 2000 多家地方和地区信用局,信用局里有曾经借款的大部分人的信用档案,贷款官员可以通过信用局取得贷款者的信用资料。
(三)消费信贷法律体系
法律一直是规范金融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也是历来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手段。英国早在十九世纪就有了规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立法,到了二十世纪又出现了控制零售商消费信贷业务的法规。在美国有一系列关于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如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通过的《消费者信贷保护法》和《1974 年统一消费信贷法典》以及规定消费者有权了解资信局中的个人信用记录,授权个人审核档案的准确性的《公平信用报告》。
二、国外消费信贷对我国的借鉴
(一)建立多层次的消费信贷体系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业放贷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并且种类单一。要完善我国消费信贷体系,首先应在保障质量的情况下放开市场准入,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参与进来。如允许资金雄厚、信誉度高的金融公司参与。在美国,消费信贷的提供者除了有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之外,还有政府特许机构、零售商等。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也可以成立附属于企业销售的金融公司。如汽车生产厂商成立为客户购买汽车提供贷款的汽车信贷公司,大型家电制造商成立提供家电购买贷款的电器信贷公司。另外,还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引导商业银行合理安排消费信贷业授权,扩大服务范围。对现有金融制度进行改革创新,突破原有旧体制的束缚,针对不同客户开发特色服务等。最后,可以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基础上推出不变利率住房信贷、标注固定利率质押贷款等西方流行个人贷款产品,以及逐步开辟抵押贷款证券化等金融衍生工具。
(二)加快建设个人信用评级体系
借款人诚信是消费信贷得以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但我国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制度才刚开始起步,信用观念还未得到普及,利用虚假资料骗贷、逃贷的现象仍然存在。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首先应当从完善信用档案开始着手。在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时应当进行综合考量,不仅对个人的资产状况、还款能力进行考察,还应当将个人信用和个人纳税记录、保险记录挂钩,如果发现借款人有偷税漏税或者保险不良记录的应当降低其信用等级。其次,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调查及风险评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贷款用途、数额、贷款人的偿还能力、个人品质等。从国外的经验看,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商业化可以有效解决信用档案缺失的问题。我国政府应当积极扶持个人资信评估机构,鼓励发展信贷咨询机构、个人资产评估机构、消费信用担保机构。当专业信用机构建立后,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才能够方便地取得借款者的资料,对借款者进行相对客观的判断,进而降低信贷风险。
(三)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对于我国消费信贷法律法规的构建,首先需要制定一部统一、规范的个人消费信贷基本法对消费信贷的原则、主体、对象等作出规定。目前我国多是由中央银行、银监会制定的一些规范,层次较低。制定消费信贷基本法律能够提高立法层次并且对消费信贷的行为人有较强的约束力。其次是建立个人信用征信法律,以法律来规范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范围和采集方式,保证采集过程的合法性和信息的真实性。在征信过程中有可能会和个人隐私权发生冲突,而采集方式也有可能侵犯被征信人的权利,因此需要明确的法律条款来规定征信人行为。
参考文献
[1]谢以清.美国的消费信贷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上海金融,2004(02):45-46.
[2]刘强.国外消费信贷扫描[J].金融博览(银行客户),2010(10)38-41.
[3]张丽娟,陈标金,赵汴.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制度比较及借鉴[J].企业经济 2005(05):176-177.
[4]董建文.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消费信贷的探讨[D].上海:复旦大学,2001.
作者简介:季文琳(1991-),女,四川乐山人,就读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唐荣波)
作者 季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