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模型中的过度自信行为

作者
作者

【摘要】在我国的金融学中,经常会出现很多行为金融模型,而过度自信的行为就是金融模型中的重要金融问题。过度自信行为主要针对的群体有企业的投资者、企业的管理者等,不同的人群有其不同的过度自信行为的表现形式。本文对金融学模型中,人们的过度自信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金融模型 过度自信行为 金融学

对于我国以往的金融学来说,金融的主要理念是经济市场中的投资者在对市场情形合理的分析后,算出投资后的最大收获率,才对所要发展的方向进行投资,而并不会盲目的对某一个项目进行投资,这样的投资方法,对于整体的经济市场来说,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可以使投资产业合理且有效的进行。但是有些金融学者认为,一些金融投资者在对项目进行投资的时候,时常会有投资的角度不合理等问题的出现,也会有很多的外界因素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心理,不同的心理问题也会导致不同的投资问题。而金融学者根据大量金融学的心理问题分析结果,建立了金融模型,这种金融模型可以有效的代替原有的金融学管理系统,对不同的金融心理问题进行逐一的解答。而在这个模型中的过度自信行为就是金融学中的主要心理问题,这是很多的投资者所面临的重要金融心理问题。

一、金融学中过度自信行为的发展情况

过度自信行为主要体现为人们对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财富及能力有过高的评价和过度的自信。拥有这种行为的人群对自身的认识不到位,使自己做出的判断根本不符合现实的情况,对自身的期望过高,认为自己所知道的都是对的,并且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或者建议。这种过度自信行为在金融学中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金融学专家经过对这种行为心理学进行反复的分析、验证得出,具有过度自信心理的人群认为自己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并随着任务的不断完成,其自身的自信力也在不断地增加,并认为自己在任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当专家对一些拥有过度自信行为的人群进行访问的时候,发现其过度自信心理会不时的表现出来,对于问到一些人们有自信回答出来的问题时,人们会对自己答出的答案很有自信,并且人们都希望好的事情会降临到其头上,而并不希望发生在别人的身上。甚至对于随机事件,人们都会相信会发生。而在金融界,过度自信行为也会有突出的表现,例如一些股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以后,得到了一定的利益,投资者就会将得到的利润继续投资到股票中去,而对于在投资者手中的股票,其以后收获的利润将会减少,这就表明了投智者有过度的自信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学理论也有所进步,但同时,金融学中的心理问题也在不断地增加,而过度自信行为就是金融学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过度自信行为正在极度膨胀,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者往往在投资失败后,没有去找自身的失败原因,而是将其指向自身的运气不好等外界因素。一旦投资者站在现实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评判,投资者就会得到更大的效益,这是使投资者进行正确评价的手段,而这样的方法也导致投资者过度的自信;二是投资者在对某一项目进行投资之前,对项目进行预测,当投资者发现,实际投资产生的效果与投资者之前预测的情况相符合后,投资者就会认为自己具有很高的预测能力,并且在预测上面,建立很大的自信心,这也是导致投资者产生过度自信行为的重要体现。

二、在过度自信行为影响下的金融模型

在金融学中,很多投资者都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并表现出了过度的自信行为,从而产生了过度自信行为影响下的金融模型。这种金融模型将投资者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个人信息的投资者,另一种是拥有个人信息的投资者,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没有个人信息的投资者不存在对决定的过度自信行为,而有个人信息的投资者有过度自信的行为,其主要表现在当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个人信息与共有的信息一致时,投资者会更注重个人信息,并且相信个人信息能给其带来很正确的选择,而当共有的信息与个人的信息不相同的情况下,投资者则会只注重个人的信息,而忽略了共有的信息。过度自信行为使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时候,当个人信息具有好的信息时,其对投资有利,而当个人信息具有不好的信息时,其对投资有害。当共有的信息与个人信息所表现的相符时,表明个人信息具有极强的准确性,投资者更愿意进行投资,而当共有信息对个人信息进行否定后,表明个人信息并不准确,但投资者也愿意相信个人信息,而这时的投资趋势仍然与以往的一样,没有改变。

除此之外,金融模型还表明了拥有过度自信心理及过度自信行为的投资者在经济市场中的主要行为表现及行为特征,还有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进行投资后的利益回报及再投资风险。

三、总结

金融学是我国金融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的课题,金融学中的金融模型也对金融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而金融模型中的金融行为有很多种,其过度自信行为就是金融模型中的一种重要行为表现。过度自信行为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对其投资的合理性及投资方向有很大的影响。有些时候,过度自信行为会导致投资者做出不合理甚至错误的判断,而有些时候,过度自信行为会使投资者拥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因此,如何运用过度的自信行为是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进行合理的决策和合理投资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兰垠.公司行为金融学:管理者的非理性——一个综述[J].世界经济情况,2010,4(3):48-53.

[2]田娟娟,尚慧.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行为投资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2010,5(3):82-86.

[3]陈其安,唐雅蓓,张力公.机构投资者过度自信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机制[J].系统工程,2012,2(2):98-104.

[4]常玉苗.从行为金融分析非理性个体投资决策行为[J].商业时代,2010,4(3):48-53.

[5]杨秀萍,薛阳.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展望[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3):82-86.


作者 田鹏鹏 曹煜明 兰欣儒 王晓峰