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汽车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

作者
作者

【摘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汽车出口的影响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但是以往的探讨总会将焦点集中于他国如何利用技术壁垒进行贸易保护,却忽视了造成中国汽车出口在技术壁垒博弈中处于劣势的根本问题——没有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本文就当前技术壁垒对我国汽车出口的影响结合汽车行业新能源技术革命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技术贸易壁垒 技术标准 话语权 新能源汽车

一、技术性壁垒简介

WTO 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将技术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界定为《TBT 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但是这只是狭义的 TBT。广义的 TBT 是指「以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为理由,出于贸易保护的目的,凭借技术法规、标准、包装、标签、检验、检疫等规定程序,制定和实施某些特殊的技术要求和条件,为其他国家产品自由进入本国市场设置障碍。」这也是本文所探讨的 TBT。

技术壁垒具有政府管制性特征和产业进入壁垒的经济性。因为,容易借助进口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的理由起到阻止进口的作用。各国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科技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水平差异来也导致了各国技术贸易壁垒的差异性、复杂性、地域性、不统一性。由于发达国家的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技术积累和研究开发能力,创新开发实力雄厚,拥有标准的制定权。

二、我国汽车出口受到的影响

由于忌惮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上的成本优势,同时为了提振本国就业。发达国家正在利用 TBT 制定严格的汽车油耗和排放标准以及安全标准。

我们可以透过全球三大经济体具体分析:

(一)美国

目前,美国机动车安全和环保法规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法规体系之一。依据「车辆安全法」,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组织制定了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依据「环境保护法」,美国环境保护署组织制定了机动车环境保护法规。美国还利用推行国内生产加工方法及其他标准设置技术壁垒,制定了十分苛刻的技术标准,使得排气量过大的汽车被挡在美国市场之外。

(二)欧盟

欧盟最惯用其进行贸易保护。要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要求要符合欧洲标准(EN),取得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认证标志、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品要取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 CE。在尾气排放法规方面,欧盟从 1992 年至今将尾气排放标准从「欧 1」提高到了「欧 5」,限定的范围也从有害气体扩大到了二氧化碳,汽车尾气排放颗粒物。标准还要求增加特殊的过滤装置。由此可见,我国汽车出口到欧盟的难度非常之大。

(三)日本

日本很多技术标准不同于国际标准,当外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时,不仅要求符合国际标准,还要求与日本标准相吻合,否则日本就以质量不达标为由将其拒之门外。汽车工业方面的规范有《废气排放检验法》、《大气污染控制法》、《限制噪音法》等法规。日本实施的《节能修正法》规定,到 2010 年,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不同质量和用途的汽车,必须达到相应的节能标准,以减少汽车的废气排放。对于燃油汽车的废气排放标准更加严格。日本成熟的汽车行业保护措施严重阻碍了中国汽车的进入。

三、我国汽车行业对策

(一)企业自身

强化科技研发能力,摒弃短期逐利心态。研发投入本身具有回报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加之我国汽车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几十年的差距需要追赶的情况,我国汽车企业进行自主研发的汇报周期将会更长、风险更大,因此很多企业干脆摒弃自主研发创新,为了短期的逐利改为买技术专利生产,结果使得自身处处受制于外国同行,严重削弱了自身竞争力。只有自身通过研发、创新有了深厚的技术专利积累之后才能制定或者引导行业标准彻底改变目前受制于发达国家的被动局面。同时也应当将注意力更多的转向国内市场,在今年因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抵制日系车的浪潮中,虽然日系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国产汽车却并没有借此增加多少市场份额,反倒是德国与韩国的汽车制造商市场份额大增,就其根源还是自身研发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熟悉竞争对手的游戏规则,更加重视并理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规则。以此指导并积极实施国际标准化生产企业要设立标准化部门,根据进口国技术标准和技术规定。与此同时,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国际标准化,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环保标准。

(二)政府

由于我国汽车行业本身先天发育不良,研发能力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同时其自身研发的回报期过长、风险过大,企业缺乏自主研发创新的动力。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自主品牌汽车自主创新研发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以其与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为平台,以投资为动力、以人才为支撑、以市场前沿为导向,着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同时,在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应对机制。积极采纳国际标准,提高国内标准水平,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服务系统,消除发展中国家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不通畅问题。

紧抓新能源汽车战略机遇期:新能源技术毫无疑问会带来一场行业大洗牌,就像 iphone 在手机行业引发的一样,在这片新的领域我国的自主品牌制造商与国际汽车巨头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企业与政府需要高度联动密切配合,政府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企业贴合市场积极创新研发,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夺取行业技术的制高点,赢回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占正军.国际商务-9 技术性贸易壁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杨雅雯(1992-),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责任编辑:刘晶晶)


作者 杨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