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对策刍议

作者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着各种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企业风险意识的培养和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对企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目前企业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强调经营过程中风险的防范,对本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经营风险 中小企业
南方周末最近报道一篇名为《浙江高利贷爆跑路潮,中小企业危险迫近》的文章,在温州民间金融史上,如此大规模的“跑路潮”实属罕见 ,我们看到炒钱已取代炒房成为浙江人的投资首选,高利贷资金近一半在民间借贷市场来回拆借“空转”在考虑化解高利贷危局,放开投资渠道以疏导资金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小企业在经营中的风险意识的不足,如果不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出局。下面就从中小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因素分析,找出风险管理的原因,提出应当的策略。
一、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想要参与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竞争,就必须要面对多种风险。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下面就从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方面来对企业风险进行分析。
1.企业内部的风险
(1)合同风险。在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签订合同履行合同是企业的经常性事务,但是由于合同管理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从业人员对市场与合同、合同与合同管理两对关系缺乏认识等原因,就会对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如在合同签订阶段出现的合同主体不当、合同文字不严谨、合同条款不全面有漏洞、违法签订的无效合同等;在合同履行阶段出现的应变更未变更、應签证确认的未签证确认、应行使的权利未行使等等风险,如果企业不重视这种风险,并且想法面对,就可能因此承担违约责任,对企业的信誉和日后的发展都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
(2)质量的风险。随着消费者自身权益意识的提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如不重视商品质量对消费者可能是身体甚至生命造成威胁,对企业自身也会带来致命性的打击。三鹿奶粉、双汇火腿肠就因质量问题把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这就要求有严格质量监管,严格的产品出厂检验来做保证。
(3)安全风险。安全生产是国家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如果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会对生产工人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也对企业的长足发展发出了挑战。降低安全风险是每个企业生产的基本要求。
(4)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种财务活动中,由于制度管理上的不健全,监督不到位,可能会出现虚构支出,公款私用等严重影响企业正常财务管理的现象,或者决策比较激进,给企业内部资金链发生问题,预期收益大大较低,这些都要求企业在管理中直面的一个问题,并且通过制度的设计,监督的强化来降低财务风险。
2.企业的外部经营风险因素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表现在两个层次:①市场竞争,企业在特定行业特定地域,必然面对着竞争,这种竞争可能使企业进一步改进自身从而增强竞争力,也可能使企业陷入其中,被其他企业吞并或由于没有竞争力难以为继下去。②市场行情,这主要是指企业面对的经济形势,比如所需原料短缺,可能就会增大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价格来购买材料生产。
(2)外部环境变化的风险。外部环境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企业面对自然环境的风险是指水灾、火灾、地震、台风等引起非常性的破坏,这些就会使得企业既定的生产目标难以实现。人文环境的风险是指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可能会给企业筹资、投资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产生极大影响。
二、中小型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分析
1.小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
从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来看,我国中小型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1)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健全。按照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原则,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应该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相互制衡机制和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独立的管理体系。但是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或者考虑成本问题,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设置智力结构,使得公司管理上不能形成相互制约,为公司风险埋下隐患。
(2)风险管理职能明显缺位。现在公司的风险管理还停留在管理层管理,并没有形成专门的内部审计,忽视内部审计。同时也没有形成全体员工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共同参与的氛围,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
(3)现有的监管体系未能很好的实现风险控制。职工代表大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厂务公开等监督管理体系还存在协调不力,执行力不强等问题,这就使这些措施不能为企业利益最大化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中小企业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长此下去这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究其原因在于:
(1)风险管理的社会环境存在先天不足。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产生于90年代初期,此时中国企业才刚刚起步,对理论的认识停留在表面认识阶段,这就谈不上重视和进一步改革了。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 “跟着感觉走”,股东和社会各方对于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和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还不太严格。
(2)企业自身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文化相对滞后。正因为企业风险管理对于中国很多企业是个新鲜事物,企业的风险意识缺乏是很显而易见的,企业风险文化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来培养,就目前阶段来看,企业风险文化明显滞后于国际潮流。
(3)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人才严重缺乏。没有专门人才的存在,空谈风险管理的健全是没有现实意义的,而人才的缺乏是一个事实,这就给企业风险管理设置了一个较大的困难。
三、中小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策略
1.完善与健全与审计法规相配套的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对经营风险的防范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制度包括安全生产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授权报批制度等。因此,就需要对风险作出评估,从应对风险的角度对每个可能的风险要素进行控制,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控制体系,从制度上保证风险的监控和预防。已制定完成的各种制度,还要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已有制度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修订、完善或补充。完善的制度将为企业的风险管理保驾护航。
2.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
我国中小型企业应在组织结构上做到相互制衡相互监督,使企业每个工作细节的进行,都在监管控制之下,企业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经营风险的研究、分析、监控。机构的设置要坚持合理分工、相互制衡。管理者首先要分析和确定风险,通过对经营政策、运营程序及以往事故的研究分析,与员工、顾客以及有关专家的广泛交流,确定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
3.高度重视内部审计
在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中,内部审计主要发挥着维护内部控制、支持业务创新、辅助领导决策等重要作用。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内部审计在进行评估风险和监督中,对于平衡不对称信息,使代理合同有效执行和促进股东与经理人利益最大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4.加强企业及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
企业风险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树立全员风险意识,培育企业风险文化是企业实现风险管理的需要。这就需要全体职工都清楚认识到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的意义,理解公司的风险文化策略和风险价值观以及自身在全面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全体员工风险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对企业风险控制有着重大的意义。
5.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从源头控制企业经营风险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风险管理人员素质虽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但是经过一个阶段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风险管理队伍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长足的影响。我国中小型企业应要从战略、操作、财务和危害性风险管理等四个层面进行全面培训,尤其注重风险管理的过程、方法及工具等知识的培训,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将对企业风险控制产生重大的影响。
结语:中小企业要很好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风险防范制度。同时根据市场变化,主动调整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和目标任务,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做出科学预判。加强经济、财务、市场、政策等信息体系建设,合理运用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方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雅婷.企业风险管理现状调查与保险公司服务创新[J].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4期.
[2]何曼青.文化真的很重要——谈跨国公司如何规避文化经营风险.管理,2001年第6期.
[3]美国COSO委员会(方红星、王宏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第一版)[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作者简介:刘燕(1971-),长庆油田分公司通信处,研究方向:内部审计、纪检监察。
作者 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