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滴滴医生」点赞

《人民日报》11 月 10 日消息,在「互联网 +」之风劲吹的今天,医生上门服务日渐火爆。日前,阿里健康联合滴滴出行、名医主刀(手术预约 O2O 平台)合作推出「滴滴医生」免费送医上门活动。看病难问题被老百姓吐槽多年,如果将来在家就能舒服看病,真不失为一桩美事。
点评: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病,也就常往医院跑,但跑得多了就会发愁。且不说耽误在路上的功夫,去了排队挂号、排队就诊、排队缴费,好不容易排上了,医生简单询问三两句就可能再把你打发到排队去做各项检查的队伍中去。所以即使一个感冒也得耽误大半天功夫。
而「滴滴医生」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困扰,在患有某种疾病难以到医院排队挂号,甚至都不知道该找哪个科室求医问诊的时候,通过网络 APP 软件,像打专车一样,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有资质的医生主动上门,既可以现场把脉看病,又可以咨询病情听从医生建议去相应的医院对症求医,这该是多么的方便,而且医疗资源也如同大街上跑的专车一样,有忙有闲,一个求上门信息发出去,还不愁没有医生「接单」,至于费用和服务水平问题,则可以双方协商乃至由时间和市场来评定,好的有责任心和有水平的医生,也一定会在患者的跟踪评论中脱颖而出。
目前,医生资源多数被「拴」在大医院,医疗资源高度垄断,患者很难找到医生,医生的多点执业也很难落实。「送医上门」活动能够解放医生资源,还方便患者找到专家就诊。
虽然,相对于其他行业,「滴滴医生」在具体管理和实践过程中,确实会存在某些诊疗风险或难以预知的各种纠纷,甚至会有某些鱼目混珠或滋生一些坑害患者有失医德的行为出现,更不排除有某些「伪患者」有意碰瓷甚至危害医生人身安全的行为,但这些能预知或无法预知的弊端正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采取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和预防,而任何一个行业尤其是新型行业的出现,都没有绝对的安全和绝对没有的弊端,「滴滴医生」能给某些特殊需要的患者群体提供的便利,以及对盘活医疗资源所发挥出的巨大效力,这是社会发展所不能拒绝和错失的契机,因此,我们鼓励发展「互联网 +」,更应当敞开胸怀拥抱「滴滴医生」。
作者 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